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追蹤「追蹤」

發布日期:
作者: 謝輝煌。
點閱率:677

拜讀︽浯江副刊︾94.3.10所刊北方朔先生︿追蹤「軍樂園」創議人﹀後,一直在等待奇蹟出現,能為「軍樂園」的創始始末,畫下完美的句點。惟至今月餘,仍不見拂牆的花影,真是知音難尋啊!

所幸,北方朔先生在文中,拈出了五十二軍在澎湖的時間很短,及桂永清將軍在左營設「海樂酒家」這兩個線頭,乃又燃起了循線「追蹤」的興趣。

首先,在五十二軍的線頭上,偶然發現兩本書,即劉玉章的︽戎馬五十年︾、和劉毅夫的︽常勝將軍劉玉章︾。讀後得知,五十二軍於38.5.25日上海撤退,經舟山、基隆開抵澎湖。「駐了約一月」,於七日調至新竹、苗栗間作任務整備,並傳將開赴福建。旋因舟山吃緊,於蔣總統召見並賜宴團級以上幹部後,奉命增援舟山。及抵目的地,登步島守軍已告捷,該軍就在舟山駐防了半年,於39.5.16撤退到新竹、中壢間擔任海防。其間,一連三年年終校閱,連續兩年陸軍射擊比賽,均名列前茅。四十二年春,該軍完成了整編後的十三週教育,再進基地訓練。期滿後,劉玉章因調升而告別了五十二軍。雖然兩書都沒有提到倡設「軍樂園」的事,但有兩點可供參考。

一、劉玉章重視是非,嫉惡如仇,但性情急躁。凡部屬不軌或凌辱婦女,必以棺材伺候,營長犯了也不例外。

二、該軍駐防舟山時,政治部主任是陳炳寰。當時,「官兵生活發生了問題」(詳後),劉玉章就以全力推行「雙手萬能,克難生產」,「愛民助民」兩運動,同時舉辦「官兵慶生會」,和「官兵代表大會」等來解決問題。在「愛民助民」方面,他曾說:「咱們現在所走的是最艱苦的道路,除了我們自己要求生存發展外,還要與民眾做到水乳相融,才能軍民團結產生總體的反攻力量。」又說:「台灣同胞在日本人長期壓迫下,生活夠苦了,現在又有匪諜在社會上造謠,國軍回台,稍有不慎,就會被利用為挑撥離間的機會。」同時,於舟山撤退時,該軍仍將道路、院落、廁所、住房,收拾得乾乾淨淨。然後,又把百姓的水缸裝滿了水,才依依告別。

其次,在桂將軍的線頭上,我從「桂永清將軍紀念公園」(位於台北中和)中,一篇︿率真亭記﹀的碑文裡,及民國四十三年的︽中央日報︾上,得知桂將軍係於該年六月卅日就任參謀總長,八月十二日晚間因心臟病逝世寓所。同時,又在分別請教了當年在左營軍區服務的前輩作家墨人、資深詩人朱學恕、張默等先生後,得知卅九年時,海軍福利總社確曾在左營開設了可供官兵跳舞、餐飲、住宿的「四海一家」(今仍在),及等同妓院的「海樂酒家」(桂將軍親自剪綵開張)和「日春園」。另位於現今屏山國小旁有「海軍軍中樂園」(恐係後來增設)。

又其次,在張拓蕪︽代馬輸卒外記‧大夥兒的舊情人︾中,得知整縮第廿一師於卅六年三月抵台後不久,在台中市郊從友軍手中接管了一個日軍留下的「慰安所」,有日、韓、菲及本省婦人卅名。該部以「放特別假」及配發「特別假票」的方式來繼續維持,並由官兵每人每天扣一兩米和一百元老台幣來供應她們的生活,直到半年後奉命撤銷為止。又,日軍在我國的佔領區安徽宣城東南的孫家埠,也設有「美人寮」。

又又其次,據曾和楊銳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同過事的潘皓教授,在看了拙文︿「軍樂園」的創議人﹀後告知:楊銳曾和同事擺過「軍樂園」的龍門陣,說他起初很反對那件事,後因軍裡發生了強姦民女的案件,他才轉而贊成。潘教授又告知:楊銳早已過世。

依據上述資訊,不妨來爬梳一下前此在探討這個話題時,所留下或延伸的一些問題。

第一、日軍既然在我國的佔領區設立過「美人寮」,且在台灣留下過「慰安所」,相信有不少參加過抗戰及接收過日軍投降的官兵,對日軍這個解決官兵「性需求」的做法應不陌生,只因國情不同,心態有別,我們陸軍的將領不敢講不敢做罷了。桂將軍因思想開放,又出任過駐英、德軍事代表團長,且身在海軍,故能突破禁忌。但也有其背景條件:即我國的海空軍具有「國際軍種」特質,戰鬥和生活條件都很「先進」。此外,當時的海空軍軍階和待遇,部分別高於陸軍一階和兩階,倒如空階少校可換敘海階中校或陸階上校。平時本薪也是高於海(陸)一(兩)階。所以,海空軍早就在各基地、營區設有供官兵休閒的場所。為此,我在論述「軍樂園」這個問題時,是把著眼點放在陸軍(請參閱拙文︿為走過的留下痕跡──陳長慶︽日落馬山︾讀後﹀),海空軍方面,只點了一下「俱樂部」。

第二、普設「軍樂園」一事,不見得是桂將軍在參謀總長任內推動的。蓋據筆者所知,四十三年夏天時,中壢、宜蘭等地就有「軍樂園」了。又,桂將軍上任時,正值「九三炮戰」前夕,為劉玉章要鋼筋水泥事鬧得很不愉快,似無心情去「蒔花種草」。

第三、前說楊銳在澎湖建議設立「軍樂園」一事,應有口述歷史的誤差。因為三十八年的六、七月間,大局正處風雨飄搖中,且該軍動向不定。只駐了約一月,調台灣,再增援舟山。在當時,似乎沒有餘暇去做一件並非急需的工作。同時,影響觀念改變的客觀環境,如孫立人接掌陸總、美軍顧問團的成立等,都沒有到來。沒有時機,如何成事?若說五十二軍於四十年冬天又去了澎湖(劉玉章和劉毅夫均未曾提到),則金門已開始試辦了,何須再由楊銳來建議?(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