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食在好滋味

發布日期:
作者: 鄭桂枝。
點閱率:581

(一)烤地瓜

趁著風和日麗的春日,屋外太陽展露難得的笑臉,孩子們慫恿著來烤地瓜;雖然有時還會春寒料峭的襲得人們措手不及,但堆土窯的樂趣,似乎引發大家極高的興致,因此也顧不得那寒風刺骨的難受了。

孩子們期待著堆土窯的時刻,起個大早和同學們相約上市場買來地瓜,找在自家旁邊,較平坦的田地搭起土窯,幾個孩子相當投入的搬土塊,將大土塊放下層,至上慢慢縮小土塊,土塊一塊塊的被疊起來,沒多久便完成一座尚稱可觀的土窯了!接下來奮力的找尋,樹枝、木板、紙板等能燃燒的物品當燃料,再點起火讓木柴灼燒,放入土窯裡頭,此時主角地瓜終可出場,放置於燃燒的土窯內,將周圍土塊堆蓋在地瓜上面,再蓋層沙子於其上保持溫度,使地瓜在窯內慢慢燜熟。

孩子們開始計時,頻頻追問:「不曉得好了沒?」、「可不可以打開看一下?」打量這些地瓜,嗯!差不多需要一個小時來燜燒吧!經過漫長的等待,我們齊力剷開沙土,挖出窯裡的地瓜,熱騰騰的地瓜直冒白煙,大家迫不及待的想驗收成果,一人抓一個來剝,燙手的地瓜,讓孩子們必須交互換手,才好不容易能剝完一整顆。

哇!內層黃澄澄的模樣,呈現漂亮的顏色,雖然外表灰灰黑黑的,不甚美觀,但絲毫不損地瓜的口感、咬勁十足、香Q鬆軟、甜而不膩的好滋味,盡留舌尖,真想大大的咬上一口,又怕滾燙的溫度傷了嘴巴,只好小口的品嘗著土窯地瓜,原來透過土窯烤出來的地瓜,是這麼好吃、這麼有趣呢!

(二)豬油拌飯

那天中午,不知是哪戶人家正在「炸」東西,陣陣薰人的味道,透著窗子飄進屋裡,仔細再聞聞,好像很熟悉耶?但又像是非常遙遠的記憶!賣力的搜尋下,這不就是「炸豬油」的味道嗎?

記得以前老爸最愛豬油的香味,舉凡煮飯炒菜都愛用豬油,他常常要求母親到市場買回大塊肥豬肉,切成丁塊狀入鍋裡拌炒,自然會衍生出許多的油份,不一會兒整鍋油渣,已在「油海」中載浮載沉了。

「豬油渣渣」可以加點青菜一起炒,青菜多了油脂和一股肉香,吃起來格外清脆爽口,或做些醬油水放入渣渣熬煮,即成下飯的肉燥醬汁;豬油的用途則更多了,除了平時炒菜用到它之外,老爸最愛添碗熱熱的白飯,上頭淋上兩匙豬油和幾滴醬油膏,攪和著濃郁的香味,在冬天的夜晚,那風味特別吸引人。

鼻頭深深一吸,大口的送入嘴裡咀嚼,所有的滿足都順著喉頭下肚去!見老爸三兩下工夫就解決掉,一碗接一碗的吃光光,拌著豬油也能如此啊!看得我躍躍欲試,除了猛嚥口水,還鼓起勇氣央求老爸也讓我吃一碗(因老爸平時只消張開喉嚨一出聲,就像雷公吼得響亮,所以我心裡畏懼得很!),老爸回應:「你唊不習慣啦!」我硬著頭皮耍賴,老爸拗不過我的纏功,只好給我來上一碗!吃下第一口滿嘴油,接著露出滿臉的甜蜜,米飯真的好香好滑喔!沒幾分鐘,父女兩人把老媽那鍋白飯吃去大半,直到打個飽嗝,才驚覺豬油拌飯的威力,是如此地強大啊!

(三)肉燥茶油拌麵線

舊時金城街道上,有間賣薑母鴨的老店,店裡有樣「乾拌麵線」的小吃,令人印象深刻!每次吃著拌麵線的同時,我心裡就有個想法:如果可以用金門的麵線,加上台灣老媽的獨門肉燥,那將是相當幸福的事呢!

台灣的麵線帶有鹹味,所以總令我嫌它美中不足,而金門特製的麵線Q勁夠,又不像台灣的那麼鹹,使我對它刮目相看!幾回買來金門麵線,自己料理肉燥醬拌入,老覺少一味、就是不太對勁!後來詢問老媽,才知我少放「茶油」這味,此後依樣畫葫蘆照做,相似度果然提高不少,但還是很懷念以前老媽做的那種拌麵線。

在寒冷的冬天,假日的午後常是無聊,這促使老媽煮「麵線」來當孩子們的點心。剛從滾水中撈起的麵線,用冷開水沖一下,放到另一只湯碗中備用,取來早先配飯的肉燥醬淋上,再滴數滴茶油和一和,清香滑溜的口感,順著拉起的麵線,在在挑動我的味蕾,瞬間早已碗底朝天,被我用舌尖舔的乾乾淨淨、一絲不剩,這「飽足感」確實能持續到晚餐前的那段時間。

自從老媽知道,我在金門不好買到茶油來拌麵線,每隔一段時間,就特地寄來兩瓶茶油,讓我拌麵線或者做其他料理,初期用得勤快,而後較沒空閒也偷懶了!一瓶都要用上好久,我就請老媽別刻意的寄來,等我真的用完了,再麻煩她寄來。日前瞥見了櫥櫃上躲著半瓶茶油,又興起了拌麵線的思潮,想想可能要向老人家再要兩瓶,來解解饞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