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讀流浪者之歌

發布日期:
作者: 禾利。
點閱率:577
字型大小:

第一次讀流浪者之歌是在唸大學時,那時還算年輕,只覺得是一篇不錯的小說,因為當時也不了解佛教是為何物,在生活上也沒有深刻體驗。事隔二十年以後,在朋友的大力推薦之下,我再度重新認真的讀了這本書,在我感情受創、工作不順之際對我有莫大的鼓勵。

作者是赫曼.赫塞,1777年生於德國,受父母親的環境影響,從小就對於東方思想有所接觸,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的文化有一定程度的涉獵,流浪者之歌就是以印度的釋迦牟尼佛為時空背景的一篇著名小說。作者在十五歲時就因為精神症上的痛苦而被送至神學家中寄居,意圖自殺未遂,之後便開始他的寫作生涯,到二十九歲已經大獲成功。三十九歲時因父親去世,兒子病篤,妻子的精神病日趨嚴重,這些精神上的壓力和健康情形不佳,住進療養院醫治,開始讀佛洛依德的著作。四十五歲時出版『流浪者之歌』,六十九歲時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得年八十五歲。因為作者從小在精神上就壓力不斷,在其他的作品中也提及自己在思想上的轉變,所以能有如此不朽之鉅作產生。

Siddhartha流浪者之歌的主角悉達多,這個名字也是釋迦牟尼佛的俗家名,另外一個主角歌文達,他們一同為了追求『我』是為何物,跟隨沙瑪納苦修了三年,接著來到世尊,高塔瑪,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道場聽道。悉達多感受到世尊的行止,看到世尊身上的每一部份都是教誨,敘述、傾吐、散發著真理。在聽了世尊的宣講之後,歌文達選擇了跟隨世尊修行,但是悉達多在與世尊對話中,知道了世尊是征服了他的『我』之後才有那種境界,悉達多也要征服了自己內心深的『我』。

悉達多接受了『我』,開始向週遭的人事物學習,他認識了妓女甘瑪拉,向她學習愛情的技巧,向商人學習賺錢的方法,成為了有錢人,沉迷在財色酒氣中,悉達多迷失了自己,他想死,一了百了,卻在這當下他發現了『我』。在河邊巧遇出家修行的歌文達,激發了內心深處的聲音。悉達多留在河邊向擺渡的人瓦樹地瓦學習,傾聽河的聲音,向河流學習,悉達多慢慢找回了我。在世尊示寂之際,他碰到了甘瑪拉,甘瑪拉平安的死在悉達多懷中,也帶來了他與甘瑪拉的兒子。

他兒子的心是驕傲的、堅硬的,他想留他下來,不要兒子走自己所過的路,但是他的兒子跟他年輕時離開他的父親一樣的離開他,悉達多放不下兒子而追到城裏去找兒子,他在城門前想到了自己與甘瑪拉相識的一切,回顧以往的種種,擺渡人瓦樹地瓦找到了他,把他帶回河邊的小屋。但是悉達多並未放下了兒子,那是一種無法忘卻的愛,他開始認同這些來往過河的人,為了自己所愛的人事物而盲目追求,這種力量不亞於宗教或思想家的堅持。

悉達多和瓦樹地瓦談起了他對兒子的痛,他的痛苦在瓦樹地瓦兩人之間流動,最後流到河裏去了,悉達多和生命取得平衡,接受了生命中的悲喜交集,『自我』不再困惑迷惘。歌文達再次和悉達多相遇,他向悉達多請教如何找尋智慧,悉達多告訴他,知識可以傳授,智慧卻無法用言語相教,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的,言語的表達無法對智慧做完整的詮釋,卻反而可能造成彼此之間的爭執,世間的所有人事物都是幻象也都是真實存在,只有用愛來看這個世界,內心才可能得到平安,可是歌文達還是不了解,在悉達多親吻了歌文達的額頭之後,歌文達看到了像世尊如來佛的微笑,從悉達多的行止之間找到了生命中的平安。

在我大學畢業之後,因為感情上的不如意,對生命的迷惑和無知,曾在佛教道場住了半年,也有過午不食的經驗,主要是為了逃避而非真心想普渡眾生,只好回頭努力工作。後來汲汲營營於追求名利,卻也迷失了自我,失戀和職涯的重大挫敗,我回故里休養,審視心路歷程,找回自己該走的路。對我而言,心靈上的追求和成長的確是一件痛苦的事,不過也慢慢知道了一點點的人生哲理,足以讓我下半生有依據可循。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