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動盪時代的領導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玉昭。
點閱率:633
字型大小:

──毛澤東評傳

肆、評析毛澤東領導革命的策略

中國土地面積比整個歐洲還遼闊,人民占世界人口的二成,這個地廣人多有七成的國民是文盲的次殖民地國家,在他手中完成統一,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此一壯舉,完全出於他特有的個性及權謀策略運用所使然。從這一層意義上來看,在秦始皇、成吉思汗或亞歷山大大帝等古今中外的英雄豪傑當中,他的規模可以說是最大的。一九六○年代以後,風靡於全世界革命陣營的毛澤東主義,代表毛澤東的革命戰略,他獨特的領導哲學及思維模式,擄獲當時中國廣大農民的心,其策略如何?

一、利用占總人口數百分之九十的農民:

毛澤東從小跟隨他的父親毛順生下田耕種、上山砍柴,他父親平日省吃儉用,不斷買進田地成為小地主。令毛澤東最反感的是他父親在堂叔毛菊生經濟困難時,乘機買下堂叔的七畝水田,等其稍長後便認為只有改造這個社會,才能根絕這類情事,這是毛澤東對當時社會最稚形的認識,也是激發他誓言革命的原動力。一九二○年毛澤東涉獵過馬克思學說,使他「改造社會」的意念,更為增強,翌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他立即加入該黨。一九二六年毛澤東撰寫「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指出:過去革命的成效少,一是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攻擊真正的敵人,其次是錯誤的領導路線。一九二七年毛澤東回到湖南,實地考察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的情況,歷時三十二天,作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他從農民協會會員中得知,中國農村中的貧農,占鄉村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再進一步暸解四萬萬人口中,工農有二億四千多萬,占總人口百分之六十一,這些人是最容易接受革命宣傳的,是「真正的朋友」;另毛澤東素無好感的小資產階級,約為一億五千萬人,為了增強革命力量,姑且視為朋友。於是毛澤東信心十足地說:「我們的朋友有三萬萬九千五百萬,敵人(大資產階級)只有一百萬,其餘的中產階級四百萬,就算也是敵人,依然抵不住三萬萬九千五百萬人的一吐唾沫。」至於土地分配就更不公平,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貧農、佃農、雇農,只有百分之十至十五的土地;而富農、地主、官吏反占有耕地百分之七十,餘下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土地為中產農民占有。由於有以上的調查與暸解,接著就是如何點燃「革命」之火,其方式如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多數農民,有三個共通的特點:一是受剝削,極其貧窮;二是受壓迫,沒有權利;三是沒有文化,被人看不起。毛澤東認為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受有財富者的剝削及統治的無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多數農民是屬於「革命階級」,不到百分之十的少數,是反革命階級,他們強烈的對立;促使多數的他們提高階級覺悟,擦亮眼睛,明白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窮人們有了翻身的渴望,心底就會有強烈的革命要求,這就是替毛澤東發動一場革命,準備充足的炸藥,只要有人點燃革命之火,就必然火花四濺,燦爛光芒。統治者在農村的統治力非常薄弱,而且軍閥互相混戰,在農村建立「紅色政權」,推行「打土豪分田地」,一定會受到農民大眾歡迎。

二、戰略口號與策略口號交互運用:

當年抗日戰爭中共一方面要搞民族統一戰線,搞聯蔣抗日,一方面又要搞它的革命事業;毛澤東認為:一味抗日,他的革命事業就難免萎縮;一味革命,就會挨罵不抗日。兩者互為矛盾,因此既抗日又維持自己利益,才算兩全之道,毛澤東以為最好是高舉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旗子,在此旗幟之下,列出響亮口號:(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