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時代的領導──毛澤東評傳
五、孤立頑固敵人團結動搖敵人:
毛澤東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的同時,是將敵人分化、分割,或予以消滅,或設法聯合,如此再強大的敵人也變成弱小或相對弱小。毛認為敵人決不是清一色的,不是鐵板一塊,存在各種矛盾,有強有弱、有主敵有次敵、有動搖不定的、有利害衝突的,必須善於發現敵人陣營的縫隙。他把敵人陣營中的一切鬥爭、缺口、矛盾等等問題與資訊統統收集,再從這些問題中去分化、運用,動搖不定的,或與之聯合、團結,成為朋友,或將之中立,變成對我無害、暫不仇視的敵人。如此一來頑固不化的敵人就孤立了,就成為少數,也比較好對付。例如毛澤東在井岡山、延安時期,適逢抗戰勝利初期,當時他所認為頑固不化,不打不倒的敵人是大地主、大資本家、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他的頭號敵人當然是蔣介石。被分化拉攏的是佃農、小地主、小資產階級、失意文人、政客、游民、地方紳士,都是他急欲聯合的對象。毛並積極在全國發動工運、學潮,以「反獨裁」、「反饑餓」為口號,造成社會不斷動亂,軍心、民心動搖,終至他的「共和國」成立。
六、攻心為上離間為輔:
毛澤東熟讀五經、史書、兵書、詩詞,幾乎無書不讀。有關孫子兵法的攻心為上,當然是了然於心的,所以他重視攻心與離間的運用。如七七事變後,國家處於共黨作亂,日寇侵凌等內憂外患之境,毛澤東當時洞悉蔣介石既要抗日又要剿共的兩難與矛盾,抗日等於放生共產黨,將來無異將縱虎為患;剿共又被責難打自己人;聯共抗日又使共產黨合法化。此時,毛澤東以為只要高舉抗日救國的大旗,就能贏得民心,同時又可以免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所以毛說「你老蔣不願聯共抗日,那麼我老毛就敢聯蔣抗日,使自己壯大擴張,等趕走了日本人,站在你老蔣面前的是更難對付的敵手」。
七、「抓兩頭帶中間」的領導方法:
毛澤東認為從政治信仰分有三種人,左、中、右,或可分為積極分子、中間分子、落後分子(又稱消極分子),不論怎麼分,總是「兩頭小,中間大,兩頭少,中間多」;毛把左中右,分配在敵、我、友上,左邊的那一頭為我,右邊的那一頭為敵、為頑固的部分,兩極之間為「友」。而毛澤東的發展進步的策略是「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亦即是「抓兩頭帶中間」的領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