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方傳說》「家李頭」軼事傳奇

發布日期:
作者: 李寧新。
點閱率:592
字型大小:

民國四十年間,國軍為戰略所需,正式築起堤岸,並解決南北山兩村交通之便,於是堤岸築成後,港灣出海口處被堵塞,形成一湖泊,取名為「雙鯉湖」,符合雙鯉古地,永作紀念。

三、關帝宮浮升擴地:

位居古寧頭與雙鯉湖堤銜接的關帝宮,在未築堤前是孤立在前江海中,始建於清乾隆十三年,歷經數次重修,為古寧頭三村民的信仰中心,供奉關聖帝君及從屬關平、周倉二將,廟宇建在重疊二公尺左右石板基座上,氣勢雄偉,環境清幽,最使人稱奇者,就是在九月潮水最大時,俗稱:「漲九降」,臨港灣邊房屋將被海水淹入,可見「九降」浪潮的洶湧,水位定必超過二公尺以上,岸上觀潮人們,忐忑心情,百般憂慮廟宇難免被淹,但自古以來潮水再大,石板基座仍然保持約一尺(石磢一緣)高度,四面汪洋大海環抱,有如歐洲威爾斯之景緻,令人嘆為觀止,據耆老言,廟宇是建在一塊蓮花穴礁石上,所以有出污泥而不染,故關帝宮隨其潮水浮升,因得穴之靈,故百年香火鼎盛。

民國五十餘年間,軍民合力日夜趕工築慈湖海堤,用盡巨石投入海中,過夜將被潮水沖走,數月均無進展,無計可施,後來幸蔣公蒞臨金門巡視,有鑑此情,將備「生豬羊」奠祭關聖帝君,祈求堤岸早日完成,從此以後,順利進行,終於不久竣工,由此可見關帝爺威靈顯赫是也。

再者,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是關聖帝君蒙難時日,吾鄉每年設醮並到大陸聘請「九甲」戲前來演出,叩謝關聖帝君庇佑護民,是日三村居民蒸粿、綁粽、親戚、朋友、祖子孫均來膜拜慶賀,熱鬧非凡,俗稱「推倒菜宅仔牆」之感,晚宴後,賓主相邀前往廟前欣賞「九甲戲」演出,觀賞者除三村陪客大大小小男女主人外,加上外賓,更有鄰近聚落亦慕明而來湊熱鬧,人山人海,而關帝宮基座空間面積並非廣大,勢必無法容納眾多觀眾,但是自古以來,再多觀眾,從不客滿紀錄,曾有一年「鉸雙台」,兩棚競技,觀眾更多,亦然如此,照樣容納,令人難解奧中之妙也。

四、關雲長操兵:

每年蒲月粽子飄香時節,將近五月十三日關聖帝君冥誕,在此期間,我三村十二、三歲男童,就會在南北山港灣堤岸兩邊彼此叫囂挑釁呼叫:「小尾仔來相擲囉」,意思就要對方(南山或北山)彼此利用破瓦片或碎石子互相濫射,在港灣退潮海灘,你追我趕,衝鋒陷陣,英勇善戰,不管對方受傷者血流如注,照樣進行,無怨無悔,宜到日暮罷休,今日勝敗,以受傷者多為準,敗方會招兵買馬,重整旗鼓,引起「大人」下場參戰助陣,甚至婦女用「蠔筐」搬運破瓦片支援,不分男女老幼全鄉皆兵參戰,有似以色列人民的同仇敵愾精神,尤其不幸被對方俘虜者,將受對方以尖銳瓦片在頭部猛擊,叫做「督窟仔」,非常慘酷,血忽淋刺,但只要抓一把海灘黑泥巴塞住傷口,不但止血,又不發炎潰爛,日後不了了之,傷口自然癒合,此言真是奧妙,難以置信,不合時宜,但在半世紀前,醫學常識欠缺,醫藥全無的時代,應是「天地配人事吧!」吾鄉相傳是關雲長愛看操兵,為受傷弟子庇佑,故得平安無事。

吾鄉此種風俗自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大捷後,又在民國四十左右年間,雙鯉湖堤岸竣工,港灣變成湖泊─雙鯉湖,南北兩村一水之隔,環境變遷,致英雄無用武之地,同時過了四十多年,無例可循,且今之孩童教育水準提高,又是父母們的心肝寶貝,絕不會許可作出愚頑行為,再者今三鄉人口外遷,孩童僅數十人,並鑑於此風不可長,故關雲長操兵習俗也隨時代成為歷史回憶。

(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