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故事》正月廾五儉腸縮肚
農曆正月廾五日,是新加坡湖峰社、金寧鄉湖下村所供奉「三尊王」拜拜的大日子。在這一天舉凡嫁出的祖子孫,都要回家燒金箔拜拜、添緣布施。村里家家戶戶都設席,宴請回家的祖子孫,並廣邀親朋好友,偕同前來共襄盛舉,真是熱情洋溢。湖下村民體認這天要分擔設醮、做戲公事錢,又要大事宴請賓客,勢必花費浩大,所以為了籌備慶祝「三尊王」千秋紀念日這樁盛事,平時就必須節衣縮食,減少開支,以肆應正月廾五來臨的浩大消費,所以說「正月廾五儉腸縮肚」。如今生活水準提升,大吃拜拜已沒有古早熱絡,但虔誠祭拜醮神的態度一如從前,祈求「三尊王」安境保民是鄉人心中的「大代誌」,還是不敢怠慢。
湖下「雙忠廟」創建年代失考,依記載歷經同治元年、宣統二年、民國卅一、六十五、八十九年等五次修建奠安,該廟是湖下宗教信仰中心,村民如有重大的「代誌」,都必需經過擲筊請教尊王裁決,大家才能安心從事。廟內供奉唐朝天寶年間,反抗安祿山殉職的張巡、許遠兩烈士,故稱「雙忠廟」。另祀雷萬春,又俗稱「三尊王宮」。張巡為大尊王,許遠為二尊王,雷萬春為三尊王。有對聯曰:「雙廟巍然立,歲時祀典千秋享;忠心氣不衰,義魄高懸萬古」。又曰:「尊神蕩蕩昭千古;王道魏魏垂萬年」。
張巡係唐南陽人,開元進士,歷任諸縣令,安祿山造反,他起兵討伐,與許遠、雷萬春守睢陽城,後被圍,糧盡,掘鼠羅雀以食,殺愛妻以饗戰士,「義魄高懸萬古」;城陷,罵賊,被殺。「忠魂廣庇千秋」。
「三尊王」的香火,不但在湖下鼎盛,而且隨著族人旅居南洋謀生,香火傳承到新加坡楊氏湖峰社的鄉僑族人,祈福膜拜更為虔誠。生活在異鄉國土上,他們為了不忘根本,慎終追遠;為了歡聚一起,聯絡情誼。每年預定正月廾四、廾五兩天舉行拜拜、設醮、唱戲等慶祝活動,祈求神恩嘉惠族人。廾五晚上為了增進族人情誼,舉辦聯合大會餐,還邀請當地的政要與社會賢達人士參加。
今(九十四)年三月四、五日,農曆廾四、廾五,金門湖下楊氏宗親會為了宣傳湖下重建宗祠勸募事宜,特別組團赴新加坡懇親訪問,參加他們一年一度祭拜「三尊王」千秋大典暨慶祝楊氏湖峰社成立八十六週年慶,熱鬧盛況遠超過家鄉,廾五日當晚在新加坡楊氏大廈大開宴席五十八桌,人氣沸騰,族人敘舊、敬酒、歡呼,其樂融融,令人感動。
新加坡楊氏宗親成立湖峰社,是為了照願初來南洋的新客,讓他們先有個落腳處,也為了團結宗親的力量,爭取謀生工作權利,讓在地人不敢輕視或欺負。並在湖峰社內供奉故鄉的「三尊王」,就像金門華僑會館供奉金門牧馬侯陳淵恩主公一樣,深具重大意義。讓離鄉背井的鄉親,朝夕膜拜,精神有所寄托,生活充滿希望,努力打拚,奉獻家鄉。這次湖下懇親訪問團抵達新加坡,旅外宗親就在湖峰社舉辦茶會歡迎我們,室內懸掛著湖下楊氏最高輩份九十高齡楊永生所撰的竹雕對聯曰:「湖海奔流,逐浪翻騰千里雪;峰雲縹緲,因風直薄九重天」。他年歲雖高,但身體硬朗,聲如宏鐘,為表達對我們的歡迎,特別獻唱一段京戲,以娛大家。主持人湖峰社社長楊肅仲,在司儀楊加財宗長的聳動下也唱了一首「番薯情」:「:::番薯的心是這爾軟,愈艱苦愈能生存,故鄉的情是一滴番薯奶,尚歹洗啊尚久長,番薯的根是這爾深,愈掘愈大貫尚好種,感情埋土腳,孤單青春無人問,夢鄉穿砲彈,滿山的番薯籐切不斷:::」感情豐富,歌聲悅耳,令我們既敬佩、感動又慚愧,我們在地金門人,竟然沒有他唱的熟練,可見他對故鄉懷念的殷切。他說:金門建縣九十週年慶他回故鄉,李縣長送他番薯情CD片,他很喜歡這首歌,就跟著唱,每次聽都很感動,他出生新加坡,雖不是「吃番薯大漢的金門子」,但他熱愛故鄉,故鄉的歌「著愛一代一代傳過一代聽」。
湖峰社,俗稱「苦力間」,湖下楊氏村民,以及住湖下的李炷烽縣長上代祖先都曾住宿過,當年他們多赴南洋做苦力,雨沐日曬,胼手胝足,奮鬥過程極為艱辛。因此當榮譽團長楊肅元致謝詞時,談起族人在南洋奮鬥過程的艱辛,卻能對故鄉如此熱烈的奉獻,竟禁不住泣不成聲。
歡迎茶會結束,永遠社長楊清芳帶領楊肅元,理事長楊永堆、村長楊朝基等前往拜候行動不便而對故鄉貢獻極大的楊國民宗長,臨別時他說他很敬仰李縣長的勤政愛民,要我們代為向縣長表達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