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在城中的日子

發布日期:
作者: 吳賢。
點閱率:941

這些事兒埋藏在心窩裏,說起來已過了四十寒暑了,隨著歲月的推移,年華的老去,長時地醞釀發酵,已經快蹦到心口兒了,讓人不吐不快;金城初中第一屆三年的生活,懵懂少年時,往事雖如過眼煙雲,卻深深的刻劃在我的生命年輪裏,至今依然清晰可睹,回憶帶著一種苦澀的甘甜,令人咀嚼餘味無窮。

我的讀書帶有幾分運氣,那時經過八二三砲戰的荼毒,人民顛沛流離,整個大環境只有一個亂字、一個苦字及一個貧字,每天都為生活所迫,那裡想到讀書;從金城遷回家鄉,就讀於古寧國小,一班只有十來人,那時古寧頭是砲戰劫餘,鄉村殘破,民生凋敝,教育落後,連續幾年初中聯考成績都很難看,老師寄望我們這一屆能有所作為,為學校爭光,大概升到六年級,早晚都要至學校自修,考了一次全縣會考,彷彿記得考了一百三十九名,忽然聽說不用考了,金門率先試辦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我就這樣糊裡糊塗上了初中,怎麼到校報到,已然有一點模糊,鄉下小孩進城,楞頭楞腦,東張西望,我似乎記得在操場排隊等候註冊時,只見東門模範街的洪阿英,衣服筆直,熨得整整齊齊,真是好屌,讓我看得目不轉睛。那時校舍還沒全部完工,阿兵哥仍在作最後的修整,整個校園顯得有些亂糟糟。

開學了,我們沾了全國第一屆的光,教育部長閻振興親臨主持開學典禮,嘉賓雲集,真箇猗歟盛哉。因為是全國首創,不時成為來賓參訪的對象,那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擦銅環,要將門把擦得亮晶晶,光可鑑人,我們男生時常出公差,事隔多年,每次一想到母校,我就油然想起跪在那裡擦銅環哩!

校長唐與程,江西老表,五短身材,腆一個肚子,臉上架一副金邊圓眼鏡,年紀很大,個子很小,走路很快,每天喳喳呼呼像管家婆一樣。唐校長是一個寶,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他仍然是校長的不二人選。他心腸熱,又和藹可親,每天跟我們生活起居在一起,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管,宛如慈父一般,把我們當親生孩子看待。

我們一幫鄉下孩子住校,男生,晚上有訓導主任可以管;女生,當時沒有女舍監,男老師又不便去,怎麼辦?我似乎記得校長一度跟女生同住一寢室,自身當起保鑣來。我們常說校長偏心,愛女生,女生會撒嬌,很得校長的歡心,我們男生吃味了。

唐校長沒甚麼脾氣,也沒有架子,我有時會逗他,跟他開玩笑,有一次我看他挺個大肚子,就問:「校長,您的皮帶是特製的?」他開懷大樂,真箇跟我解釋皮帶的來歷。另外一次,我在周記裏大放厥詞,批評學校批評的很嚴厲,還說「像這種學校怎麼能持久」,不知他怎麼看到了,特地跑到班上來解釋,還說這樣批評太過份,不應該。他沒有指名道姓斥責,給我留一點顏面,但是我的犬儒特性已表露無遺,多虧他循循善誘,海量包涵,沒拖去打屁股,至今讓我既感激又慚愧。

貧窮,是我們共同的生活記憶,一個月二百元的伙食費,很多同學繳不出來,校長准許我們分期付款,每個禮拜繳五十元。即使這樣,還是很多同學無法按時繳交,能拖則拖,能欠則欠,校長被我們搞得沒辦法,有時就私下找我們談話,希望趕快繳交,如果真有困難,也可以把家裡的地瓜與蔬菜帶來折抵。校長苦口婆心,設身處地為我們著想,體量我們的困難,但是又不好責罵我們,怕傷了我們的自尊心。

那時輪流採買,七早八早就起床,跟著廚工老羅到東門菜市場,只見燈火通明,軍車軍人闐塞,人聲鼎沸,非常熱鬧,冬天時先吃一碗廣東粥配油條暖身,只覺通體舒泰,無上的享受;白天照常上課,需不需要幫忙抬菜、打菜我已記不得,只是作採買進出廚房比較方便,可能會揩一些小油吧!

早餐吃麥片,一大桶放在教室裡,麥片沉底,先撈的人整碗都是麥片,堆得像金字塔,晚撈的人對不起,只有喝湯的份,如何站到一個有利的位置,也是一門學問。我記得常吃不夠,大家都在發育,食量很大,每次吃飯都像拚命三郎,稍一落後就添不到飯。因此,吃飯怕吃不飽,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有一次午餐時,我們那間教室的飯吃光了,我到隔壁去添,可是隔壁飯桶裏的飯,套句孔乙己的話:「是多乎,不多也」,我回來之後發出警訊,蔡新國老師時當訓導主任,跟我們一起用餐,抬起頭用眼睛瞪我。

周末加菜,每一個人的餐盤都加一大塊方方正正的豬肉,油油膩膩,香香甜甜,真是好吃得不得了,一回到家我總是拉肚子。

我們第一屆,住校的同學吃住在一起,感情特別融洽,每次說起來都有說不完的回憶。校園晚上沒有路燈,上廁所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冬天,那時要經過防空洞,再走一段木麻黃夾道的泥路,才可以到達廁所,女廁在前,大門當著路口,男廁在後;如廁男生可以單槍匹馬,女生只有成群結隊,有一次走到女廁門口,迎頭撞見光溜溜的一個屁股蹲在那裡,只見女生嘰嘰喳喳,趕緊熄掉手電筒。我一直懷疑我的記憶是否有錯,或者看走眼,怎麼會有這種狀況,我寧願相信不是真的,但是每次想到母校,想到上廁所,唯獨白白的屁股這一幕記憶揮之不去,那麼又似乎不可懷疑,至今令我非常迷惑。

我們第一屆二百九十三人,分成忠孝仁愛信義和七個班,初一我編在信班,英文啟蒙老師胡啟明,我猜是美軍顧問團翻譯官轉任,教學非常認真,星期六下午就集合同學在禮堂,講授KK音標,後來還會唸一點英文,應該歸功他扎下的基礎;國文女老師王翠玉,剛從師大國文系畢業不久吧!剪一頭短髮,穿白襯衣灰色窄裙,走路很有精神,她上課的情形我多已沒有印象,只有子曰:「盍各言爾志」,她講了一遍又一遍,她的口氣、神情卻始終忘也忘不了,一想到王老師,就想到她好像還在我耳邊不時的說:盍各言爾志,盍各言爾志。王老師新婚,小叔跟我們同班。

王鴻章老師教童軍,也是初一時的訓導主任,我記得常幫他做事情,改一些甚麼東西似的,現在記不清楚不願揣測,他有時會買一點東西給我吃,這一點我倒敢肯定,不曉得王老師還記不記得。晚上,他要到學生宿舍巡房,關了燈同學就開始聊天,有時開玩笑,有時講笑話,有時講這個男生愛上那一個女生等不一而足,每晚總有許多話好講,總有那麼多人喜歡講話,王老師總是一趟一趟來說不要講話,勸了一遍又一遍,他前腳剛走,裡面又開始悄悄的講,然後就慢慢喧嘩,最後像菜市場,每次都玩捉迷藏的遊戲,周而復始。他隨身帶一枝棍子,有時會敲敲床緣,叫一聲不要講話,但從來沒看過他打人。

初二、初三,我都編在忠班,這是精華班,按照現在的用語是前段班,導師黃武仁。他看來很嚴肅,一絲不茍,嘴欲笑而含威,服裝漿燙,穿著嚴整,皮鞋擦得油亮,走路英挺,窸窣有聲。他教國文與西洋史,國文他印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給我們當課外讀物,似乎有意傳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記得僅此一篇。上歷史課,我猜想他都先把課文背起來,然後邊教邊寫黑板,寫得密密麻麻。有一次我在寢室看他午睡,發現他寫的字跟他的睡姿一樣筆直。

我們當時學習精神旺盛,大家都很努力用功,競爭激烈。初一信,我們班上就很強,黃國慶、張延熙、呂天成、蘇幸團及黃漢民,都是一時俊彥,強力的競爭對手。每次月考全校成績評比,女生似乎特別厲害,總是名列前茅,眼巴巴的看她們上台領獎,有一次月考我拚到全校第五名,偏偏那一次卻不頒獎,我望穿秋水,頗有一點失望與遺憾。

上了初二中,全校七班的菁英齊聚一堂,大家良性競爭,不會勾心鬥角。我們住校生很早就起床,拿了課本就到操場放開喉嚨讀書,那時誰比較強呢?男生黃國慶、張峰德、陳嘉德;女生陳麗珠、陳麗英、董查某與陳翠雲吧!這是我的臆想,不一定完全正確,那時應該有排名次,時至今日已印象模糊。我們班上高手如雲,我如能僥倖躋身前十名就非常了不起,有沒有這個機會,我不清楚。(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