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流向浯江

發布日期:
作者: 歐陽柏燕。
點閱率:358
字型大小:

就像曾經做過的許多夢,人物、時間迭變,但場景卻常回到童年鄉居的老屋,那些可以觸摸的鄉土記憶,銜接上各種生活器物和農具,在我的手心散放熱力,就連屋角的大缸小甕,一個小小的儲存的器物也都藏著豐富的生活語言,而我熟悉的碉堡或鴛鴦鞍的故事,也都印證了戰地艱辛的生活其實存在豐美的一面,包括質地剛硬的花崗岩也適合入詩入畫,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一條浯江溪,匯集浯島的歲月,不管是剛健或陰柔,總有一份鄉土的情感貫串,那是一條永遠不會割離斷裂的精神臍帶,連結著我整個的人生,我的成長和創作也與這一座島緊緊相繫,像浯江溪水一樣,永遠不停的流向未來。

在一座深具特色的島上,週邊往來的人儘是溫厚善良的親族,彼此緊密連結,深刻互動,自然形成一種純樸的生活模式,它讓我清晰看見人性的直接呈現,深深影響了我的人生;包括蟲魚鳥獸、花草樹木,以及隨時在身邊走動的雞鴨貓狗,莫不也是我生活的啟蒙師,因為童年生活如此單純,容易滿足,加上沒有都市的繁華和繽紛介入,一切都順理成章,也孕育出許多自然而敏感的創作芻胚,他們一直是我筆下栩栩如生的人、事、物原版模型,至於那些深具特色的地方建築,不管是古厝或中西合璧的洋樓,也扮演重要的背景角色,它們是我們童年時光中隨興玩躲迷藏,進進出出活動的空間定點,每一個角落皆真實呈現過去的生活,它們也在我的畫作上展現了自己的色彩風貌,記憶是如此清晰,一切的創作皆如此自然,流露溫馨踏實的感覺。

我清楚看見過去的點點滴滴,因為它們一直在我的創作中吐絲結網,我曾在一個『單號晚上』回到砲擊現場,童稚的我睜大眼驚愕的看著災難現場;而祖母遞給我的一塊『番仔餅』,嚐起來雖然甜美,其實它暗藏了一個『落番』的淒涼故事,它讓我穿透時空看見從未見過面的祖父,深深體悟二十四歲就守寡的祖母,一生經歷的滄桑;我畫筆下的燕尾馬背古厝、鎮定的風獅爺,永遠矗立在家鄉的一個角落,色彩可以隨時想像更替、也可以完全透明;我的詩正面抒情、側面發出虎嘯、晴天紀錄飛翔密碼、陰天發酵成高粱酒的辛辣,但詩的意象、情感一樣都儲存在島上;而其餘的文化節慶活動、生活空間的變化、民居之美的捕捉等等隨筆,也一一存檔在同一個創作網中。

在木麻黃環繞的村莊長大,海風的音色一直迴旋不已,那鋼鐵的氣味,砲彈的聲音亦然,花崗岩堅韌的質地觸摸起來也同樣動人;長大後的我離開浯島,透過書寫不斷咀嚼、反芻,幫助自己成長,再回家鄉時,我的人生和我的創作皆已進入另一個時空、領域、感覺了。

自浯島開放觀光以來,戰地神秘的面紗被揭開,當我走在從前熟悉的街道,從觀光客的眼中去揣摩觀看這一個小島時,我的心情變得十分複雜。

不老的記憶可以跨越任何時空,保持真善美的印象,然而影像、圖畫的記憶有時卻真實又殘酷的不斷揭露我們失去的部分,當我們清楚明白時間終將帶走一切,唯有土地與愛永遠不朽時,我們就會更加重視原鄉的一切,更加關注自己故鄉的永續發展,故鄉的一切也才有機會再現繽紛亮麗的色彩,幫助我們挽住從前,且再開發美好的遠景。

我心裡十分清楚明白,我生命中最重視的部分並不在於我會獲得什麼個人成就,而在於我與原鄉之間的互動交流,是否讓我感到人生圓滿,達到美好的境界;誠如任何藝術在我的心裡並未產生實際的分野,我是一次又一次在體現原鄉過去的經驗,回流抒發向我所選擇的生活類型;走在家鄉的土地上,因為某些更深刻的看見和省思,我開始回頭去搜尋更多古地圖、古建築、鳥類圖鑑、自然生態樣本;我必須提醒自己破解島國的束限,從不同的角度先一步去認識廣大土地的生命與生活樣貌,然後才有資格回到原初點,回到自己真正的家鄉,重溫文學啟蒙的滋味,將一切融合醞釀拓展成一個全新的自己,那麼我的創作才不會停滯在複製自己,我的悲傷、失落感、甚而無助的憤怒,才不會滴落在我所熟悉的土地,一個永遠不能遠離和拋棄的文學原鄉。

記憶,永遠是一塊神秘的區塊,不是任何一種文本或藝術展可以讓它一次定格,永恆不朽的,它是一條神秘河流,任何創作者都無法改變地心引力,主導他的流向,也無力讓可能枯竭的它起死回生,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清楚認知過去,不讓歷史悲劇快速再度產生,當一些破壞在我們的家鄉發生,人心逐漸失去人性的本真,也許我們可以依靠記憶喚醒過去的美好,並且靠著純粹的原鄉書寫,提醒大家修復過去的美好是多麼重要且急迫的事情;但什麼樣的生活才適合故鄉呢?什麼才是最好的抉擇呢?

一張老照片勾起的記憶是:一場熱鬧的廟會正在舉行,但遊行行列照片的背後景觀已經消失了,原來的舊城隍廟已拆建,而遊行隊伍中的一列蜈蚣座繞境的巷弄也已改建成大樓了;在歲月流變,時代臉譜模糊之下,我也清楚看見一株老樹,幾片殘瓦,數面斑駁的牆面,才是生活的面貌以及時代的見證,也沒有任何一隻筆,能夠寫得比時間更直接、更真實、更快速,但是不寫,故鄉的記憶會消逝得更快,所以我得努力寫出那些用針車縫製衣服的阿媽,在井邊打水的農婦,院子裡剖蚵的人家,專注雕塑風獅爺的師傅:::他們都是我熟悉的親人,大家都是吃蕃薯長大的,擁有一張共同的『蕃薯臉』,這樣的人與文學也散發出不一樣的氣味,像蕃薯一樣耐旱,隨時都在努力繁殖、生根、開花、結果,這讓我想起我筆下的人物,也明白不管是用文字、畫筆、相機、攝影機,他們永遠都是寫不完拍不完的,就像記憶──永遠不老,人生值得奮鬥的過程也是一樣。

每次返鄉,我總貪戀的緊貼著飛機上小小的窗戶,迫不及待想要多看見一些東西;如果從空照圖上來看,小島突出的岬角、岩石中間,會有美麗的灘池和潮間帶,而周圍將環繞著一片綠樹,在天光中散出獨特的頑強的生命力。

那一塊塊的海岩,不管是花崗岩、片麻岩、玄武岩都堅實的護衛著我們,依附在岩面上的海濱生物,不管是笠螺、藤壺、龜爪,都讓人感受到一種特別的堅韌的力量,承受著日曬與炎熱乾燥的考驗,努力在岩壁上繁殖。

我記得童年常去的海邊,無論是烈日當頭,或是風狂雨驟的日子,我的親人總是頭戴斗笠、揹著竹簍,在沙灘上搜尋沙蟲,或著用耙子刮翻文蛤,挖掘各種可食的貝類,或著在礫石上剝下牡蠣,他們都付出相當的體力,善用各種技能,努力為生活打拚。

如今我的生活已在他方展開另一種韻律,但仍來回往返探視故鄉熟悉的人、事、物,當我走在沙灘上,感官充分迎接風、陽光,感覺到沙的柔軟,海水的力量,這時的我可以靜觀自己和萬物,從潮汐中找到生命的週期律動,也能深刻驗證人與自然的重要關係,不管是在防波堤、跨海步道、水閘門邊、陡峭岩壁上,都存在我們看得見的熟悉的生活型態,那獨特的戰地風格與情懷讓我們懂得敬天、對生命也更加謙卑。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