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居隨筆》讀老人自律歌

發布日期:
作者: 拙叟。
點閱率:624

陶百川先生有一首老人自律歌,這首歌短短的只有五十個字,歌詞這麼說:

日行三千步,夜睡七小時。

  工作不過勞,飲食有節制。

  以忍耐齊家,以和平處世。

  儉能常有餘,勤故無難事。

 名利看得淡,大事不糊塗。

十個句子五十個字,說得極為簡單明白,其實很不容易做到,如果能夠做到,那就一定會是一個知足常樂,很幸福的老人了。

「日行三千步,夜睡七小時。」我國舊小說常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陶百川先生這首歌,把「日行三千步」這句放在最前面,這不就是「走為上計」嗎?這當然是和老人的健康有關,但是要每天行走三千步,就必須要有持久的恆心了。夜睡七小時。得要心中無事,沒有雜慮。莎士比亞在他的戲劇「羅蜜歐與茱麗葉」中借勞倫斯修道士的口說:「憂慮使每個老年人闔不上眼,一有憂慮便永遠不得安眠。」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如果老人到了晚年還有憂慮,不能坦蕩胸懷,清心寡欲,夜裡如何能夠安穩睡眠?如何能夠睡足七小時呢?

「工作不過勞,飲食有節制。」不說別人,我也無能做到,晚年雖然沒有太多勞力的工作,可是閱讀的愛好不減,偶而感到疲倦,就有過勞的自覺。至於飲食的節制,雖然不貪吃,最不喜歡赴宴應酬。但是卻嗜好甜點,有糖尿病,醫生叮囑少吃糖和澱粉類的食物。偏偏性喜零嘴,又由於食量少,自然會少量多餐,而點心類的食品大多是餅乾、糖果。所以「飲食有節制」這一條規則也很難達成了!

「以忍耐齊家,以和平處世。」一樣不是簡單的事,「家」和「世」本來就是複雜之地,有人的地方就不免複雜,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處世要和平,也不能缺少忍耐二字!何以故?老人們心裡都明白,在這個人間世,人是最難懂、最古怪的動物,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又是談何容易呢?人人都知道要齊家,人人都愛和平,然而家常有爭吵,世常有戰爭,人類的戰爭,大大小小,何嘗一日停止過?對於此,老人最好能以達觀的心懷來看待,因為這才是人世間的真相啊!

「儉能常有餘,勤故無難事。」這兩句都是舊話,陶先生老調重彈。可也是新時代的新新人類所忽略的。儉不僅能有餘,儉也是養廉的根本。不能儉的公務員,虧空公款,貪污舞弊;野心的企業商人,奢侈浪費,掏空公司,宣稱倒閉。這樣的官、商,寡廉鮮恥,無所不用其極。孔子曾說:「及其老也,戒之在貪。」老人尤其應當謹慎。儉是美德,也是生活、人品的保障,老人如何可以忽略?勤是成家立業的動力,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人無論從事任何一種事業,能夠勤奮耐苦,方能克服艱難,不畏失敗,創造成功的契機,開拓寬廣的前程。如果懶惰懈怠,事事怕難,最終一事無成,到了年老,如何能夠享有安定、快樂的無憂的生活?在我們的經驗中,可以發現常常是能勤的人知道儉,能儉的人知道勤,勤儉兩字,如同雙輪,是成功人物創造偉業的力量。成功的老人,通常會保持這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安安穩穩、快快樂樂的安渡晚年。

「名利看得淡,大事不糊塗。」人自詡為萬物之靈,但我想來,卻很以為人是萬物之蠢!因為人和萬物最不同之處,即是人有名與利的執著與追求,而且是頑冥不醒的執著和永不止足的追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此,為這個人間世製造了無盡的紛爭與無休的煩惱!製造了無數的慘酷事件與永無止期的痛苦!動物的生存較為單純得多,自然不會像人這麼複雜這麼自尋煩惱!

老年人生活要自在、安閒、快樂,就必須先能忘懷名利得失。如果到了晚年還無法擺脫這一生名韁利鎖的羈絆與糾纏,便不可能做一個逍遙自樂的老人。大事不糊塗,這應該是指的立身處事的大節,是誠信正直清白的操守,孟子所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即是做人的根本,這即是大事,不可以有絲毫的糊塗而玷污了人品,昏昧了良知。做個俯仰無愧的老人,然後有心安理得的快樂生活。

陶先生這五十字的老人自律歌,應該是他老年時的作品,仔細讀這首歌,深感這不只是一首老人的自律歌,就是作為青年人、中年人的自律歌,也是很適合很有益處的。回鄉以來,深感家鄉老人大都很憨厚和善,謹借陶先生此歌與鄉親老人共勉,並祝大家健康、幸福、快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