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漫步夏墅高崗上

發布日期:
作者: 震撼。
點閱率:774

只要一有閒暇,我最喜歡往戶外踏青遊覽,觀賞金門田野風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細數山巒水澗、雲淡風輕的靈氣,浸淫其中讓真吾本性獲得些許的滋潤。尤其晨曦時分,一片醇靜,東方天際似嬰孩般甦醒,漫步夏墅高崗之間,徜徉在延平郡王祠園庭中,彳亍在歷史的迴廊中:::。

凝視熹微中的郡王祠,碧瓦朱樑,巍峨宮殿。延平郡王座像莊嚴凜然,一股壯志懷復興,日月鑑孤忠,直是千秋烈燄鑄黃魂,萬代大節仰完人。仔細諦聽天際似乎傳來一聲聲浩然的忠義之氣。

在過往的年歲經驗裡,感覺金門幾乎是個全無歷史感的地方,大家習慣於虛無地、零碎地、片面地過著已被軍事化、戰鬥化、政治化的現實生活的時空裡。在物資貧乏,生活不易的年代,最遠只能追溯到自己無知的童年,就連家的概念也很模糊,遑論對已遺失在荒煙漫草中的先人歷史的認知。如果歷史是共同記憶,那麼金門也要先擁有共同的記憶才能留下歷史,沒有歷史背景作思考的依據,英雄也只像是剪貼在紙上的人物,從不曾存在過。而金門真的失去了歷史記憶?

不,沒有,金門人從未曾失去歷史的記憶,在歷史探索中,儘管尋尋覓覓,卻在燈火闌珊處。

三百多年前延平郡王鄭成功抗清驅荷的民族聖戰,就是以金門作為根據地。

就在隆武元年,西元一六四五年八月,唐王見郡王奇偉魁梧,氣宇非凡,一語「卿當盡忠吾家,無相忘。」特賜以國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被尊稱為「國姓爺」起。從此,郡王的生命與南明政權相融為一。郡王!您生命旅程也就此嶄露頭角,正拓展生命的廣度與深度,實現人生的使命與理想,成就一生的英雄大業。

但,隨之而來的是父親降清,您移孝作忠;生母受辱自殺的變故,對您來說,真是錐心泣血;在驚聞唐王駕崩時,您忠君體國。您遭受空前未有的打擊,跑到孔廟,燒毀儒服,您宣告:「昔為孺子,今為孤臣。」以孤臣孽子自況,下定決心棄文從武,反清復明。這一幕悲壯的情懷,這一刻榮辱的抉擇,也是您一生的轉捩點。您的人格氣節與民族大義,創造了歷史,為後代的讀書人頓生顏色,留下了不朽的典型與風範。原來在人類歷史演進中,英雄人物不是忽從天而降的,英雄事業也不是一夜可成的,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尤其是:「當天下紛亂,人心晦否之日,獨握天樞,以爭剝復。」這才是大英雄,真正的英雄事業。

遙想清順治三年,隆武二年,西元一六四六年十二月一日,正在群龍無首之際,您肩負國仇家恨的深深悲憤,高舉義旗,以「反清復明」為大纛,恢復了鄭家軍原來的勢力。您以二十三歲的英姿大會文武群臣於小金門,表示抗清決心,定盟恢復明室,您舉起「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朱成功」的旗幟。轉戰東南,興師勤王,拄撐半壁舊山河的宏圖。您在小金門湖井頭登陸,因士兵飢渴,就以劍指地,因而掘國姓井豁然得泉,水質甘洌;在二膽駐守因缺水,又指地掘神井,驟湧清泉,讓三百年後的居民飲水思源,享用不盡。

您在金廈十六年間,以海上為根據地,率領海上義師與清廷對抗,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水上戰爭。當然在大陸廣東也據有潮陽,但在南明永曆五年,清兵攻下廣州,桂王有難,因此您毫不遲疑下令棄守潮陽,僅佔領十一個月的潮陽又宣告棄守,即星夜兼程趕赴勤王,就在半途傳來廈門已被清兵偷襲,所有軍糧和財產被劫一空,然而國仇未報,加上廈門失守,將士思鄉情切,離您而去,南下勤王,就此半途而廢,莫可奈何,您失聲痛哭唏噓不已,只好退回金門。建立以金、廈為中心的鞏固根據地後,隨即率師南征北討,轉戰東南,堅持抗清。

您為了爭取整編時間而與清廷議和,擅用組織與管理,成立了秘密商團組織,在內陸的為山五商,在海上的為海五商,經濟實力驚人,可以說是當時東方海面上財力最雄厚的船隊,完全控制了中國海上航行權。

南明永曆十年,海澄守將將城獻給清朝,這是您起義以來第二次最大的損失與打擊。而您的大義滅親,秉公處理,絕不徇私,這是非常正確又有必要的做法,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原來人在無盡的憂患挫折中磨練才有希望,在生命大局中果斷抉擇才見練達,突破塵世種種困阨,英烈磊落的道德情操、貞節忠義的理想人格亦隨之誕生。而海澄之戰,就是郡王您戰史中非常精彩的一頁。

雖然愛將施琅背叛,乃至清廷多次招撫投降書,您寫給父親的信中,一再表明心像金石堅,堅守立場,威武不屈,移孝作忠,力挽狂瀾的堅貞與魄力。清廷終不敢越雷池一步。

您駐守金門時,曾登太武岩,俯瞰全島沿海戰略形勢,視察軍隊,並偷得浮生閒暇與幕僚奕棋,顯見您親和仁愛的一面。也留下「延平帥府」令我輩仰慕者憑弔追憶,以思古之幽情。

就在此刻,我躑躅駐足的廈墅高崗,就是您當年海上觀兵之所,想那帆檣蔽日、旌旗如雲、舳艫千里、軍容壯盛、氣衝霄漢的氣概,直如撼動山河,神鬼震懾。您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事業,把事業獻給了國家。此時秋風颯颯,儼然如您在誥命誓師,而萬眾齊一,正待號角一響,即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

有一次,我特地跑到水頭村矛山下的海灘,等待點將石的出現,當潮水逐漸退去點將石浮出水面,我的心亦隨之升沉激動不已。凝視點將石,想郡王,您點校部將,面授機宜,慰勉再三,凜凜軍威,蓄勢待發,一聲令下,萬艦齊駛,北討南爭,給清廷一個致命的一擊;凱旋回歸,您不忘在點將石迎接您的愛將、您的部屬同袍,表彰首功,論功行賞一番。郡王您民胞物與的聖賢胸懷,含忠於民族的大義,以至善至美的仁心,超越於生死的天樞,自是磅礡生命於永恆。

郡王啊!您屢次出師北伐的壯舉,獲得無數民心士氣與聲威態勢的振奮鼓舞,給予清廷重大的打擊。南明永曆十五年清廷為報復您,切斷一切戰略物資的供應來源,使出了殺手:首先是防堵、繼之是海禁,但都失敗也失去奏效。再來就是發布遷界令,強令從山東到廣東沿海的居民內遷三十里,把沿海村莊、田地付之一炬,化為焦土,嚴禁船隻出海,企圖將您困在東南一隅。這非常殘酷的政策,在我國歷史上,從沒有過如此殘酷的做法。非但將您多年來所仰賴的沿海物資來源,完全切斷了,而且也使沿海百姓,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情況至為淒慘。面對這一形勢,您把注意力轉移到台灣,決定跨海東征,收復被荷蘭人佔領的台灣,進而經略台灣,作為後續抗清復明的根據地。

郡王啊!在動亂的時代中,看您的懷抱,您復興的意圖竟是這般的急切!

南明永曆十五年三月初一日,郡王您統率文武將士、官員在金門料羅親自祭江,正式舉行隆重誓師儀式。

三月二十二日,中午,征臺大軍浩浩蕩蕩出發,只見朦膧數萬、旌旗如雲、首尾魚貫、軍威壯盛,兩萬五千鄭家軍,登上了近四百艘戰船。先到澎湖,等到風平浪靜,四月初一日黎明時分開抵鹿耳門外,一直到十二月十三日,正式舉行受降典禮,台灣重入祖國的懷抱。您完成了揮軍東征,驅荷復臺的偉大事業,也開闢千秋新世界,為天下人立下典範。

對清廷誣稱郡王您謀害魯王一事,想必您望盡穹蒼無處訴,也受到世人極大的誤解。但,歷史是真理的化身,就在民國四十八年(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對郡王來說是非比尋常的重大日子,在金門舊金城東,發現了「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的碑文,據此碑文您才得以辨正,為您洗雪三百多年來的不白之冤。

郡王啊!是真英雄的,總脫離不了悲壯命運的下場。

郡王啊!您忠心耿耿、公爾忘私,大廈將傾,一木難支厄局之下,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大無畏精神,蓽路藍縷,以圖再舉,雖天意不可迴轉,竟以三十九歲英年溘然長逝。您壯志未酬,以身殉國,令人憾恨噓唏無已。

我凝視眼前的延平郡王祠,佇立夏墅高崗上,仰望海山蒼蒼,想到在這滔滔不息,永遠向前衝擊的歷史鉅流裡,不能停滯於浪濤的逆流和迴旋之中的,應該是您郡王做為一代英雄人物的精神價值和英雄事業的歷史地位。儘管郡王您以慘烈的悲劇落幕,但依然具有指引歷史方向,警惕人心的高度的價值。

想起史家司馬遷對人生存著悲憫怛測之心,從側面刻畫出卓立千古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業,讓後代人因「因言見心,因跡見道。」英雄如郡王您的民胞物與和磅礡的生命事業中,不啻是太史公筆下英雄人物的典型的再現。再說英雄事業絕不在一時的成敗而在其潛藏的影響力,尤其對於千秋萬代後人心靈的啟示作用。

郡王啊!在浩瀚無垠,變化無窮的歷史鉅流裡,當天道晦暗,理性淪喪,天下紛亂之際,能「獨握天樞」、「以爭剝復」這正是偉大的英雄人物、永恆不朽的事業,昂然卓立於蒼蒼雲霄,永垂之於悠悠萬古的緣由。

郡王,不知誰說過,死是凡人的終結,卻是英雄不朽的開始。郡王,枯萎的是您的軀體,長存的是您的典型,典型在夙昔,在今天也必將在無止盡的未來。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欽仰一代英雄,景行行止,雖不能至,不覺心嚮往之。

恍然間,我似乎聽到歷史在嗚咽:「孰謂王死,凜凜猶生。」一聲聲飄然而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