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期望、期許、期待
─欣見金門縣文化局一年有感
九十四年五月中,因為拙著「浯鄉俗諺風華錄」必須趕在五月底付梓出版而數度造訪負責編印,由鄉彥名美術設計家,曾任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的王士朝主持的印刷設計公司,正好與為籌辦「海峽兩岸書畫聯展彩繪之旅」,也是吾邑俊彥世界知名畫家李錫奇在忙得不可開交之際相遇,談起近年家鄉的文化藝術活動,在場地不是很夠,經費不是很足,人才不是很多,條件不是很好,先天有點失調,後天亟待補強的蛻變環境下,仍盡全力蓬勃推動中,不但靜態與動態相互引動,呈現的是活力充盈地奔動,在活化中不斷深化、強化,也在各方支援參與下,不斷吸納「有機」的養份,朝向欣欣發展的前景,我們一致肯定主事者的努力,用心與所獲得的成就,也希望在兼顧多元、多樣中,更著力於均衡與生根。
文化局成立才短短的一年,「小樹」縱然日漸「長大了」,但在有限的時程裡,成長的速度也有所侷限,固然,我們有殷切的期望與強烈的期待,可是我們也不願有所苛求,因為我們已欣然發現,主導者、主管者與主事者,都有宏遠的目標與完整的進程,也懷有旺熾的企圖心。李炷烽縣長在膺縣民所託就任之初即已宣告以「文化立縣」,讓「金門走向世界」的決心,三年多來念茲在茲,毫不懈怠。不論產業的國際化,兩岸的擴大互動,國際媒體的發聲,大型活動的舉辦,旅居各國僑親鄉情的凝聚,藉精緻的島嶼文化活動與國際接軌,不但增加金門在國際的能見度,也增加金門在國際社會的曝光率,用心可謂良苦,成效也日益擴大。
肩負文化工作的策劃與執行的文化局,在李錫隆局長的帶領下,無視於編制員額、工作條件、工作經費的不夠充實,仍信心十足,士氣高昂,雄心勃勃地拓展工作領域,創新工作項目,增加工作深度,發揮義工功能,引外力為助力,激發潛能創意,發揮邊際效益,以滿載的生產力作為舞動國際,奔放熱情的動力,在在展現了團隊的整體力量與不達目標永不歇息的高度使命感,套句有點「八股」的話,就是受了「金門精神」的鼓舞,憑良心講,如果沒有「傻勁」、「幹勁」與「狠勁」不可能有如此豐碩的產能出現,真的是「可愛」、「可敬」與「可佩」的一群。
單就慶祝「金門文化元年」舉辦的「金門文化藝術節活動」,就印證了文化局的工作同仁高度的籌劃與執行能力,文化局七月一日揭牌成立,九月二十七日及三十日就分別在金門及台北召開地方及全國記者會正式宣佈包括五個國外表演團體,十個台灣表演團體及四個金門表演團體參加,三十五個電子及平面媒體參與的為期一個月(含古蹟巡禮、黃金尋奇、筆記金門前後達二個月)文化藝術節活動正式在光輝的十月二日於聞名中外的「莒光樓」揭幕,每週五、六、日以巡迴方式在全島各地展開,規模之大,項目之多,組合之難,時間之長均前所沒有,而項目的設計與巡迴地點亦見精心、用心與細心,令人嘆服,李錫隆局長在「金門文化元年」的活動中新聲初啼,掌聲滿堂,儘管很疲累、很辛苦、很傷腦筋,也很不好受,但總算順利,效果也好,成果更是具體,一切值得,這就是工作者事後所得的最大回饋。
六月二日,接近周年慶的雨後之晨,我作了文化局成立後的第一次「不速之客」式的唐突拜訪,也見到了錫隆兄,承他告知了一年來的工作成果,也知道了拓展工作的重重難度與個中的甘苦,從他口中也瞭解了他今後許多的新構想與新創意,一時,金門文化工作呈現了新的願景、遠景與具本土化、時代化、科學化與國際化的新觀念與新藍圖。包括展覽場地的擴建與增闢、展覽活動的增加、交流活動的增強、藝文團體的輔導、表演團隊的協助、藝術與表演人才的培植、連繫與協助、國際活動的參與交流、外來助力的接納、優秀鄉土作品的出版。似乎,要做、可做也能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只是衡酌條件,輕重緩急,短、中、長程,依次推動。而最重要的是要深耕,也要生根。
文化工作是非常宏遠的工作,內容不僅有我們一向熟悉而常有參與機會的藝文、書畫、音樂、舞蹈、戲曲、圖書、資訊等等有限的項目,說廣泛一點,凡是我們「生活的內涵」與「行為的模式」,無一不是文化的面向,硬體的、軟體的、具象的、意象的、社會的制度、社會的規範、社會的禮俗、社會的現象,都是文化的一環,我們應當關心、重視、保存。現在的文化單位,只是政府施政計劃的規劃、設計與執行,廣大的社會大眾,有責任也有義務盡一己之力護衛文化,宏揚文化,文化是社會的根,社會靈魂維繫的所在,不容污染,不容破壞,不容失調,更不容解體,否則,我們將逐步回歸到原始社會的路上,那何其悲哀。
我們欣見「金門文化元年」在蓬勃中堅實又穩健地提高金門文化的層次,擴大金門文化的功能,揭示的目標具體、明確而宏遠,一年來的成果也為大家所共見,我們應當為金門的文化推動團隊給予熱烈的掌聲與一致的肯定,我們欣慶之餘,仍然要不厭其煩地強調,文化是工作、是活動,更是事業,我們樂見慶成豐收,但畢竟文化事業必須長期投資,長期耕耘,非三五年就可立竿見影的,所以,不嫌其慢,不嫌其少,不嫌其微,不嫌其小,日增月積,必有成塔之日。我們有由衷的祝福,也有殷切的期盼!
九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于台北寓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