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動盪時代的領導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玉昭。
點閱率:589
字型大小:

──毛澤東評傳

中國內政自一九五○年起的「反革命分子鎮壓運動」、「三反五反運動」、「百家爭鳴」、「大躍進」、「三面紅旗」等,幾乎每一年都會重複一次的政治運動,都證明毛澤東是「善用突襲、堅張與緩和交互使用的戰略能手」。

三、巧於「算計」的實利主義者

毛澤東是徹底的實利主義者,非常會算計,不做有損無利的事。即使是瑣碎的事,他都會在事前經過仔細調查,綜合衡量情報後,再付諸行動。毛澤東常用「閉眼捕雀」、「瞎子摸魚」來諷刺忽略調查與算計方法,是粗糙、拙劣之極,完全違反馬克斯、列寧主義。非常會算計是毛澤東的長處,他這種個性尤其發揮在其戰略上,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中獲得軍事上勝利的重要原因,如他最重要的「城市游擊戰」戰略指導原則主張:

(一)首先襲擊分散而孤立的敵人,然後攻擊集中的強大敵人。

(二)首先奪取小城鎮、中都市、廣大農村,然後奪取大都市。

(三)殲滅敵軍的主力是主要目的,防衛或奪取都市與地方不是主要的目的。

(四)任何戰鬥都要動員壓倒性的優勢兵力,從四面八方包圍敵人,有如袋中捉老鼠一樣,一兵一卒都不放過,完全將之殲滅。

(五)不打沒有準備的仗,不打沒有勝算的仗。

(六)巧妙地利用兩場戰役之間空檔,用來做部隊整備與休養。

(七)抄獲敵人全部武器、俘虜敵軍大半的兵員,用來補充我軍。

(八)勇敢地戰、不怕犧牲,發揮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風氣。

四、罕見的「鬥爭」個性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本質上是軍事革命,這是毛澤東戰鬥性使然,他認為人生就是「一場戰鬥」,無論是改造人類、社會革命、國家獨立與尊嚴、對自然的適應、學問與真理的探究等,一切價值的產生全都只有透過「戰鬥」才能達成。同時,對照毛澤東戰爭的詮釋為「消滅戰爭的方法只有一種,就是用戰爭來反對戰爭。」他覺悟到人類的生活是一連串的戰鬥,對戰爭評價非常高的毛澤東當然認為武力是不可欠缺的東西而加以重視。毛澤東有句名言「槍桿子出政權」一語道破他對武力的看法。

五、以「農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毛澤東是湖南農民之子,身為馬克斯主義者,原則上視無產階級為革命部隊的核心,而標榜無產階級專制。但他堅持主張所謂的無產階級是指「中國的貧農與佃農」,而不是歐洲式的工人階級;愛農民、理解農民的毛澤東,其革命的型態處於列寧主張的「最弱鍊」這種理論的延長線上。列寧不在工業發達的國家發動革命,而在落後的俄羅斯革命,是他領悟到「俄羅斯是資本主義支配下最弱的鏈」。同樣的,毛澤東在湖南、江西、陜西的根據地展開游擊戰時,他認為反動派支配之鏈最弱的地方就是貧困而對社會不滿的農村地帶,所以他以貧弱的農民為核心,採取以農村包圍都市的革命戰略。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共產黨員也怕被都市生活所污染,成為所謂的「走資派」,就獎勵「下放」政策(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下放的下是指鄉下)。文化大革命以後,毛澤東呼籲「農業學大寨」,提出「山西省的大寨方式的農村建設為革命」的口號,所以毛澤東畢其一生以為「只要不離開農村,不遺忘農民意識,中國革命就不會停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