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砲火餘生錄》戰時十日記

發布日期:
作者: 歐陽揚明。
點閱率:532

當時的打仗,是黨對黨,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從大陸一直打,打到金門來還是再打。因不同黨,思想也不同,做法也不一樣,看法更有差別,因為環境是如此,所以當時居在戰地之我們,只有依政策用信心與決心,抱其必要時只有犧牲,別無選擇。

其實,至今年老,各種看法,會比年輕時正確,尤其年輕人,凡事都是會衝動,非常可怕,沒有思考,說幹就幹,到結果,兩敗俱傷。其實,若能先行溝通,各退一步,就可海闊天空,可免損害那些無辜的良民。

真正要救國家,救人民,只要秉公處事,凡事制度化有此做法,國家自然而然,就會強盛起來,人民自然而然,就可以安居樂業。

(九)八月三十一日(星期日),氣候陰:為確定勝利,本鄉今日舉行民防宣誓,因金門之保衛戰,除部隊之任務外,金門之民防組訓,由數年來之訓練,至今急用,大隊部即訂定辦法,主要的任務,是維持治安,肅清惡化份子及匪諜這些工作。最主要的,還是支援國軍作戰,爭取勝利。

近日以來,本島(金門)連日,受共軍砲擊不停,金門亦已進入備戰之中,我們民防隊,亦早已集中。並訂今日,本鄉欲舉行宣誓,於下午二時,我們即集中在中隊部(珠沙村公所),舉行宣誓典禮。

金門數日以來,都是風雲之際,也牽動了世界,但島上的軍民,很有決心,認為確保金馬,就可以反攻大陸,因之,民心士氣,日比日強,大家都有堅強的戰鬥意志,所以當時一般軍民之心理,認為戰到最後的末日,共軍是必輸必敗。

回想當時,一切之措施,都是以軍事第一,戰鬥為先,幸在當時年輕體壯,才有辦法應付風雨交加,受其磨練,若以今日年老體衰,遇到這種戰爭,不要說打仗,就是生活中要躲洞,睡眠在地上,飲食無固定,精神之負擔,工作之煩忙,心情之緊張,不出三天,不死也會病。若是病了,當時醫學不發達,醫師不普及,必定是凶多吉少,難以自保。但天有排定,老年之今,兩岸和好,小三通彼此來往,大家和睦,共營經濟,生活進步。都是同胞,何須戰爭呢?

(十)九月一日(星期一),氣候晴:夜睡中被戰況震起,因連日之間,砲戰不停,我們民防隊,夜間亦特別注意,民防隊員,除集中睡之外,夜間亦特別認真的巡邏,對當地的情況,均特別了解。因此,今日鄉公所有張振權等二批人員,有來本村問情:::。

我今日因腰骨有病,故提早在家作眠,至深夜間,聞砲聲猛烈,時堂弟金山來通知我,就立即起身,整齊軍服出發,觀情是海戰,但吾島陸上,乃有砲擊之聲,因此,全村民眾,隨即作疏散。並速進防空洞,海戰時間,計有一小時餘,時軍方有連絡後湖一帶,有發現水鬼二名登岸之傳聞,故我方特別提高警覺,由於深夜二時左右震起,余巡行村中(歐厝),至黎明方回家休息。

當時的十日生活,憑我之齡作記憶,可說全部忘光,然今何有此資料,好在我每日所寫之日記,尚有保存,雖然才疏學淺,文筆不流順,但對年老健忘的人,多少總有幫助。

這是近五十年來個人之生活過程,以當時的年齡與現在的年齡作對比,中心思想是永固不變,但對於看法,想法,和做法,年大的人會比年輕的時候比較正確。除了那些假仁假義,曾獲有十二年權老不死的野心者,想藉用名號,圖利自己,而害國民生計。有力量的人,為國家做一點事,雖然吃了一點虧,雖然損己,而有利人,這也是應該的。

但,受過戰爭之痛苦,才知道和平之可貴,論實,都是自己的同胞,為什麼要互相殘殺呢?尤其我國,有兩位世界的偉人,一位是孔子,一位是國父孫中山先生,以那兩位的中心思想來建設國家,不但可以救中國,還可以促進世界大同。有這種至寶的指標而不用,而要用智謀用武力來相害,說起來實太不應該。

憶此十日感,其時有些想法,看法和做法,當時兩黨(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爭取治國,各有偏差,採用打仗,因這段戰亂中,最大的痛苦,還是無辜的人民,在爭奪之口號,雙方都說要救國救民,其實,雙方所行之動作,可說是禍國殃民,為什麼不用和平解決,而要用戰爭來處理。像現在的小三通,彼此來往,貨暢其流,不但免聽砲聲,免損人命,且可改善人民生活,這種雙贏的做法,何樂而不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