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追蹤」
第四:五十二軍發生軍民男女糾紛的時間、地點、次數,以及楊銳何時任政治部主任等問題,目前仍找不到答案,但五十二軍在舟山撤退時,政治部主任是劉毅夫的東北同鄉陳炳寰。也就是說,該軍自上海撤退,到卅九年由舟山轉進至新竹、中壢間擔任海防,以迄四十年底,已出現了兩個政治主任,如果楊在陳之前,則如前面所析,幾乎沒有倡議設「軍樂園」的主客觀條件。所以,只有楊在陳之後,才能同時合理解釋他的「創議人」名分,和「先反對,後贊成」的動作。雖然,他的「反對」和「贊成」,已否定了他的「創議人」名分,即「原創者」另有其人。但因建議案是經他簽署後才報上去的,功勞也就變成他的了。
現在,不妨用劉毅夫的一段話做開頭,試著來虛擬一下楊銳創議「軍樂園」的故事:
「五十二軍連年作戰,由東北而葫蘆島、上海、常州、上海保衛戰。倉皇自上海撤退,而舟山、台灣(基隆)、澎湖、(台灣)、又來舟山,把五十二軍的老底兒都折騰空了(指東北作戰及上海撤退,損失慘痛,以致菜鳥多於老鳥),再加上劉軍長的戰備措施,官兵在生活發生了問題。」
原來,五十二軍是個具有光榮歷史的部隊,她的骨幹是出自黃埔嫡系的第二師和第廿五師。這兩個師,自北伐起,歷經長城抗日、江西剿匪、全面抗戰,一路並肩齊驅,親如手足。抗戰後期,協同美軍轉戰中越邊境。勝利後,赴越受降。旋即在「十月寒衣未剪裁」的情形下,奉命由越北的海防港乘船開赴大地已結冰的秦皇島,和林彪的部隊展開長達三年,來回逐鹿幾千里的血拚。其間,除廿五師一度在遼東失利,師長被俘外,劉玉章的第二師,曾締造「錦西大捷」、「血戰摩天嶺」、東克安東、北抵通化,及最後一肩挑起「打通遼南走廊,解除營口孤懸」,掩護友軍撤退的艱鉅等佳績。劉玉章也因而累升軍長,並使得林彪的部隊以未能「解放五十二軍,活捉劉光頭」引為憾事。。
自古有言,「人怕出名豬怕肥」,加以軍中派系鬥爭由來已久。另一方面,再好的部隊也有一、二害群之馬。劉玉章因此在攻克吉林輯安後,集合軍民,當眾槍斃過兩名凌辱婦女的便衣偵探。又在瀋陽懲處過一個和民女姘居,常夜不歸營的通信營長,因而招致有心人見縫插針的後東。故當陳誠初到瀋陽時,在「是非不明,曲直不清」的情況下,怒斥五十二軍「是東北地區最壞的部隊,無紀律,乏戰績」。待陳誠得知真相後,立即撥補五千兵員。又該軍在上海奮戰半月之久,別的部隊紛紛投降或撤退時,該軍仍有十五個連堅守防線,致未及時撤出。另有近萬官兵因船隻不夠,及纜梯折斷而未上船。劉玉章是在船開之前,由船上官兵用綁腿把他吊上船的。在這樣犧牲與艱困的狀況下脫險到基隆港待命,陳誠前往看部隊時,便當面告訴劉玉章,有人向「上峰」打了小報告,說五十二軍「在基隆碼頭軍紀蕩然,擾害民眾及到處便溺」等。陳誠以「倉促撤台,港口準備未週」安慰劉玉章,並囑「此種無理濫言,不要理會」,於此可見一斑。
但是,一個連「老底兒都折騰空了」,且剛從冰天雪地,血肉橫飛的戰場下來的部隊,官兵們的需要是什麼呢?試看當年美軍第七艦隊官兵,在基隆、台北各酒吧、妓女戶、酒家的瘋狂程度,以及越南美軍來台休假時,拚命尋求刺激的情形,便可想像五十二軍官兵的需要了。可是,他們很窮,且有責任、榮譽、任務、服從、軍法等等的內外制約。雖然,絕大多數官兵能理智清醒地認命與忍耐,但也有認為「命是撿來的,槍斃有什麼了不起」的莽漢,情慾衝動時,先幹了再說。這或許就是該軍在澎湖約一月中,留了個「軍紀也很壞」的污點的原因。大概因當時時局動盪不安,部隊雖有處理,卻沒空檢討,及至到了舟山,因友軍在登步島已告捷,共軍暫時縮手,該軍乃乘機整建,倡行前文中所引述的「兩動兩會」。以「克難生產」轉移官兵興趣;以「慶生會」撫慰官兵心靈;以「愛民助民」修補「亡羊之牢」,促進軍民感情;以「官兵代表大會」檢討過去,策勵將來,在檢討中,可能有一位熟悉古人、日軍、及當時左營海軍,對官兵「性需求」的解決之道,同時也知道前整編二十一師在台中,過一個「慰安所」後的做法的「專家」,針對已發生的「問題」(劉毅夫所說的「問題」中,似已包含「性」的問題在內,只是不便說而已,而劉玉章剖析愛民的話裡,似也暗示著曾「發生了問題」),做了個設立「軍中樂園」的建議案,當時不在政治部主任位子上的楊銳,基於對「性」的傳統觀念,及當時的時空環境的認知,提出了反對意見,且有人附議,遂使提案保留。而當部隊撤回台灣,他繼陳炳寰主任時,部隊又發生了類似「問題」,於是舊案重提,而楊銳也已對此「問題」有了更深更新的瞭解,遂報請上級參裁而獲准先在金門等地試辦。果若如此,可見「軍樂園」的「創議人」就不是楊銳了。但因是他簽署的建議案,熟悉該案的老將軍,才說是楊銳建議的。
最後,關於五十二軍「軍紀也很壞」這一點,必須設身處地說幾句。五十二軍之到澎湖,幾如喪家之犬。上海撤退時,劉玉章將湯恩伯撥給的五萬大頭,留給碼頭上無法登船的官兵,作為最後的慰問。因此,該軍抵澎後,主副食都可能不繼。我們不必以「岳家軍」的標準去要求一個落難的部隊。更如前述,他們的「老底兒都折騰空了」,吃喝拉撒,乃至洗澡,絕難做到「秋毫無犯」,人人滿意的程度,︽史記‧外戚世家︾有言:「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該軍自舟山撤退,如浴火鳳凰,出類拔萃於陸軍,也有目共睹,有史可稽,故縱下月旦,何妨從寬一些?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