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方傳說》茅山塔的傳說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鴻文。
點閱率:1,394
字型大小:

參觀金門碉堡藝術館的塔山二號碉堡後,預備前往一號碉堡,於是請問解說員,要走哪一條路比較便捷,他很熱心地告訴我們,並且指出:途中轉彎向上,可以到達新建好的茅山塔,先去看看也好。這座塔從小就聽過爸爸提起,說這塔立於水頭高處,老遠就可以看到,是水頭有名的地標,加上形象美觀,深為人們所喜愛。回憶起過去,爸爸總是談到戰亂時,與外祖母避禍到古浪嶼,等到平靜後,便回返心愛的家園,雖然距離不算遠,但是想念的心情,使得船行海上的每一分鐘,都像幾小時那般長,直到看到茅山塔,全船上的人都歡喜得嚷叫起來,就好像遇見老朋友那般歡喜。

過去,孩子們常到茅山塔附近來玩,特別是在夏日,塔下的石板因為有塔身遮蔭,非常涼爽,小孩都喜歡躺在上面休息,蹺起腳來仰臥其上,有如特製的涼床,在炎炎夏日最能消暑了。這裡也是從前金門學校童軍夏季登山或露營的最佳地點,在導師的率領下,一聲開始行動,人人爭先登峰,把童軍團旗插在峰頂的塔邊,高立岩山之上,迎風飄盪,現在想起來,還感到十分有趣。

還有,那茅山塔是不能攀登的,聽說有人調皮,趴著邊緣試圖爬上去,結果跌傷了:::這些描述,都使我對茅山塔產生親切的印象,很想親眼看一看。只是爸爸也有說過,那塔已經毀去了,不是自然傾倒,而是人為拆除的。民國四十八年一場戰役,中共自廈門發射火炮,對我方水頭炮陣地展開猛烈攻擊,其中一發直接命中與茅山塔相距約二、三百公尺遠的第四炮陣地,全體官兵當場死亡,炮陣地因此封閉,不再使用。事後,軍方檢討對岸火炮得以直接命中,應是以茅山塔為修正標竿,為避免類似情形再度發生,造成更多官兵犧牲,便決定加以拆除。

然而,茅山塔的雄姿,必然在被毀去之後,仍清晰地留存在水頭人的心裏吧!像爸爸那樣,還記得那山頂,有一座美麗的高塔,同與它有關的故事,並深深地懷念著它的人,還有不少,常來家裏作客的黃伯伯,從茅山塔重建時就注意著,只是看著,覺得塔好像小了些,有一次我聽見他與爸爸說著,一面還懷疑是不是自己長大了,又或者是記憶模糊了。然而,這位解說員,蔡祖求先生,長久住在水頭,他取出一張照片,說是從前茅山塔的照片重洗放大的,他拿著與現在重建的茅山塔,比照給我和姊姊看,問我們有不同嗎?瞧了一瞧,形式是相似的,但是過去的茅山塔的塔身比較寬,看起來比較厚實穩重,如今的茅山塔較瘦了些,感覺上比較尖,有些像倒立的螺絲釘。蔡叔叔是以帶著些遺憾的感情說的,如果重建能更忠於原作,應該更能讓人重溫過去吧!更何況,並不需要改變它,重建這座塔,除了發展觀光外,應該就是它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了。縣政府動用新台幣近三千萬元,從事金門水頭茅山塔、倒影塔復建工程,為的是此兩座塔復建完工後,能與現存的文台寶塔,恢復明初三塔舊觀。

至於明初建塔的原因,眾說紛紜,金門民間,本來就篤信風水之說,有這麼一座醒目的塔,加上年代又久,口耳相傳,便有一些有趣的傳說,其中或有出入,然而都解釋了部分現象,孰是孰非,就無須考證,聊資閒談而已。記得,鄉里是這麼傳說的: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相信風水之說,在推翻元朝異族統治後,為了鞏固江山,採取種種防備措施,其中一項,就是派地理師四處勘察,看看哪裡有出帝王的風水穴,趕緊加以破壞,以除禍根。而依照堪輿學來論斷,認為金門這個地方可能會出二位帝王。明太祖得知後,寢食難安,為保他的江山,於是派江夏侯周德興到金門查看,順便將之剷除,以免危及他的皇位。

周德興來到金門後,發現帝王穴就在金門城,是一個「五馬拖車穴」,其運勢就如同五匹馬拖曳一輛馬車般,奔馳如電,氣勢如虹,頗有蓄勢待發之氣概,顯露出逐鹿氣象。周德興再三思索,終於想出建石塔拴住飛馬的計策,這就是所謂的「壓龍」,因此在南磐山麓興建「文台寶塔」,再於水頭建「茅山塔」,欲以此二塔拴住馬車,更在東門外開挖水潭(即鬼仔潭)讓五馬墮落水潭,無法再奔馳前進,並在西門城牆上加放五塊「絆馬石」,以使五馬不堪重拖。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