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札記》謁祖回鑾記述
續參觀「海外交通博物館」,內分數館,尤其是中國舟船陳列館展出了一百多艘歷代著名的船隻復原模型,包括有客船、貨船、漁船、戰船、遊船和出使船等,其造形之精美又實用,使人嘆為觀止。
二月二十四日駛上海拔一四○四公尺,盤繞九十多彎曲山坡道路到達「鼓山」,因山頂有塊巨石,傳每當風雨乍起時,便有似鼓聲自巨石岩洞傳出,而得名,山中有千年古剎「湧泉寺」橫匾立於門上,是清康熙帝親筆書寫,寺前有宋代陶塔二座,上有一○三八佛像坐立其間,故又稱「千佛塔」,寺東有靈源寺,洞下的一條枯澗,即為著名的渴水岩,此是集歷代名家真跡石刻,琳瑯滿目。寺內有昔僧尼大廚房,有四個萬人鑊(又叫千僧鍋),很完整放在爐灶上,每鍋一次可煮白米五百斤,導遊要遊客們趕快去摸摸鍋,大家覺得莫名其妙,後才言:「摸摸鍋,麻將能自摸」,於是引起大家興趣。該寺地理風水極佳為「燕子穴」,所以見山不見寺,見寺不見山之隱僻。此時日落西山,夜宿福州客邸。
二月二十五日,離別福州南下湄洲島天上聖母,平安祈福朝聖,清早專車至文甲碼頭搭船前往參拜,此座貌不驚人的小島,因坐擁媽祖廟而聞名遐邇,香火鼎盛,冠於全閩,廟宇建築一千多年,古色古香,頗為壯觀。
媽祖俗家姓林,生於湄洲,時為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因生下落地時不會啼哭,故名默,尊稱林默娘,是莆田林愿第三女兒,常奮身以救海難,使得許多漁船,因得到其協助而平安回航,宋宣和四年,使者將情報於朝廷,始正式誥封為「天后」。從此海行者多供奉她,以求平安。
午後再南下前往參觀廈門集美學村,乃古時集美學校,憶昔吾金如有親朋好友能送子弟到此校就讀者,其家境必是富裕的「有空人」,就讀後成績如何不計,畢竟氣勢非凡,總算集美學生,勝於今出國留學生榮譽百倍。
學校創辦者,是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傾資興學,在教育事業上有傑出貢獻,學村建築融合古今中外於一體,別開生面,被稱為嘉庚風格建築,將整個學區點綴的如詩如畫,宛如仙境。
二月二十六日,揮手別離東南亞酒店,輪渡前往有「鋼琴之都」─鼓浪嶼,是廈門西南隅一小島,面積一點七八平方公里,島上繁花似錦,林木蒼翠,加上山岩峻秀,亭台樓閣,歐式別緻洋房錯落其間,遂有「海上公園」之美稱。
島嶼其名何來?原因島上西南有一岩洞,漲潮時浪濤撞擊發出如鼓之聲,稱名「鼓浪石」,島因石得名,稱「鼓浪嶼」,吾金一般人以閩南語叫「古龍嶼」。
首先參觀菽莊花園,該園是台灣板橋林家富紳林時甫的後裔林菽莊為思念故鄉花園而建,位於鼓浪嶼南端,背山面海,園內分為補山園和藏海園二部,以園飾海,以海拓園,濱海的藏海園規劃有千涼亭、觀海亭、壬秋閣等景點,靠山的補山園,內有四十四橋為主要旅遊主線,橋長一百公尺。尤其那座假山,有洞穴,山崖峭壁,泥塑十二生肖,隱藏其中,遊客從山坡而下,沿洞穴尋覓生肖,如能一次全部尋到,則好運將來臨之預兆,但不容易,勿以懊惱,純以玩趣為心態,園中動靜對比,相得益彰,設計精巧,建築風格與紅樓夢怡紅院相似,園中有園,既是山景,也是海景,令人賞心悅目。
午餐後遊覽廈門黃金海岸─環島公路,寬敞的路面,兩旁蒼翠林木花草,綠油油一片,洋房、別墅,羅列建築,跨海大橋僅離海面不到一點五公尺,為世界離水面最低之橋樑。當車行至黃厝時,行動電話自動轉換為中華電信信號,可在此和思念故鄉金門的家人連繫,並預告歸期,大家拿手機盡興畢,車已向和平碼頭行駛,下車進候船室,辦理出關事宜,後登船,結束此趟謁祖之旅,平安回到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