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島念真情》好采頭─蘿蔔風情

發布日期:
作者: 藍茵。
點閱率:575

最近瓊林大嫂的蘿蔔大豐收,連著幾天都看到一籮筐一籮筐的蘿蔔,大嫂先洗淨後,再切成小塊狀醃成蘿蔔乾,喜歡蘿蔔的我試吃之後,覺得天然的滋味嘴尾回甘,於是加入製作行列,拿起小刀幫忙切塊,先生興趣來了,我們對面坐下一起邊切邊分享,我看那潔白的色澤,通體透明,好像多汁的水梨一般的誘引著我的舌,於是輕輕的切了一小塊送入口中,居然沒有一般蘿蔔的辛辣味,反而清甜爽口!

我們家今年的蘿蔔,種子是喜歡農事的先生買的,它成熟時是短而圓的身材,和市面上一般修長型的不同,但是質地卻細緻而甘脆,拿來燉煮排骨蛤蜊湯,味道真可以說是「山珍海味」!我以前唸的是實踐家專,也修過一些烹飪課,所以我喜歡拿新鮮的蘿蔔來醃「酸甜蘿蔔」(閩南語叫菜頭酸),先用「刨仔」(閩南語說烤仔)把蘿蔔剉成薄片絲狀,再先用鹽醃起來用手略抓,把蘿蔔的辣味去除,隔一下子再用糖醋醃,即可佐餐,是十分開胃的小菜!

記得以前聽說一個故事,說是朱子來到金門時,全島走透透,看到田裡種滿花生,他心裡有些憂心,因為花生較為燥熱,對百姓的健康會有影響;邊走邊思索如何破解?忽然另一處田園風光,解了他的憂慮,原來田裡滿是蘿蔔,蘿蔔清涼退火,朱子心中暗道:島上的居民果然有智慧!

大嫂的蘿蔔乾可是別有變化,初始切小塊,接著她用「剉仔」剉成如地瓜簽一般,「剉仔」有粗有細,因此剉好的蘿蔔成粗細不同的絲狀,再分別用粗鹽醃漬,醃好之後再用大甕小甕密封起來,料理時可以變化多樣的風貌!

我記得有一年,外甥的雙胞胎還來田裡拔蘿蔔,白白胖胖的蘿蔔,映照著一臉笑意的童心,我們在田裡分享豐收的快樂,想起小時候書本上的那一課「拔蘿蔔」一家老少在田裡樂開懷的「田園樂」!孩子的笑聲是春天最美的樂章!

我生性「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於是總是驅車去敲門,給妹妹們送個「好采頭」,先生常自誇我們種的是有機蔬菜,因為用金門有名的酒糟當肥料,又沒有灑農藥,是健康又環保的菜蔬,看了開心吃了安心。

我看這麼多蘿蔔,想及學農的同事陳,說可以做「蘿蔔糕」啊!以前在台北唸書時,大姐有時會帶著老爸去茶樓飲茶,那時大夥最喜歡點的就是「廣式蘿蔔糕」,後來我們家幾個蘿蔔頭也喜歡上「蘿蔔糕」,於是我興致來了,央著先生陪我去買糯米粉,回來先把蘿蔔剉成絲,試著蒸了一個「蘿蔔糕」,第二天早上切開拿來煎著吃,雖然離台北餐廳的「廣式蘿蔔糕」尚有距離,但是新鮮蘿蔔的鮮甜滋味卻讓人不忍拒絕。

么兒參加台灣省音樂賽回來,可能是旅途及比賽用心,回來竟感冒了,先生要我用食物的療法來治感冒,他買來「本港魷魚乾」切成細絲,用心略泡;我再把大嫂的鮮甜蘿蔔也剉成絲一起煮成湯,熱熱的加些胡椒粉,么兒吃了排排汗,感冒似乎有所改善哩!

蘿蔔的綠葉,我也情有獨鍾,喜歡拿來用鹽醃漬之後,再切成丁當成「雪裡紅炒肉絲」美味可口,對於廚房新手很有成就感,聽說蘿蔔葉煮水,也可用來治冬天天冷的「凍瘡」。

今年可能是天氣特冷,我們家的蘿蔔真的是大豐收,口味特別甘甜、爽口,前兩天大嫂說田裡還有蘿蔔,我心想採收了好幾天,籮筐裝了好幾個,田裡居然還有哩!大嫂說時間到了,不採收就會開花,蘿蔔內部會空心,所以,我們繼續為蘿蔔的百變風貌加油!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