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墨海騰波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燦。
點閱率:514
字型大小:

──薛振傳返鄉書法展後記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一幅行草體的中堂高高的懸掛在文化局的展示走廊裡,這是旅星書法家薛振傳返鄉個展中的其中一件,寫這樣的內容多少已道出作者這趟返鄉展出的心情了。

七歲即旅居新加坡的薛振傳先生,對在地的金門鄉親來說是陌生的。我也是在兩年前的一個書法聚會裡和他有過一面之雅,依稀記得他那趟金門行主要是為返鄉個展投石問路的。後來才又在一些地區書法展的場合,見過他的作品,他那清瘦挺勁,潔淨明快的字體,給了我一些印象。

展前,由於崧俊兄的一通電話,約我們在敏達的「塵閣」品茗論藝。言談中才對這位異鄉遊子的學書歷程有了輪廓。這位七歲即遠走他鄉的人,自小就顯現出對書法的偏好。時至今日,那幼年在金門拿毛筆如同拿筷子的情景,是驅動他之所以能夠數十年如一日不間斷的與筆墨相親的主要原因。高中時代,在陳景昭校長和陳文希老師的引領下,讓他在顏柳的字體上紮下深厚的基礎並獲得一些冠軍獎項,對於一個二十歲不到的青年人來說,這無疑也是一個鼓舞。大學唸地理系,研究所又拿一個城市規畫學的碩士學位,此後書法在他數十年朝九晚五,繁忙緊張的生活裏,成為他抒發情懷,安頓生命之所寄。一番談話後,我心裡想著:一個長居異地的遊子,千里迢迢地將其一生的努力,帶回母親之島來與自己的鄉人一塊分享,這份心意背後的豐盛與深切,就已經是一幅難以言喻的美好景象。

這次展出他總共攜帶七十餘件作品回來,若以作品的尺幅來分,中堂佔展出的大宗,他能在4×2尺全開的宣紙上,寫著喜愛的唐詩和宋詞,這當中有墨瀋淋漓,水氣縱橫者;有惜墨如金,牽絲自然者;但總能順著書寫當下的那一份心情,讓筆墨在風馳電掣的那一刻,鋪陳出一件件的佳構,呈顯出作者心中對書法那份「靈」、「雅」、「美」的要求。也能利用這樣的尺幅,運其「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筆勢,揮就出無數個榜書大字,不管是單字的「醉」、「鵝」、「妙」、「舞」,或是成雙的「醉墨」、「歸真」、「如意」、「養氣」,都能隨著字面的意涵,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各自不同的沉厚與灑脫。一般寫榜書者,大抵以摩崖或顏字的體勢去經之營之,總希望能達到樸茂渾厚的要求,但見懸掛在展場的這批大字,給人的印象是揮灑的快意實已遠遠凌駕沉滯的雕琢,大字能在沉著之外,表現出「紙墨相發」時的那份靈動脫俗,這樣的功夫確實不容易。

另外在諸多的行草對聯裡,我們除了欣賞他的筆墨情趣外,細讀這些對子:「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事若求全無可樂,人非看破不能閑」、「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畢生無不快事,隨地作自在觀」、「高懷見物理,和氣得天真」、「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當中有心情的陳述,有自我的惕厲,有人生的修為,有藝事的決心,但這一切都離不開古來讀書人那份「寧靜致遠」的心境。所謂「書品即人品」,當一個人終日以翰墨為念,他所觀照的應不只是筆下的功夫,筆墨之外的涵養才更見真章呢。

觀展時有人同我提起,個展以青一色的行草書體呈現會不會單調一些?他們認為,既是個展就得精銳盡出,把平日的十八般武藝通通「秀」出來,何況對於一位不太被鄉親認識的旅外書法家,如果能藉著初次見面的機會,將平日在真草隸篆行的心血一一呈現,不只豐富展品的內容,更可以因為這種「全能」的展現而帶給鄉親深刻的印象。提此種看法的人,看得真切,意見也甚寶貴。只是對於一位年近耳順的人來說,如何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恐怕比塑造成為全能書法家更來得重要吧!仔細琢磨他那帖意十足的作品,在飄逸的字裡行間仍舊可以見到篆、隸、漢簡的痕跡,若不是先有這層功夫,如何能揮就出這般引人入勝的行草書體?我曾轉達觀者的意見給薛先生,他除了虛心領受,也提到之所以喜歡行草體,是因為它浪漫自由的表現形式最接近他的本心,在提筆落紙的那一刻,塵慮滌盡,整個世界似乎就在自己的懷抱。

他即是以忠於自己性情的方式去探尋他的行草天地,為此特別對二王、懷素、米芾、祝允明、徐渭、傅山、王鐸等歷代行草書名家,逐一臨習,細心摸索,從而博採眾長,熔入具有自我個性的藝術風格中。除此他還勤於收藏,如翁同龢、于右任、林散之、啟功、費新我、唐雲、沙曼翁、沈鵬等名家作品都不遺漏。其中以「千年中國十大傑出書家」之一的林散之行草最令他心儀,他收藏當代草聖林散之的真跡超過五十件以上。對一般人來說收藏或許是一種投資,對他卻是面對面的學習,透過這批收藏,使他對草聖不同時期的用筆、用墨以及書法風格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很欣賞散翁的為人與治學態度,由他鈐印在書作上,採自散翁詩句「笑把浮名讓世人」和「筆未狂時我已狂」的兩方印時,不難看出他對前輩書法家的孺慕之情。經過這麼多年「心嚮往之」的求道歷程,他確已毫無疑問地逐步建構出自己特有的書風。

報載展覽之後,他將就展出的作品中挑選五十幅,讓珠山村社區發展協會永久陳列珍藏。珠山是一個美麗的村落,那是我無數次寫生必然會去造訪的地方之一,尤其列入國家公園管轄區之後,這些年維修整建了不少的頹屋殘壁,那一眼的紅磚瓦,在亮麗的日頭下閃爍發光,走在彎來轉去的巷弄,總讓人流連忘返,有著濃濃的思古幽情。而今一個書法聲譽在中國和南洋一帶素有口碑的離鄉遊子,以著另一種形式的「衣錦還鄉」來回饋曾經生養他的這塊土地,這份反哺的心意的確令人感動。也期待這批自星島飄洋過海而來的心血之作,能真正給美麗的村舍帶來豐厚而獨特的人文內涵。

   2005年5月上旬寫於北樓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