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砲火餘生錄》三人冒過砲戰線

發布日期:
作者: 歐陽揚明。
點閱率:785

民國四十五年,我是在金山鄉民眾服務站當主任,因為金門是居於戰地,要推行之工作、還是黨政軍一元化,當時的鄉長是董群鐵,他也兼任民眾服務站的常務委員,那一年,民眾服務處需要一批經費,舉辦全縣一些活動,因之,就下公文到各鄉鎮發動募捐。那一年的三月三十一日,由董常委之領導,帶了張指導員(也是副鄉長)及我,三人到本鄉(金山鄉)各村莊去募捐,在當時的交通工具,沒有四輪的車,也沒有機車,最有辦法的就是腳踏車。我們三人,各騎一部腳踏車。從上午八時開始,由官裡村的鄉公所出發,第一站,先到豐賢村,首會盧村長,盧村長因是新上任,對工作很熱心,陪我們走遍各角落,捐募的結果,成績的數量相當多。

因為沿途募,沿途聊,所花費的時間也相當多,直到臨午,才由豐賢村轉到后豐港村,於中午,在林先生的岳母家,他請我們吃蚵仔煎,邊吃邊聊,過了一段時間,在此村募後,就再到金水村(水頭)去,在此村正在募捐時,就聽到小金門已經有砲戰的聲音了。停下一看,小金門很多地方都在冒煙,那些地方,就是國共兩軍,雙方開始砲戰的對抗賽。砲戰雖然是在小金門,但水頭村距離小金門很近,雖然是有一水之隔,但砲的射程,不分海陸,每個地方都可以打的到,萬一砲彈不長眼睛,也來了一發向你開玩笑,這種無意的犧牲,毫無價值。三人在金水(水頭)村看了之後,彼此都有同感,我們往舊金城村的方向走,順途募回去。

意想不到,走到半途,住在舊金城村的砲兵們,為了要協助小金門的砲兵,也開始發砲了,他們發砲的目標,當然是射擊大陸的砲陣地,以當時的砲兵,不論那一方,他們的心意,是不願意打老百姓的,但是凡所有走到半途的人,砲手就不會管你那麼多了,為了要鳴中目標(砲陣地),當在雙方激戰的時候,也絕對不會因為路上有人(老百姓),他們就把射擊的工作停下來。那時候,我們三人走到了半途,也正好是上坡的地段,左右四方,根本無處可躲避,騎腳踏車上大坡,又是非常吃力,砲是正在打,砲聲非常大聲的響,三人不顧一切,只有用力踩腳踏車,拚命往前衝,幸好當時我們還年青,否則,可能會暈倒在路上。

衝過了舊金城村的砲陣地,還必須再經過古崗村和珠山村,才有辦法轉回官裡村的鄉公所。而古崗村和珠山村此路段,也是砲陣地,凡是砲戰的時候,走經此段路程,與入虎口無異。我們三人明知這些地段是最危險,但也無奈,只有將原計畫去那幾個村莊要募捐的工作放掉,趕快衝回鄉公所。

那天下午,砲戰的起因雖然是在小金門,但砲兵的兄弟們,他們在作戰時是互助合作的,開始之後,只要砲響,他們就不分是大金門或小金門,也不分什麼是你的或是我的,也不分什麼先鋒後鋒,只要能打的到,打的中,就是他們的兵鋒。我們三人,是隨鋒而跑,在心急,踏快,輪速的路程中,聞其雙方砲聲不停的響,見其遐邇火煙紛紛而起,好像快要下西北雨的天氣,空中有雷在趕雨,馬上就會下大雨,身上又沒有帶雨具,若被淋到,那是不堪設想的。這時候,我們三人也好像在騎單車比賽,誰也不等誰,憑誰的身體強,就可以先到目的地是我們的終點,只要到達,就會安心,就會鎮靜,就會去掉恐懼之心理。若衝過了再稍為休息一下,自然而然,就有快樂的心情。

經到達休頃後,雖然尚未下班(那天雖是週六,但那時候沒有週休二日制),但三人認為這個小單位,我們就是三個小巨頭,可不必向本公所請假,就跑去聊天,於座談中,頗有同感,戰地的基層工作,公家飯實在不好吃,命令到,任務來,就要準時出發,於途中,臨雨遇砲,會發生在何時何地,誰也沒有辦法料到,但生在此地,工作在此地,一切只有聽天由命,隨其排比,思慮是多餘的,驚險過了一下子就好了。以我們的工作,和一般老百姓相比,他們無薪水可領,同樣有任務要做,如民防隊之工作,不亞於阿兵哥,阿兵哥若是服兵役的有期限,服役年月,只要饅頭吃到退役的日子,就可以回家了。從大陸隨軍來的阿兵哥,尚有制度養老。最可憐的,還是金門的民防隊,既無薪,又有戰鬥之任務,說起來,金門民防,實太偉大。

憶其當時,三人冒過砲戰線,亦連想到金門的民防隊,對戰地、對國家,他們的貢獻,不亞於軍政人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