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新頭碼頭印象
─台金迢迢路坎坷
2005新年正月,一個冬陽和暖的週末,相約昔日同事驅車浯島兜遊,特地來到島東南的新頭,走訪聽說蓋得美輪美奐的新頭「伍德宮」,看看久違多年的昔日工作老地方│新頭碼頭;伍德宮幾近竣工,真的畫棟雕樑、巍峨壯麗,而新頭碼頭,變了!變得有點陌生;岸邊那常是無數人車過往後的痕跡和三個遮風避雨的「灘頭堡」不見了,卻多了一些參差欉生的草木與垃圾。佇立伍德宮前,遙望浩瀚大海,環顧廣闊灘頭,頃刻,二三十年前新頭碼頭的登陸艇補給船、岸上的車來人往種種與島民交通相關的時政景象隨陣陣濤聲而泛起。
三十年公職,三度不同職稱擔任港警職務。六十一年首任料羅港,港警初設於料羅碼頭內的最末端,中期遷往碼頭外的金港路口,最後再遷回碼頭內的現址。所內置正副主管及員警四名。港警在戰地政務時期主要負責料羅港區的治安維護,配合漁港處(後改港檢處、港務處)與財稅等單位執行貨物入出境經檢,執行查緝走私漏稅(規費)工作,同時配合軍方情治等相關單位組成「金門防衛司令部港口安全聯合檢查組」(下設料羅、新頭安管組),執行料羅商漁船出入港安全檢查及辦理料羅、新頭碼頭民眾出入境管制聯檢查驗,防止非法走私偷渡任務。初期並兼負料羅村警勤區的治安勤務。
新頭、料羅港是國共對峙後,擔負金門往返台灣的主要出入口岸,那時還沒有民航客機,軍機只是軍方差假軍官,或因公出差公教人員,或急重病後送民眾,以及少數有特權人士專屬的交通工具。而早期台金也無民營客輪,爾後才有民營「金航輪」客貨兩用輪運輸,一般官兵及民眾出入台金幾乎全是以港口搭船為主。而搭船又以附搭海軍平底式的坦克登陸艦LST(land ship tank)通稱的登陸艇補給船最多,七○年代才有了客貨兩用的AP快速人員運輸艦(太武、淩雲及五台輪)等加入運輸。而民眾可否搭乘及名額分配是由海軍與北高外島服務處及高金港口指揮部規畫決定,民眾分配搭登陸艇的人數較多,搭太武輪的人數較少。而且料羅碼頭僅適用於太武輪或油輪泊靠,登陸艇大都靠岸在新頭碼頭廣闊沙灘,因此民眾搭船出入境大部份都在新頭碼頭。
登陸艇補給船通常是每十天來金運輸一次,遇有特殊運補或部隊換防會增至每週一航次。補給船進港大部份是午後日落之前搶灘下客,下客時有接客的轎車、計程車,日落後開始有了駱駝、白馬、大象等單位標誌的軍用大卡車、縣府物資處雇用的民營大貨車等來回穿梭清運。而夜間新頭港雖是本島背敵較隱蔽的港口,也有燈火管制,但由於導標杆上的燈光、作業用的高架燈卻把整片灘頭點然得燈火通明,加上艦艇的馬達聲、裝載貨物的搬運聲及指揮作業的口哨聲,整個灘頭熱絡像作業中的鐵工廠一樣鏗鏘作響。船期當天地區軍民活動的焦點全集中在新頭碼頭,此時也正是港警配合軍方執行出入境聯檢作業的時刻。
登陸艇入境聯檢作業,員警因警力不足僅負責入境民眾證件查驗蓋章,而入境查驗章因沒什麼「利用價值」聯檢組則授權由港警所直接保管使用。聯檢官兵則是負責檢查行李。旅客人數較少時員警也協助行李檢查。行李檢查著重於查禁收音機、照相機、黃灰色刊物及球類等有影響防區安全之虞的管制物品入境。港警查驗證照同時並取締一般違警事件,尤其對入境旅客蓄留頭髮過長者取締甚嚴,違者便扣留入出境許可證,命其限期剪短並接受檢查符合規定標準始得發還,如嬉皮青少年不聽勸導者則依觸犯「奇裝異服」妨害風俗之違警予以處罰,此為員警配合聯檢作業取締違警的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