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砲火餘生錄》金門「八二三」砲戰當天始

發布日期:
作者: 歐陽揚明。
點閱率:674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金門發生了國共兩軍大砲戰,從這一天開始,連續打了四十二天,成為了世界聞名之戰,在共軍之策劃下,可能是要進攻金門之前,必須先用砲火攻打。這場砲戰,時過已久,難免有點健忘,我為了要寫這一天的回憶報告,昨天,特地從家裡找一找我的日記,參考之後,才想出我那天不忘的情形。

原先未戰之前,金門的軍民,已有備戰,時局雖然很緊張,而士農工商,生活之運作,乃很正常,而且民心士氣,也很旺盛,認為作戰若開始,軍民之配合,只聽號令,並無他想。尤其老百姓,為了生活,往山上耕作,與平常無異,惟軍方堅守崗位、有較嚴勤。那天上午,我騎了單車,到金門街去購物,街上人馬,車輛來回,乃很熱鬧,根本沒有人想到當天金門會砲戰。

到了下午六時四十分,我在家鄉歐厝,和兩三位鄉人在一塊石岩邊聊天,忽然有聽到金門遠邊,到處都是猛烈的砲聲,我們認為這是國軍在演習,但連續不停,打了一個多小時,看起來,這不是國軍演習,因之,大家就趕快回家。後來才知道,那天金門受共軍的大砲猛烈射擊,為什麼國軍的砲兵無反擊呢?據云:因為電線被間諜人員剪斷了,那時候的電信,沒有像今天這麼發達,甚且,當時的大哥大都還沒有出生,要從那裡去打聽消息呢?因為軍方電線被破壞,連絡不上,砲兵得不到消息,只在砲陣地等上級命令,沒有接到命令,不敢發砲反擊,所以只好被打。又據云,一位勇敢負責的砲兵營長,忍不下去,就在猛烈的砲火下,親自開車,冒險到金防部去問,為何上級不發命令反擊,知道原因回陣地,就馬上反擊,從此開始,雙方就打了四十二天。

當時的胡司令官,在太武山兩峰之峽谷中,有建了一座水上餐廳,看起來,似是谷中另一小島,島周環境優美,島上有山峽,島下有流水,島上路橋,可以直通太武山內之坑洞,住在那裡,既美麗又安全。但想不到,「八二三」那天,國防部長,由台來金,正在和幾位將官,同在島上廳內,可能是在商討國事,而共軍不知用什麼方法,以百發百中,當天打死了三個將官。司令部之事,是據傳聞之消息,砲兵陣地,是以反擊固金門,其他兵種,是以堅守崗位備待共軍之登陸戰,金門之民防隊,列編參加配合作戰之行列,其時,我也受編入民防隊並被派任珠沙村分隊長,而我領之槍,與一般隊員不同,他們是領步槍,而我是領衝鋒槍。

以我經驗有感,戰爭最可憐最危險,還是民防隊列首先,因為當時金門戰爭、只是固守、而非進攻,阿兵哥只要擦槍守陣地,無論吃的用的穿的,國家都為他們備的齊全,而民防隊就不是這樣了,他們在砲火中還是要到田裡去做工才有飯吃,到了打仗開始,就要到戰區去報到,否則,還是依軍法照辦。

回想「八二三」那一天,從砲聲響起,金門的軍民,人人都很忙,軍人守崗位,民防隊武裝配合備戰,老弱民眾準備躲防空洞。每人之心理,總是要了解今天情勢如何,而當時的資訊,科技又不發達,民眾無法當天就知道,你想得詳情,惟待郵差冒險送報來。

從那天開始,金門無論軍或民,都進入緊張狀態,尤其防空砲洞之整修與設備,均特別加強,雖然砲火很猛烈,但民心士氣,乃很旺盛,士農工商,乃照常工作。在備戰當中,民防隊員,若接到命令,必立即武裝;至於老弱方面,亦必隨即進入防空砲洞。砲戰之間,民眾要知道消息,當時電信不方便,亦沒有電視,所以必須依賴報紙。

砲戰雖然是危險,但人民乃必須冒險謀生,除了利用砲戰暫停的休息時間到田裡去工作外,也要撥時間挑菜到金門街上去賣。有一位農夫,因穿民防隊的衣服(軍服)去集合,訓練剛完畢回家,急的要挑菜上街去賣,那套軍服,是自掏腰包的錢,他沒有馬上換便衣,肩上挑著菜,腳下打赤腳,鈕扣沒有扣好,頭上沒有戴整齊的帽子,被憲兵看到了,說他服裝不整齊,把他帶去問,問他是那一個單位的部隊,是那一師、那一團、那一營、那一連::?那位農夫回答說:「我是八○五部隊」。憲兵很認真的查,怎麼查都查不到金門有「八○五」部隊。再問他,到底是那個單位,他又答,是用台幣八十元零五角買來的,所以叫做八○五部隊。

在砲戰中,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鬧笑話的事也不少,戰地雖然很危險,但在沒有被砲打死之前,也有幽默的一面,也有快樂的一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