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憶往》新頭碼頭印象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劍明。
點閱率:938

──台金迢迢路坎坷

在新頭搭登陸艇民眾報到時,夏天都會在候船室門口操場休息等候,冬季氣候寒冷便聚在候船室內,人數多時也常在走廊圍在一起取暖。一些攤販遇上船期便挑來蚵仔麵線、肉粽、麵包等各類小吃及冷熱飲靠近來兜售。簡陋的碼頭,欠缺管制設施,不比有組織的部隊,要求秩序良好確實不易,況且有時還要等上三四個小時,酷暑嚴寒的漫漫長夜,只要不喧嘩、不吵鬧,大都任由民眾方便,所以上船前新頭碼頭候船室裡裡外外男女老少有蹲著有站著的,以及滿地五花八門的大小行李,儼然就像是一個集散場,也別有一番另類的熱鬧場景。

出境上船前必須經過聯檢組行李檢查,檢查的目的在禁止攜帶防區軍機文件、軍用品及大陸走私貨物出境。一般違規物品依相關法令查處,屬於軍機文件或軍用物品則由聯檢組扣案處理,如紅燒豬肉罐頭、軍用餅干(兵仔餅)等之類的軍用食品也在禁止之列,如被員警發現只是自用三二罐,在地員警瞭解在地民情,都會睜一眼閉一眼放行,但如果是被聯檢官兵發現的必遭查扣,幾十年的軍管律規民眾大都知道,反正非法持有軍用物品是違法的,如不小題大作說要將之移送法辦即已大恩大德,東西被查扣沒收就算了,再也不會有人加以追問到底聯檢組如何處理呢?

搭登陸艇民眾接受行李檢查完畢,憑號碼單換取出入境許可證,在候船室原地休息聽候通知帶領上船。民眾必須等候後運物品及休假官兵全都上了船之後最後才登船的。員警在接到港指部運輸官通知民眾可以上船了,便吹哨子示意民眾排成一行,按順序跟著到指定的第×號登陸艇前灘頭預備登船。但民眾聽到哨音一響,為著要搶先上船佔位置打地鋪睡覺,便爭先恐後而用跑的,因為登陸艇航程155浬,正常18小時,特殊狀況甚或20小時以上才能靠岸。船艙內堆滿後運物資,所剩空間有限,有時人多連躺平的位置都沒有,所以愈喊叫排隊、按順序、慢慢來,喊的愈大聲跑的愈快,這一跑,一行則亂成了一堆。

出境開始上登陸艇時,安檢官兵要求民眾自動掀開入出境許可證有照片的內頁供其查驗上船。軍艦通常都是白天高潮前一小時搶灘靠岸,必須利用低潮期間十二小時內下客卸貨完畢。有時貨物多卸貨作業延長,等貨物卸完時已又快高潮了,但船又必須在前一小時趕快退灘否則會擱淺,所以為著趕潮水,上船時就像趕鴨子上架一樣,一窩蜂往前衝,有扶著老弱的,有背著嬰兒的,走在中間者常被後面挑著大件行李的推擠的嚎啕哭叫哀聲四起。上船秩序之亂不無是開放式沙灘碼頭無從管制的無奈,每次的出入境作業就像在打戰、在逃難一樣。由於搭乘登陸艇是如此這般苦難,許多人因而處思積慮都要想盡辦法爭搭太武輪。可是,有些不明就裡的民眾每見員警手上拿著太武輪船票在分發,以為員警大權掌握,其實員警只是依核定名冊發放而已,因而常會有親友找上員警要求幫忙安排太武輪船位,往往都是乘興來敗興去,在得不到滿意服務便責怪員警不幫忙,所以員警在職期間都曾被人誤解,甚至形同陌路。但人在公門好修行,卻也曾因在一票難求下,即便為民眾向聯檢組請求多放行一位登陸艇船位,始讓民眾能搭上船參加升學考試而受一張票一世情的感念,才覺得真正有為民服務的成就感。所以早期民眾能夠排上太武輪或能夠拿到一張太武輪船票(站票)或要到一張登陸艇吊床床位票者即屬與軍權關係良好的特權人士,可見當時島民台金交通所受軍權嚴苛操控之一斑。

新頭碼頭雖然只是個沒碼頭設施的灘頭,但它卻是1949年後國共幾度激戰上演的沙場,多少國軍和民防在此服勤犧牲生命;四五十年冷戰中負載著金門出入台金交通運輸的重任,取代了島民早期自「同安渡頭」經廈門赴南洋而改由新頭而台灣的出航口岸;多少鄉親錦繡前程從此繼往開來,也由這裡帶去了永難忘懷的綿綿鄉愁。迨於七十六年為遠東航空開航取而代之,繼之八十一年駐軍撤軍精減,登陸艇補給船偶爾只成了撤軍後運的主要功能,昔日新頭碼頭的熱絡景象也隨時光消失,唯是身歷其境的島民,猶然可以從浪濤沙中找回它的樣貌,追憶起島民軍管時期那坎坷交通往事的事實真相。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