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金門人人有槍
做金門人,雖然受過戰爭之痛苦,說實在的,也是很光榮,若臨遇初識的朋友,他對金門人,似是有另眼看待。記得某一天,有一位朋友問我,「你是那裡人」?我說:「我是金門人」。他就說:「金門人很有錢」。我就回答他說:「金門,門是金的,當然有錢」。他又說:「金門人很勇敢,八二三落了那麼多的砲彈,大家都不怕」。我又回答他說:「光用砲打沒有用,要用槍人對人打才有用,「八二三」當時,我們金門人人有槍,隨時隨刻,都可以作戰,所以才會鞏固金門,保護台灣」。那位朋友,向來陌生,聽我之言,他可能是台灣人,也很感激我們金門人當時「八二三」的冒險與辛苦。
說到人人有槍,這個是在戒嚴期的事,那時候,除了老人和兒童之外,不分男女,每人都有發了一枝槍,這枝槍,不是裝飾品,也不是與村人或和村莊發生糾紛用的,而是為了保家衛國,鞏固金門,以求發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之安全而使用。談起人人有槍,說來話長,在戒嚴期的金門人,除了老幼之外,人人都要參加戰鬥,在那時候的村莊,都是自衛戰鬥村,每家每戶,政府都有發槍給民防隊。在機關及學校,同樣的,每員一枝槍,拿到這枝槍之後,在平時要負責保管與保養,在戰時,要負責所分配的地區,參加作戰。其中最辛苦的工作,就是保養,因為軍事科常會派員檢查,若是槍髒不合格,會記大過兩次,當公教人員的人,若被記了兩次大過,不但會影響升遷與考績,甚且連飯碗都會被敲破,所以大家對保養槍都很認真,因之,學校的老師們,常用每週的休假日,集中擦槍,有時也請了軍方的專家來作詳細的講解,所以,凡是金門有槍的人,只要一枝槍交給他,他就有辦法拆開,經上油細擦之後,也有辦法再裝回原狀,以那時候的金門人,用槍之方,不亞於老兵。
槍最常用的,就是打靶,時令一到,上級就會指定靶場,分配時間,同校的男女老師,於出發之前,就會看到軍裝整齊,身背著槍,機車成隊,有的一車單騎,有的一車兩坐(男老師載女老師),見其容情,精神振作,心情良好,不會像「八二三」民防隊到料羅灣搶灘之心情。打靶用槍,無論瞄準或扣扳機,都是很大的學問。在群體中,同樣是一槍口對準著靶,有的得滿分,有的吃麵包回家。這完全是看各人平時聽講解之心得及個人技巧之應用,只要有要領,於射擊之前,槍要靠緊右肩,左眼一閉,右眼張開扣扳機時要停止呼吸,打出去的子彈,就可中到靶心。回到家後,大家就要忙擦槍,以保不生鏽。
當時保槍,即如保命,人人隨時隨刻,都很注意,一方面是為了責任,一方面是為了安全,所以視槍如寶貝,不敢隨意亂丟或亂放,或是不注意,不擦,不上油,使之變成生鏽的槍。
再談金門「八二三」砲戰時,那時候我沒有當老師,和一般民眾,編入民防隊,並被指派擔任珠沙村中隊部的分隊長,隊員們發的是步槍,而我發的是衝鋒槍,為什麼我要發衝鋒槍呢?以我猜想,假使共軍來個登陸戰,大概是叫我要向前衝,好在當時沒有在陸地會面,否則,我現在不曉得是死是活,那更沒有像現在小三通會面的親切了。
我領的那枝衝鋒槍,說來也有一幕小插曲,因「八二三」砲戰那時候,民防隊武裝集在一起,我跟一群人無事閒坐,就玩起槍來了,衝鋒槍因為較稀少,大家就往向我的槍圍著,槍立在平地上,槍口向上,在一間室內玩,槍是空槍,無裝子彈,於拉扳機時,突然間,有一發子彈衝出來,聲音很大的響,子彈往天花板打出去,在圍群之中,差一點點就打到人。這是一次的奇蹟,還有一次,我堂弟叫我衝鋒槍借給他,他也沒有告訴我要做何用,我就把槍交給他,過了兩三天,他來說:「昨天夜晚,小偷進我家,沒有被我打死,原因子彈擋橫,打不出去,被小偷發覺跑掉了」。從這些回想,該槍若打死了人,我內心一定會很不安。
另有一次,鄉公所正在發衝鋒槍,我有拿一枝,以槍口(因無裝子彈)對同伴射擊開玩笑,至今想來,這是不可以的,人家說,刀槍不可開玩笑。有兩個賣豬肉的人,用了一把刀開玩笑,一個伸五指頭放在桌上,問那個拿刀的,「你敢不敢砍我的指頭?」對方說:「敢」,一個以為不會砍下去,一個以為砍下去他的手指一定會馬上收回,只是砍桌子而已,兩相誤會,一刀砍下,結果五指頭也斷了。
槍是為保國衛民,射殺惡人,若不謹慎,死在無意之中,在良心上,一定不會安。今已解嚴,無再發槍,若臨有偶發,千萬不要有好奇心,自行或與他人玩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