《咱的俗語話》放雞屎的有,生雞蛋的無
歲次甲申的民國九十三年是「猴爺」的年代,牠老兄不改刁鑽機靈的本性,一整年都用跑、跳、躍、蹲、閃「過動兒」的招式,配上不停地眨眼、瞌眼、縮腳、搔頰、抓頭的動作,把環球宇宙、五大部洲都搞得紛擾不安,連不曾有過的大海嘯都出現了。還好世代輪替,上台總有下台時,在舊年尾新年頭交接處,把「主壇寶座」交給急看報喜的「金雞」。儘管「立春」被猴子在臨走時以快速度摘跑了,神雞還是意氣昂揚,聲音嘹亮地高聲一啼「天下白」,一掃那些江湖術士說什麼今年是「無春」「寡婦年」的陰霾,過了新春初五就喜帖滿天飛,政壇更難能可貴以「和解」為朝野解凍,開創新「雞」運,營造新利「雞」,令人不禁要歡呼「福氣啦」!
台北的寒家舍下,在大門與進門玄關的牆壁上,各貼了一張李炷烽縣長與楊忠全副縣長向金門鄉親恭賀新禧的「金雞報喜」圖,(拜返金參加世界金門日活動之賜,承縣政府贈送兩張,除夕日一早,就急著在顯眼處張貼,以迎春接福沾喜氣),每天進進出出,只覺得印刷精美,色彩鮮麗,一幅富貴吉祥之象,並不曾仔細端詳好好欣賞過。二月二十六日連續參加福建省政府顏忠誠主席主持的全國福建各縣市同鄉會、台北縣金門同鄉會及烈嶼公共事務協會三場規模盛大、氣氛熱烈的團拜春宴,親沐鄉親歡愉和睦,融融如至親,如手足的濃郁鄉情,深深感動,更深受鼓舞亢奮,一回到家門,就不由自主地觀賞起來。
這幅「金雞報喜」賀年圖,以紅、金色為主題顏色,一對金雞是圖中的主題角色,金雞羽毛豐盈,公雞神采奕奕,帥氣逼人,母雞在一旁婉約淑惠,不但下了一堆的金蛋,還有五隻活潑可愛的雛雞,而且大元寶、小元寶也為數不少,欣盛氣旺的鳳梨與高貴潔雅的蓮花,讓整個畫面生態自然,生機盎然、報春、報喜、報瑞祥吉慶,景運宏開,經典中透著傳統古風,相信會為鄉親添喜氣、討吉利。
五十年代以前,金門屢遭兵燹戰禍,鄉親生活艱困,許多家禽家畜與人相毗而居,家裡飼養的雞鴨,天一亮就在住家門口放任覓食,往往在芳鄰的門前拉撒排糞,地上污點羅佈,待要臨盆下蛋,卻與鄰人無份,於是深深一歎:「放雞屎的有,生雞蛋的無」,充滿了無奈與無力,不但污染在我家,蛋是別人的,且要自行清除,當然,因為是「萬年厝邊」,習以為常,你的雞鴨在我家門口「無站節」公然撒野,說不定同一個時間我家的雞鴨也同樣到你家的門口埕公然污染,你來我往,誰也沒有吃虧。這個鄉間農村的景象,直到中央幾次實施鄉村整建,採人畜分離,撥款補助民眾在村邊近郊建造豬欄牛馬舍、家禽圈養,大大地改善了居住環境的品質,隨著教育的急速發展,金門脫胎換骨,早已經遠離了那種「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沒有常識也要看電視,沒有電視也要去逛夜市」的境況了。
「題緣的無,放屎塗宮角的有」的俗語話同樣是諷謔非但不奉獻施惠,還要造成無謂的困擾。怪不得孟子梁惠王章句,梁惠王一見孟子就很興奮而直接劈頭就問:「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還好孟子老神在在:「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據李曰剛教授考證,孟子應生於周安王二十年己亥(公元前三八二年),當時已六十三歲了)否則豈不是又一樁「生雞蛋」與「題緣」攏總無的憾事。
「小三通」試辦至今,據官方統計,績效卓著,光是九十四年一月二十九日啟動春節疏運,至二月二十日止,一連二十三天,計疏運高達三萬五千五百人次,超過預期目標。而令人怪異的是鄉鎮村里聚落的鄉親們,一提起「小三通」,卻一致不給予肯定的評價,讓負責政策操盤的陸委會不禁屢有不平之鳴。元月十八日吳成典委員邀請各同鄉會代表與陸委會就「小三通」放寬限制座談時,主持會議的官員就當著各同鄉會理事長與理監事之面嚴詞指責金門鄉親批評台商經「小三通」在金門只是「撒一把尿」是「污名化」,引起與會鄉彥嘩然與錯諤。本人當場婉言駁斥:台商經「小三通」來往兩岸,由台北飛金門,直達碼頭上船赴大陸;由大陸船抵金門又直接轉機回台北,除「撒一把尿」、「吐一口水」、「卜一支煙」,連嘴都不要抹,屁股都不要拍就走了,是「實情」,而不是金門鄉親不通情理的「污名化」,這不是典型的「放雞屎的有,生雞蛋的無」、「題緣的無,放屎塗宮角的有」活生生的寫照嗎?到頭來口口聲聲要放寬在台設籍鄉親直接「小三通」的德意,竟然仍是當日與會鄉親一致反對的「團進團出」!決策者究心有何懼?心有何虛?為何偏要一再「為德不卒」!真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