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開啟那一道門

發布日期:
作者: 詠恩。
點閱率:593

我是五年級最後一班的,話說我出生的那一年,我們家買了一台二十吋型的黑白電視機,就是附有一塊紅色絨布簾,還有一道從中間往兩邊打開、會向兩旁內縮捲進的小門,然後大大一台的那一種。據說我的名字就是緣於當初一部正上演的連續劇︽晶晶︾,裡頭有一位女孩名叫「小惠」而來的。

當大人正在為家中又添了一個女娃而苦惱時,年齡較長的姊姊們倒是直接喚著排行老六的妹妹劇中女孩的名字,於是,這名字就跟隨著我一路走來,直到現在。國中時開始接觸瓊瑤小說,往往為其筆下人物都有著如詩如畫、似夢似幻的名字醉心不已,老想著自己名字還真是不夠超凡脫俗。但後來想想,好在沒把我取名做「罔市」、「罔腰」之類,而「招弟」也已早先讓給一位姊姊,就會覺得自己該萬般慶幸了。

在我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每天只要傍晚時分一到,附近的小孩便會聚集在我們家那台電視機前面,大家都期待等候著播出時間一到,父親走過來開啟那一道門,然後裡邊螢光幕亮起,就會有人物影像跑出來,連遙遠千里外的聲音都可在耳邊收聽到。在那鮮少有聲光娛樂的年代,螢光幕裡小小的天地,就成了我們認識大千世界的神奇魔法書、與遨遊想像國度的一雙有力翅膀。

隨著電視機在每個家庭日漸普及,家裡門庭若市的景況就慢慢不復見了。大約小學二年級時,鄰家新開一間專賣彩色電視機的電器行,此後每到周末假日,幾個小蘿蔔頭便會死皮賴臉地霸佔人家的店面,而老闆也大方地讓我們坐在紅色地毯上盡情觀賞。彩色的世界果真比較美耶,更神奇的是這家店門口那個只要靠近就會自動打開的電動玻璃門,每次經過總忍不住偷踩一下放在前面的那塊踏墊,想像自己是阿里巴巴能讓芝麻開門,根本沒顧慮到鄰居老闆心裡大概在暗罵這個猴死囝仔。

昔日地區只能單單收看華視一台,白天好像也只有早、午一個時段有新聞等節目播出。每天學校放學後,會先在外頭玩了好一陣子,回到家便是等在電視機前面。如果時間還沒到的話,眼睛會望著中華電視台頻道顯示的定格畫面,一直盯著上面的時間一分一秒變換,重複聽著「大忠大勇」之類的愛國歌曲,只要中原標準時間六點整的嗶滴聲一響,不管原來在做什麼,也要趕緊跑回電視機前,等著好戲上演。

首先登場的當然是小朋友非看不可的卡通影片。男孩子最愛看的大概就是︽無敵鐵金剛︾,雖然現在回想起來,它每一集的故事發展好像都是循著固定模式非常老套,卻也為其黑白分明、好壞人一眼即可辨別的單純簡單好生嚮往,畢竟那是真實世界永遠無法達到的正義王國。

女生最著迷的則非︽小甜甜︾莫屬,在那個年紀哪懂得啥男女情愛,但心裡就會幻想著「山丘上的白馬王子」什麼時候會出現在我眼前,然後又哭了好幾天我的「安東尼」怎麼可以就這樣死掉呢?(還記得嗎?他是從白馬上摔下來而死的。)對於每一齣卡通的主題曲,幾乎都能朗朗上口,直至今日尚可完整唱出。

還未結婚生子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以前,我一直患有禮拜天晚上症候群,尤其是在台北就學工作的那一段時期最為嚴重。每每周六下午放假回到桃園的家,吃了媽媽煮的飯菜,姊妹一大夥擠在和室通舖聊天睡覺,周日吃過晚餐後,便得起身準備離開,而開始收拾東西的那一刻,就覺得身體跟心理都很不想移動。直到這幾年生了小孩,每天吵吵鬧鬧的,反倒變成期待隔天星期一孩子上幼稚園去,可以讓我安靜喘息片刻。

該怎麼說呢,還記得周日晚上八點播出多年收視奪冠的︽綜藝一百︾嗎?每當主持人張小燕於節目結束前唱起:『揮一揮手不是我心所願,道一聲再見又是滿懷依戀。為什麼每次見面總是那樣地短暫,為什麼想說珍重又增幾分的懷念::朋友!再見,再見,祝福你,永遠快樂::』我就心底漲滿惆悵,揮之不去,總覺得歡樂的假期轉眼即過,而我的功課作業都還沒寫完,明日又要開始早起上學。

還有一陣子三台八點檔聯播的都是一些反共蔑共的樣板戲,其中一齣︽寒流︾最教我印象深刻。對於風雲變色、滾滾寒流肆虐的華夏神州,陷入水深火熱的苦難同胞,在萬惡匪賊赤染下,過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吃草根啃樹皮的非人生活。當初我不知掬了多少把眼淚,心想總有一日要光復大陸、解救苦難同胞,若不是近幾年小三通兩岸民間交流頻繁,親眼見識了「祖國」今日真實的面貌,印象中還以為對岸仍停留在「人民公社」「文革紅衛兵」的悲慘時期哩。

布袋戲、歌仔戲、黃梅調等傳統地方戲劇也都曾各領風騷紅透好一陣子,我卻唯獨對周日午后的平劇戲碼情有所鍾。鄰居同學的阿公每回都開著電視機,閉眼坐在搖椅上,聽著鏗鏘鑼鼓聲漫天價響,我看八成是睡著了,若太雞婆把電視聲音關小,反而會把他老人家「吵」醒。舞台上單擺一張桌子,卻能隨著劇情演繹詮釋出千變萬化的場景;短短幾句台詞,也能透過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唱腔,慢慢帶出劇裡人物的悲喜滄桑,直至今日仍覺餘音裊裊,韻味猶存。只是幕謝了,少了當初表演的舞台空間,從前那些淨末丑旦,如今不知流落何方。

成長過程中歷經了一些較有印象的新聞事件,大概就是中華少棒勇奪世界冠軍、戴安娜王妃的世紀婚禮、及轟動一時震驚全國的李師科銀行搶案。雖說整個世界潮流在變,國際情勢在變,但生活在位處海角一隅的金門小島,資訊媒體封鎖的戰地前線,大部分的人們都還是過著與世無爭、避談時局的平常日子。而我還是每天上學放學,過著應付考試、偶爾做做白日夢的狗臉歲月。

真正讓我開始有略同國父十四歲赴檀香山:『始見輪船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思維的,便是華視於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的賽況轉播。接著又有︽天涯若比鄰︾的世界各國風土民情介紹,及余光主持的︽閃亮的節奏︾中,播放與全球同步的西洋當紅歌手如麥可傑克遜等的MTV,才算是開闊了一片新的視野。對於學校課本上所學習的國外史地與英文,便有了必須更深一層探索應用的體認。

隨著光陰的流逝,那台有著小門的古老電視機早已壽終正寢。期間也曾故障修理了幾次,往往電源開了,卻要等上幾秒鐘才會出現畫面;有時聽得到聲音但沒有影像。修理好了看過一陣之後,螢幕的兩邊就會出現逐漸加大的黑框,整個畫面就像被壓縮一樣,愈來愈扁。最後,終於只剩下一個光點,不再有任何聲音表情。即使如此,它還是可以座落屋內一角,充當起置物櫃,為我們家默默奉獻著剩餘的功用,若不是後來搬家,真正離開了故鄉,我想它應該也不會淪落到被丟棄的命運。

科技的日新月異,各類視聽產品推陳出新,令人目不暇給。電視早已從黑白進步到彩色,手動進化為搖控,映像管升級至液晶螢幕;地區的收視情形也由一台增加到三台,至現今有線無線數十個頻道終日播放不斷。選擇變多了,人卻空虛了。

事實上,電視的發明真是人類生活史上的一大改變,它拓展了視野,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訊息,也陪伴了很多無聊寂寞的心靈;它讓許多人於白日上班的緊張神經,藉由看電視使身心得到紓解放鬆。但太多的人卻把自己禁錮侷限在電視機前,遠離了行動人群與戶外自然,而蹉跎了螢光幕外的精彩真實人生。

現在的我比起小時候,看電視的時間已減少很多,除了自身深受眼鏡所帶來的不便之苦,頻頻告誡女兒漂亮的公主是不能變成四眼田雞的;更有感於各類節目尺度過於開放,不宜闔家觀賞而限制孩子收看。當然還是有些知性探索頻道或不錯的國內外精緻戲劇可以一看,公共電視台也有許多老少咸宜、寓教於樂的優質節目。但對於絕大部分過度渲染的媒體新聞報導及光怪陸離的綜藝生態,都讓人有些敬而遠之,倒也不是將它視為洪水猛獸,但卻為普遍大眾的收視文化略感憂心。

尤其一些讓父母以為可以放心給孩子收看的卡通影片,裡頭卻是充滿暴力語彙、情色暗示的成人晦暗面,有那麼多兒童幾乎終日浸淫在這些聲光輻射下,怎不教人擔憂。我倒懷念起從前新聞局處處限制下,所呈現出的純樸表象,雖說不知扼殺了多少心靈創作與事實真相,但在隱惡揚善、不時強調忠孝節義的教化薰染下,或多或少也給予我一些人生的啟示,不免有利多於弊之慨。其實我想說的是,父母應為孩子每天接觸收看的節目內容有所關心,適時做到篩選把關的工作,不該放任自己或孩子沉迷於電視情境中,而忽視不良的節目所造成的深遠影響。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