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糞桶與飯桶
一物之用,隨人決定,同樣之物,而用之時,隨其所需,其用法玩法完全不同,其功能與價值亦完全不一樣,只是有的親眼而見之,有的眼不見為淨也。同樣之事,有的說對,有的說不對,只是事理的辨別中,有的有取證,有的取無證,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是是而非,非非而是,在社會上,許多事情,要取得是絕對的,實在也是很難,因為社會上的人,世間上的人心,有些事情,要經事久,才可見人心,因為社會上的人,各有智慧,亦各有謀略,雖有法律可治惡人,但懂的法律的,往往會走法律漏洞而做壞事。
在社會上,常會看到做壞事的人,也常看到做好事的人,要斷定好與壞,也必須用時間作證明,因為那些做事的人,有的善中有惡,有的惡中有善,不是用臨時或表面而可馬上就知道,只有那些有經驗,有閱歷,有研究過歷史有眼光的人,才有辦法分析出來。
談其用物,何者可用,何者不可用,其實,若不需要,什麼都不可用,若有需要,什麼都可以用,就以糞桶與飯桶來做舉證,同樣的那個桶,你要用它做糞桶也可以,做飯桶也可以,當我見金門駐大軍,這兩次的軍隊,因居於兵慌馬亂之際,臨時需用之物,不是用金錢就可以解決問題,雖然有錢,也不可能馬上可以買得到。
在第一次,我所看到的日本大軍,他們所使用鋼盔,功能很多,可以用在打仗的時候,保護頭部,防彈,防沙,防雨水。若遇飯菜冷了,也可以做臨時的鍋煮熱飯菜之使用,也可以做臉盆使用,也可做裝雜物之用,也可以做聽講在隊伍中做板凳坐的使用,必要時,也可以做糞桶大便之使用::::其用途之廣,既輕便,又精緻,也耐用,用後洗一洗,又馬上可以戴在頭上作戰使用。
第二次在民國三十八年,大批國軍,由大陸來到金門,有患了一種很嚴重的問題,就有米糧,而沒有蔬菜,那時候農民看到蔬菜特別貴,為了要多賣菜多賺錢,大家拚命的種菜,但所種的菜長不夠大就馬上拔去賣,甚至連高麗菜的外葉也是很值錢,地瓜葉更值錢,雖然值錢,但乃無貨可賣,其原因,長不大就拔去賣,有的長不夠大,就會被人家偷拔去。又當時,公教人員薪水特別低,甚至有的連薪水都沒有,凡是有田地可種菜的人,他雖然有資格當公教人員,但他願意去種菜,而不願意去當公教人員,他們認為只要種一點點的菜去賣,就足夠有一年的薪水了。
在當時,除了蔬菜缺乏之外,有些軍方必須的用具,也是有缺少,有一天,當軍方的伙夫們飯煮熟了,要分發各排各班去,找無那麼多的用具裝飯,就想辦法要向民間借,但借不到。在當時,金門還是農業社會,家庭沒有化學廁所的設備,各家戶女人要大便,都是用一個糞桶放在床鋪的旁邊,大便之後,才拿出去倒在外面露天的廁所,那一天,有一家婦女,大便之後,所放出的屎,倒進了外面的廁所,並且洗好,放在門口曬太陽,人進到家裡去做事,不久之後,要收回已曬乾的糞桶,到了門口,看不到糞桶了,就到處去找,結果,看到有一班的兵,圍在地上吃飯,她看了裝一桶的飯,那個桶也沒有經過她的同意,靜靜的被他們拿去用。其實,他們也不知道那個就是糞桶,是因一時的急需,而且大家肚子也很餓了,就要有用具裝,他們馬上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從上述之證明中,因時代背景不同,以當時的戰亂中,金門聚人太多,而用物有缺,無論什麼東西,樣樣都可用樣樣都是寶。當急需時,糞桶也可以當做飯桶用,當在戰場上看到已經死了的人,為了遮瞞目標,也要將死人拉到身邊來,以作最後的決戰,這就是凡有急需,連死人也都是寶。至於吃的方面,那更免談了,當在戰場上肚子飢餓時,什麼都可用可吃,什麼東西都很好吃。以當時,不像今天的進步。從美軍攻打伊拉克作舉證,美國幾十萬大軍在沙漠地方作戰,他們可能也沒有帶可以煮那麼多人吃的伙夫,而同樣可以有東西吃,同樣可以作戰,不起爐灶,而可解決一切,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人與時局,有之成功,有之失敗,有之貧賤,有之富貴,有之站上風,有之站下風,有之管人,有之被管,有之吃人,有之被吃,有之命好,有之命壞,有之一呼群集,有之叫無一人,有之聰明,有之很笨。雖然同樣是人,而人與人作比較,完全不一樣,這也好比同樣一個桶,但桶的差別很大,一個是糞桶,一個是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