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憶往》「馬仔墓傳奇」(三)王爺升堂

發布日期:
作者: 雞鳴山。
點閱率:606

石馬自飛天過界盜食「同安」百姓莊稼,每回深夜犯案賦歸時,都不會忘記順便帶點「戰利品」,來分享在家挨餓的石羊,表面上看牠具「有福同享」的同胞愛,然實際上是石馬城府極深,先施予甜頭嚐,塞石羊之嘴,預防哪天雙方不對頭時,告牠的密,另一層即使東窗事發時,因石羊亦有吃到,可將罪責推到牠的身上,此乃「一石二鳥」計謀,石馬你也真夠高啊?同僚相處,欺侮老實人,你也真夠狠喔?

人做壞事從初期生澀膽小,深怕被抓,到壞事做多了,經驗越老練,膽子大人更壞,故有句「賊卡惡人」便是如此形容,而石馬的心態也是如此,牠認為偷一件也是偷,偷十件百件也是偷,牠先從二三日幹一件壞事,到後來幾乎夜夜犯案,相對地「同安」農村受害戶數,越來越多,從村擴大到鄉,鄉擴大到整個縣,石馬你也真能「吃」,而無辜受害百姓,他們可就慘啦,賴以維生的莊稼,變成你腹中佳餚,他們的心情你理解否,除了咬牙切齒,詛咒怒罵賊人的夭壽,更組織鄉勇自救隊,入夜分梯次巡更,告到官府派兵丁緝拿,都毫無所獲,石馬你也真能躲啊?

所謂:百密總有一疏,壞事幹多了,總會留下一點跡證線索,即使你是「神馬」,但當你一踏入人間土地,蹄印總會留下吧,沒錯,「同安」農戶就是發現你留下的蹄印,判斷偷食莊稼作物,是一匹馬,他們更斷定來者定是外來馬,因為本地牲畜,都是豢養的,有固定的繩索綁著,他們如此有智慧的判斷力,但不知你心驚否?我想問了也等於白問,因為你自視甚高,自認有個「神」字,可高人一等,即便留下證據,也是拿你沒有辦法,可是你不知道人間皆有因果報應的厲害,倘若你不懼果報,「舉頭三尺有神」的定律,應可懲戒你,所謂:一山更有一山高。就算你是神,總還有比創更崇高的神吧:::。

發現線索,縮小範圍,事情已呈現白熱化了,石馬你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就在時序已進入仲夏,有「同安縣」某村的一位耆老,見多識廣,他提出一個辦法,既然動用「人力」無法緝拿你,哪就改祈求威靈顯赫的神明協助,此議果然廣獲村民認同,就在哪一夜,他們齊聚宮廟求助王爺降駕,透過乩童開金口,掐指一算便知曉這麼久以來,「同安縣」境所發生的莊稼盜食賊,就是石馬你所為,且王爺還道明此賊人,與祂還有淵源,此話一出眾人莫不陷入五里霧中,不知何意,最後王爺才明示:此石馬的主人為浯島名人陳禎,他在廣東長樂縣任訓導時,恰好他任縣令,雙方同僚共事一段時日,後來二人離開人世後,玉帝知曉二人為官清正,造福地方:::雙方均被勒封為神,此次石馬為禍同安,所謂「打狗還須看主人」,必須照會其主才好拿人。

石馬的賊星敗露後,同安地界,表面上按兵不動,實則王爺知曉牠吸收日月精華,已修練飛天神力,正面捉拿不太容易啊!所以乃採低調的「鴨子划水」方式,以免打草驚蛇會跑了賊人,這其中王爺亦有另層顧忌,逮獲賊人後,倘若在當地升堂問案,好像有哪麼一點不夠客觀及超然,且若賊人反咬一口誣指,屈打成招,或是官官相護及刻意栽贓等等花招,將有損威名,因此王爺權衡得失,除了照會同屬成神的陳禎外,雙方基於「公平正義」原則,商定不在自己的府衙開堂,地點而是選在「第三地」的浯島後浦城隍廟,雙方協議定調後,保密工夫可謂到了家,希望來個「抓賊抓贓」,讓賊人無法翻供,所以表面上是平面無波,實則暗潮洶湧,而此時的石馬渾然不知將大禍即將臨頭,哪一夜月色明亮,石馬還大膽的過界「犯案」、「丑時」時分便返回居所,回來肚子鼓漲,還不忘在一大捆稻禾苗給石羊吃,殊不知就在此時王爺的官差,已靜候牠多時了,惟抓人還須抓贓,「禾苗」就是証物,可是禾苗正在石羊之口忘情的大嚼,狡猾的石馬見機不可失,推說一切壞事都是石羊幹地,官差覺得此話有理,唯見石馬肚子鼓漲也有嫌疑,故雙方都被緝拿到城隍廟過堂,王爺升堂,驚堂木一拍,「啪」了一大聲,膽小的石羊嚇得羊尿直流,王爺見此光景,心中已有數,自忖石羊膽小如此,定不敢犯案作壞,反而使了一招「欲擒故縱」計策,故意說石馬因無證物證明犯案,乃當庭釋放,此時石馬見有人替死,得意忘形,一出衙門便施展「蹬足飛天」神功,殊不知石羊無此神力,豈能過海出界,牠這一飛馬上露餡,當然馬上被抓回來,石馬為惡除了被鞭刑三百,更被盛怒的主人陳禎,一掌廢了「神功」並貶為原來的石馬,也幸好有鄉賢的這一掌,否則時至今日,家鄉的莊稼恐怕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