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古鳴今》統一,八字沒有一撇?
─大陸百姓看連戰的題字─「中山美陵」
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之行,在臺灣再度挑起藍綠大打出手,鬧得不可開交。但是在對岸,卻是個名副其實的香餑餑(比喻受人喜愛的人或事物)。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兩岸人民的理解角度與深度,恰恰反映出兩邊政府政治思維的層次。
以連戰在中山陵的「中山美陵」四個題字,國內電視媒體普遍的反應是:字寫得實在不怎麼樣,還有題字內容也沒什麼深意,真是錯失引起媒體關注及報導的大好機會。但是,大陸人民的看法卻很有意思。在此,願意轉述一下大陸網友對這次題字的一些看法。
首先,有大陸網友發現了連戰題字中有一些「缺筆」(或是說錯別字),因而提出是否有某種政治意涵?網友認為以連戰的文化素養,「美陵」這麼簡單的字,應該不會寫出錯別字。連戰題詞「中山美陵」,其中出現「美」字少一橫,「陵」字缺一撇。應該是意味深長。該網友猜想連戰是說:「中山之美」或「中國之美」少「一撇」表示少了臺灣島。
緊接著,又提出連戰的簽名很有講究。「連」字未變,「戰」字的左邊「單」改為「占」,寫作簡體字「戰」,取「不再單獨作戰」之意。合起來意思就是:「血肉相連,從來未曾改變。化繁為簡,不再單獨作戰。」
此時,有其他網友附和,表示認同。認為是美中不足啊,所以要缺筆。第一個網友並引用了一段有意思的故事作為佐證。內容是關於張作霖(張學良的父親)的小故事,描述日本人聽說張作霖大帥毛筆書法頗佳,於是想索取一幅,張作霖手寫了一個「虎」字,落款寫「張作霖手黑」,日本人頗為不解,以為應該是「張作霖手墨」才對,張作霖道:「我是寸土不讓」。網友見了這則故事,對當年叱吒風雲的大軍閥張作霖頗具好感。
先不說連戰是不是有這樣的政治詮釋動機在,但是網友的解讀,卻讓連戰的政治深度頓時高了起來。當然,也有網友不表認同,認為』中山美陵』應該是』中山英陵』,甚至,就是單純的錯字。網友同樣引用了另一個故事作對比,說:有一次,史達林同志在一篇作品中把愛情少寫了一個字母。拿到報紙上發表時,編輯們不知所措了││史達林同志永遠正確,這個字怎麼會錯呢?後來大夥一討論,明白了││史達林同志的這個字是表示社會主義愛情不同於資本主義愛情,當然得寫出新意了。於是把這個少了一個字母的愛情未做修改予以登出,並附上評論││史達林同志這個字反映了社會主義健康、純潔的愛情,與腐朽、墮落的資本主義愛情截然不同云云。後來史達林同志看到報上的文章,在上邊寫了一句話:「││笨蛋,此係筆誤!那是我寫錯了。」
這則笑話,當然也生動的譏諷了那些逢迎拍馬之徒的蠢樣。不過,多數網友還是認為連戰訪大陸,是國民黨欲在臺灣起死回生的重要舉措,因此,每一個細節不可能不精心考慮。另有網友是這樣解釋的,無王則民主,依法治國,真正實現以人為本,人人平等,是真美也!大陸缺少蔣先生一陵不美也!中山先生的遺願缺少一橋一島,美中不足,不完美也!還有網友直接斷定,這題字內容怕是在臺灣早已經由公關專業人員設計排練很多次了。
還有網友扯得更遠了,認為:外蒙古與臺灣,用一橫和一撇來表示!此時,有網友下了註腳,表示:越說越離題,越說越美麗,真實的謊言就是這樣「煉」成的!而事實上,這世上許多事不都是「穿鑿附會、弄假成真」嗎?另有網友又蹦出了新的見解:「統一,就差『一撇街』!」。料定中山陵題字,是何等的大事,錯別字或筆誤決不可能。此時,有河南網友以為,題字都被賦予了這樣美麗的傳說,連戰本人是不能再說話了,說了就會有焚琴煮鶴的感覺。
網友推論,關於連戰的簽字繁簡結合應該是有寓意的。因為臺灣不用簡寫字。「連」繁寫,是意味著統一相連要大做文章。「戰」簡寫,是意味著兵戎相見已淡化成為歷史。
這樣的解釋也不錯。最妙的解釋終於在另一個網友的詮釋下誕生了:「統一?八字還沒有『一』『撇』。」,缺少的一橫一撇,被巧妙的和兩岸的統一議題扯上關係了。
妙吧?大陸網友的政治悟性真是不簡單吶!當然也有堅持單純題字看法的,認為所有的揣測和美言,都是馬屁精!並舉例:「宋真宗與大臣一起釣魚,一直無魚上。宋真宗覺得掃興,丟面子,漸漸不耐煩起來。丁謂在旁看的明白,立即賦詩道:「鶯驚風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釣遲。」原來是真龍天子把魚嚇跑了!真宗大悅,不快之情頓消。沒有政績,只有劣的丁謂能擠掉寇準升任宰相,顯然與這張巧嘴有關係。」
還有更強、更愛國的網友認為:此字既可讀「美」、也可讀「英」;寓意「美英」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入陵了,死亡了。哈哈!實在誇張得有意思。但也有更細緻的網友,觀察到更細微玄機:「戰」--少一點:「戈」成了「弋」(換點為),寓化干戈為玉帛,咱們不打仗了。
連戰寫了幾個字,就像放了一串鞭炮,每一顆霹靂啪啦的鞭炮響聲都不一樣,都饒富深意。不管連戰的題字是否有什麼涵義,現在看來都不重要了,但是,很顯然的,兩岸的百性在解讀政治符號的能力上,是有極大差距的。這也是為何筆者急切希望跟鄉親分享大陸網友的解讀。希望咱們在莞爾一笑之際,也能夠警覺到自身的浮躁與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