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居隨筆》重遊台北(一)
台北市、永和市
連續在四月、五月間兩次陪同內子往台北長庚醫院看病,每次約一週,合起來在台北大約停留半個月,住永和市女兒慧文的家。闊別後,重遊台北市,我對這個台灣最繁華的大都市,有著一份喜悅的感情。台北市已有了明顯的進步,車行過處,市區主要街道,可以看到處處大廈高樓林立,道路寬敞綿長,四通八達。寬廣的安全島綠地,都種植著整齊的樹木,雖然不能算是百年喬木,卻也幾乎都高過兩層樓,青翠碧綠。綠地旁又陪襯的分段種了杜鵑、朱槿、七里香等花卉,雨中觀賞,更使人欣喜。憶起四十年前,我在台大讀書時,台北市就像一個樸實憨厚的少年,如今成長變化為一個美麗英俊的青年了!「『市』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現在的台北市,已經是一個嶄新的現代化的都市了!
讀書期間,我住宿舍,活動的範圍包括市區的羅斯福路、新生南路、仁愛路、信義路、重慶南路、衡陽路、南海路、福州街:::都是我逛街、買書、看電影或到植物園、歷史博物館、中央圖書館的一些很熟悉的地方。可是現在由於道路拓寬,房屋建設的強烈改變,使我這個鄉下來的笨拙老人,已經認不出台北市這位「老友」的本來面目,辨不清原來的道路方向。若不是女兒駕車引導,恐怕我們兩老就要迷路了!
女兒家住永和市竹林路,很巧,這條路半世紀前我曾在這兒住過。那時我初到台北參加大專聯合考試,我和另一位家鄉同學就在竹林路合租一間房子居住。當時,竹林路名副其實的是一片竹林,我們租的屋子是用竹子搭建而成的竹屋,竹屋就建在竹叢中。開門見竹,常看到有人在竹林中挖竹筍。屋裡的地板沒有磚,是完全的泥巴地,屋主並不住那裏。我們就在竹屋裏讀書,等參加考試,等放榜。放榜那天,我們步行到永和市場旁的看板去看報上放榜名單,仰著頭伸長脖子細心尋找,好不容易在成大中國文學系中找到自己的名字,而後很快便離開租屋南下註冊報到。從那時候起,我完全忘記了竹林路,因為居住的時間極為短暫,猶如東坡先生所說的雪泥鴻爪,不留痕跡。這次實在是奇遇,女兒家,竟然是在竹林路,「竹林路」三個字,在我的腦子裏,喚起了一段少年赴考的陳年往事!
在我的觀感,台北市已有明顯的進步,令人十分欣喜。但是,台北市周邊的市鎮發展,更是迅速驚人,不說別的,只以永和市竹林路為例,這條昔日是窄巷泥地的路子,如今密密的擠滿房子。女兒所租的是一棟十二層大樓第三層中的一間,兩房一廳,每月租金一萬五千元。旁邊更有一棟二十多層的高樓。雖然此地房租昂貴,卻是每棟樓都住滿了房客,實在是「人滿為患」啊!
然而「人滿為患」只是一句戲謔的話,反過來看,任何都市繁榮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多,生意好做,財富匯集。竹林路附近,店鋪林立,應有盡有。女兒教書忙碌,家中不開伙食,我們走出巷子,就有麵包店、涮涮鍋、鍋貼、廣東粥、牛肉麵、牛排館等。有一家自助餐店,每到中午、晚間,來此吃飯的客人很多,我們也蠻喜歡,去了幾次。認識了不少常客,觀察這家店的生意如此興旺,乃是因為預備的菜餚多達數十種。乾飯、地瓜粥、炒麵都有,任你自由挑選食用,價錢算是公道,經濟實惠,難怪日日餐餐客人滿座。
有一個上午,我們去逛竹林路附近的市場,市場裡人來人往,頗為熱鬧。市場裡賣的東西,什麼都有,十分方便。但是,並不是台北樣樣都好,那麼多的人,良莠不齊。那麼多做生意的,也是好壞不一。我們在永和市一家「貴族世家」吃牛排,就覺得不如花蓮市的「貴族世家」。我們在市場買包子回家,包子做得很不好,比家鄉的「蠻頭包子店」的包子差得多。我真覺得奇怪,在大都市裏賣吃的,做這麼差的食物,也能混得下去?
現在的台北縣永和市,經過我離開它達五十年以上的長時期「變臉」,它的成長、繁榮、熱鬧,它的建設,它的住民的生活水準,已經相近於台北市。在地緣上說,過橋就入台北市,也很自然的可以包容在大台北之內,做為台北市的衛星都市。
台北市已經發展成一個現代化的國際都會,公私機構,建設高大雄偉。人文薈萃,百物豐盛,商賈貿易,萬國雲集。但,台北市是一個有錢人的天下,一般尋常百姓,「台北居,大不易!」仍然是我重遊台北市,喜悅中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