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砲火餘生錄》劫持慘案與八二三砲戰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馬騰。
點閱率:1,569

─一位郝柏村傳令兵的回憶

  女青年工作隊住的碉堡在師部司令台後左側,顏老的搜索連駐在右側,首先加入圍捕行動,自劫持事件案發至結束,歷時三天三夜徹夜未眠,時隔四十八載,記憶猶新。

當時部隊首重忠貞思想,叛逃為彌天大罪,發現可格殺勿論,何況又演變成劫持事件,而人質又是身份特殊的女青年工作隊員,慘案發生過後,部隊即做全面換防,調整陣地重新佈署,並檢討懲處有關隊職幹部,團長海宇春留職察看,師長黃煜軒下台以示負責,此時第九師已由紅轉黑,成為有嚴重污點的部隊。

層峰卻因該事件而不得不臨陣換將,核派金防部砲指部指揮官郝柏村少將接任師長,郝先生於八月七日到職,此時兩岸局勢緊張,已是風雨欲來之時。

自四十七年夏天始,中共在福建沿海地區軍事活動頻繁,戰鬥機成群飛越金門上空,地面高射砲對著天空猛轟,戰事一觸即發,金門也趕緊加快腳步備戰,部隊更是日夜不停的構工、運補。

搜索連除加強警戒、構築掩蔽工事之外,並奉派支援運補任務,一箱箱五百多斤重的砲彈,要四個人合抬一箱,整日抬個不停,很多人抬到內傷便血,顏老因體型瘦小,被郝柏村發現,體恤其不勝負荷,將其調到招待所服務,並擔任其傳令兵工作,砲戰前夕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時常蒞臨烈嶼,就住在招待所內,由顏老負責照顧其生活起居,並為俞、郝先生倒茶盛飯。

八月二十日總統蔣公親臨烈嶼視察陣地,召集營長以上軍官在師會議室點名訓話,以與陣地共存亡,即是與國家共存亡相勉,並研判敵人將在一個月內發動戰爭,想不到事隔三天戰爭就爆發,一時使國軍有措手不及之窘境。

砲戰開始就持續不停,每日聽到郝柏村在電話中提到的戰報,知道戰況激烈無比,尤其是大、二膽之離島,傷亡更是慘重,要不停地抽調兵員補充,烈嶼本島第一線陣地也告急,郝是日夜不休地打電話,瞭解戰況及穩定軍心,並冒著熾烈砲火外出巡視陣地、指揮反砲擊。

師部駐地遭敵砲火猛烈攻擊,無分日夜的砲轟,地面已被夷為平地,軍事設施全數轉入地下,掩體不足而擁擠不堪,郝柏村勉勵說:「在求得勝利前,先要保住性命最為要緊」,大家只有不停的加緊深挖洞,加強工事的抗體。

砲戰至九月底,烈嶼的部隊已將彈盡糧絕,就緊急申請空投補給,並實施減餐計畫,將三餐改為兩餐,並將飯做稀,要大家咬牙共度難關,因怕影響士氣,還要宣稱糧彈充足,只是要為「長期抗戰」做準備,打到十月六日,若不是中共喊停火,再多的空投補給也是杯水車薪,戰況將不堪設想。

第九師因在八二三砲戰時堅守烈嶼各離島,以死裡求生的決心,堅持奮戰到底之精神,雖犧牲無數英勇弟兄的寶貴性命,終獲得最後勝利,贏得各界好評,砲戰過後又成為當紅的部隊,並蒙蔣總統賜名為「虎軍」,蔣夫人親繡軍旗相贈,郝柏村也從此打響知名度,一路飛黃騰達。

顏老在烈嶼服役二十個月後平安退伍返鄉,而當年的充員兵(當時之稱謂、後改稱為常備兵)中籤分發外島服兵役,就要配合師之移防,有的要在外島全程到退伍,中途不但無休假,就連通信聯絡都非常不易,要等退伍返鄉回到家中,爹娘才算撿回一個兒子。

顏老今為「八二三砲戰榮民」,對當年的戰地生活甚為懷念,欲想能舊地重遊,當告知司令台及附近所有碉堡,已於前年因國防部還地於民政策而遭拆除,他認為那是歷史的見證,是五十幾年來多少在烈嶼服兵役的軍人,晨昏站在台下聽訓、出操上課、參加慶典和看康樂隊的地方,又背負慘案的歷史責任,未能妥善保存,不禁唏噓不已。

當年劫持案發生時,拙人已上小學五年級,眼見部隊以演習之名封鎖各要道,禁止人員通行,學校也停課,接著小道消息不停地傳開,人們也大約知道發生之情形,但謠言滿天飛,對確實狀況並不真正清楚,今日聽顏老講述,又勾勒出對當年之回憶。

顏老當年係服士兵役,對整個事件始末之瞭解,恐有所不週或遺漏,特再訪問目前居住鳳山,時任二十六團連、排長的李行俠、安家駒、謝文山諸位先生,請他們對該事件做口述補遺,又再訪問家在司令台右側,八十七歲的陳水汀老先生、以及湖下宿彥陳清海先生,並同到慘案舊址憑弔,回憶當時之情景,再加以整理統合,以求儘量還原歷史真相。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