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千帆過盡

發布日期:
作者: 陳仲景。
點閱率:1,050

國軍金門醫院奉國防部精實案的緣故;這個為地區軍民服務了二十五年的「地下醫院」將在今年六月底裁撤,正式走入歷史。雖然在縣長與地方人士多方奔走與協調之下,這座建築在地底下的醫院,將在七月一日起由署立台北醫院正式承擔起醫療業務,金門鄉親不致於少掉一份醫療資源,說不定還更會有優於目前的醫療網絡,然而;對我這樣一位曾經在花崗石醫院服務的過來人,看著花崗石醫院即將吹奏熄燈號,心裡面的感覺仍是一份深深地失落感;相信也有更多的金門鄉親對花崗石醫院同樣也有深深地不捨吧。

國軍金門醫院的前身是尚義醫院,民國六十九年九月一日由尚義搬遷到現在的地址,這是一座建築在地下坑道裡的醫院;由三條橫坑道與九條直坑道所組成,早期坑道內部設置有門診區、辦公區、住院區、動力區及官兵生活區等五大區,當時的花崗石醫院建築規模宏偉;內部寬敞舒適;醫療設備新穎,與中央坑道及擎天廳都是令人讚嘆不已的鬼斧神工。在戰地政務時期,一般民眾沒有特別的身份或是在政、軍、學術界有相當地位與名氣,根本沒有機會參觀這三個享譽世界的工程奇蹟。所以當時來金參訪的來賓均以有機會參觀這座地下醫院為榮,如果有受到安排由院長帶著護理長引導解說參觀的話,那就更讓參訪者足以自豪身份地位了。

我是在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一日;由金防部七八○通信營的人事官;奉調接任花崗石醫院勤務隊隊長職務;當時花崗石醫院在權責上是屬於金防部後指部所指揮管轄,但是在業務職掌上卻是直屬軍醫署;說起來;後指部對這個單位也是很傷腦筋的;我從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一日至七十三年六月一日再度奉調至金防部砲指部止,剛好在花崗石醫院待了一年;歷經二位院長:一位是趙善燦;一位是劉中興,我甫至花崗石醫院報到的第六天,就發生了震驚國內外的「六六空難」,有關這段空難事件曾在拙作「花崗綻仁心」中描述當時歷程,如今想來;六六空難不但是花崗石醫院戰備經驗,也是金門軍民心中一段難以抹滅的記憶。

我很幸運在那段期間身為花崗石醫院的一份子,更因為這段在花崗石醫院服務的日子;因而認識我的妻子,從而結婚生子,更由一位金門女婿而落地生根遷籍金門,讓我這樣一個從臺灣到金門來當兵的人,至今卻自詡是金門人而甘之如飴。我常對朋友笑稱自己求婚是「下命令」給我老婆,讓她不得不嫁給我的。原來,當年我在醫院是擔任勤務隊隊長兼行政組組長,我老婆當時是在行政組擔任打字工作,算是我的直接下屬,我常笑稱當年求婚時是以一紙命令要求她要嫁給我,容果不從,那便是「敵前抗命」,是軍人都知道:敵前抗命是唯一死刑,所以她只好嫁給我囉。

民國七十年至七十八年,可以說是花崗石醫院的全盛時期;扛負當年金門軍民醫療的重擔,當時設有內科、外科、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牙科等;不但各科都有主任更有總醫師、住院醫師,醫師陣容整齊,更不乏國內名醫;像外科名醫魏徵、夏慰慈、韓世基,內科林維源、陳子儀都曾經救過無數金門人的生命,在這期間;不斷不斷有感人的救人故事及挽救生命的事蹟在流傳,金門日報經常有民眾署名感謝某位醫師仁心仁術救回親友性命的謝啟。其他像陳信雄、楊榮權、尹西安、張吳順等名醫退伍之後,更是回到金門繼續開業以服務鄉親,在在都象徵金門花崗石醫院與地區民眾濃濃烈烈化不開的情感。

在當時的金門民眾一有病痛,除了生小孩之外,十位有九位民眾是到花崗石醫院求診,這樣的情況一直到金門縣政府保送赴臺就讀醫科的學生陸續返金服務,並且醫術逐漸受到鄉親肯定之後,才慢慢分散病患至縣立醫院就醫。

提到生小孩;聯想到一件趣事:國軍金門醫院在民國七十六年曾設有婦產科,這件事知道的民眾應該不會太多吧!當時的婦產科不僅是婦科及產科檢查,更設置了一間美輪美奐的產房及嬰兒房,據說在花崗石醫院出生的嬰兒也有十幾位哩,想來這些小孩也該十歲有了吧。花崗石醫院的婦產科好像只設立了七、八個月吧!後來好像是再也沒有婦產科醫生輪調來金,又好像是當時金門民風尚很保守,產婦不習慣給男生醫官產檢,婦產科終於在無醫官也無病人的情形下裁掉囉。

另有一段插曲哦:我的大女兒采薇,原是在高雄八○二醫院出生;出生後十天回到金門申報出生登記時,村幹事本就與我很熟識,大概聯想到我以前在花崗石醫院當過兵;又看到我拿出女兒的出生證明是軍醫院,所以就在女兒的戶籍記載上登記:『74.3.23於花崗石醫院出生登記』,那時候我也沒細看,等回家時看到,也懶得去更改了,就這樣我的大女兒成為第一位在金門花崗石醫院出生的小孩,當時,花崗石醫院尚未有婦產科哩。

金門花崗石醫院即將結束她的任務,在這廿五年的歲月裡;猶如千帆過盡;她看到金門由戰地政務到解除戒嚴,她由軍民全面免費就醫到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施行。或許時代的趨勢讓她說再見的時候到了,然而當千帆過盡;雖不留下痕跡;但是那曾經激起金門人一些感動、泛起金門人的一些波動;應該也會經常迴盪在金門鄉親的心中吧!想到一些老同事:秀祿、明雪、寶金、淑燕、淑、安平;這幾位陪著金門花崗石醫院開始一直到結束的老同事,心中不禁感佩,他(她)們見證了醫院二十五年來的風華。未來,署立台北醫院將會在國軍金門醫院的原址,繼續為金門鄉親服務;很慶幸聽到新任院長有永續經營的決心,更期待署北帶來更堅強、更週全的醫療資源給金門鄉親,如此將是金門民眾的福報,也是金門鄉親至所期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