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植樹造林先苦後甜—為紀念胡伯公百歲冥誕而寫

發布日期:
作者: 楊世英。
點閱率:1,225

鄭成功是位名聞遐邇的民族英雄,在台灣廣受民間崇敬。但金門地區則大異其趣,什麼緣故哩?金門鄉賢傅錫琪先生(民國四年金門建縣,首任金門縣商會會長)︽金門竹枝詞︾:「山登太武望西東,大海迴環受海風,造船昔將樟樹砍,島民猶怨鄭成功」講得非常清楚。

民國卅八年十月廿五日古寧頭大捷,胡璉將軍率軍進駐金門,此時,但見太武山石骨嶙峋、雙乳山、西埔岩盡是白沙赤土,到處有被雨水沖刷的溝渠,耕土不多且又貧瘠,衹能種植些落花生、地瓜之類的低莖植物,島上淡水有限,十萬大軍驟至,民生用水頓成問題,亟待解決。

按金門雨量不豐,且多集中於每年七、八月間,每當雨季,往往是大雨滂沱而下,遍地泥濘不堪,雨水四處竄流,挾泥帶土的迅速流入大海,長此以往,島上有限泥土有被沖刷殆盡之虞,屆時金門勢將成為一座荒蕪的孤島。能不令人憂心?放晴三天旱眾立見,沙塵隨著強勁的海風飛舞,打在臉上有如錐刺針紮,鑽進眼裡更是難受,因此,那時金門官兵每人多了一件個人裝具││風鏡,外出必須帶上它,否則的話,睜不開眼睛寸步難行。

民國卅九年三月一日,先總統 蔣公在台北復職,同年十二月十七日,首次巡視金門,在風沙迷漫中檢閱部隊,於荊棘遍佈裡視察碉堡,隨即指示:『金門應即種樹積水』胡璉將軍奉為圭臬,列為施政大經。

為發起全軍種樹造林運動,胡璉將軍分區召集各部隊,不厭其詳的講:『金門原來是林茂草深的海上綠洲,鄭成功為反抗滿清暴政,率兵來金駐紮,為北伐南京及光復台灣,先後兩次砍伐金門樹木,用來打造船艦,以致金門亢氣大傷,此後連年變亂,所剩不多的樹木,祇見砍伐不曾栽種,而形成今日荒涼的景象,由此使我們體認到,金門的樹木,是收復台灣的功臣,對國家有重大的貢獻。

我們國民革命軍,是有良知,有血性的男兒,當飲水思源,要以報恩的心情,在金門種樹造林,以恢復金門海上綠洲的原貌,胡璉將軍這番語重心長的話,獲得全體官兵的共鳴,種樹造林運動,從此全面的,如火如荼的展開。

在一個以花崗石、麻石岩為骨幹,表面覆蓋著一層紅土,和風化物砂礫,雨量既少,風沙又大的金門島上,來執行種樹造林,所遭遇的挫折,與箇中難辛,是無法用言詞來描述的。而在身歷其境者的腦海裡,卻永不腿色。

第一批從台灣運來金門的樹苗,既未包裝好,取苗與船期亦未能配合,裝載及搬運作業,亦疏於注意,以致樹苗有的已傷痕累累,有的已乾枯,有的已折斷,有的已奄奄一息,企其栽活,何異緣木求魚。完整而健康的不及半數,加以那時軍人,多是半生戎馬,常年行軍作戰,有幾人種過樹來,有道是隔行如隔山,大家雖小心翼翼的栽種,辛勤的澆水灌溉,但所種的樹苗,卻日漸萎靡,終至枯死,阿兵哥們沮喪極了,傷心透了,第一批如此,第二批也未見有太多的改善,照樣步上第一批的後塵,其間或有少數生命力強勒的,勉強支撐一個短暫的時間,但因水土不服了無生意,大家雖極力搶救,但卻找不到著力點,因而回天乏術,眼睜睜的看它葉落幹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大家心情也隨之降到谷底,有些人認為金門風沙大,雨量少,土壤貧瘠,根本不適合種樹,勞『兵』傷財,何苦來哉?

一天胡璉將軍召集軍政幹部座談,會議室掛了一幅廈門市照片,先讓與會人員觀賞,隨後,司令官指著圖上的一棵樹說:「諸位,這棵樹是從石縫裡長出來的,且姿態蒼勁雄渾,欣欣向榮,讓我們獲到很大的啟示,『廈門石縫能長樹,金門到處可造林』大家一定要問,我們以前種樹,為什麼都失敗了哩?關於這個問題,我已向台灣專家請教過,那是我們選樹種,取樹苗、裝車、上船、卸船、到栽種灌溉等過程,犯了很多錯誤之所致,現在請到專家來金門,經實地勘察,改進以往的缺失,研究此地的氣候、土壤,選擇適當的樹種,採用正確的方法,因此希望諸位,轉告全體官兵:大家要有信心和決心,讓我們重新出發,完成綠化金門的使命。

上一次當學一次乖,「失敗為成功之母」,重新出發是有計劃、有步驟、分工適當、密切配合,一切的運作,都按步就班的進行,根據專家建議,認為印度田青,寓於根瘤菌,可作其他樹木栽種的先驅,於是先種印度田青,果然春日下種,夏即茁壯,秋開黃花,到了冬季則高過於人,如此一來,全體信心滿滿,士氣倍增。

由防部排定日程、分區召集連級以上幹部,講解挖坑、栽種、灌溉、維護等要領,以及注意事項,並參觀現地實作示範。

從台灣運來的樹苗,也作了大幅的改善、修剪繁多的枝葉,根部帶有土壤,並以稻草包紮。而執行植樹的部隊,早已挖好樹穴,並滲合客土,樹苗一到,立即按計劃分配數量,送達各造林地點,隨即卸下,按專家傳授的要領栽種,此後灌溉維護,大家如照顧嬰兒般的小心呵護。雖然操課累了一整天,解散後大家跑幾里路挑水,絲毫不以為苦,尤其旱季,早晨水洗臉,晚上用來洗腳,也不敢用肥皂,以便澆灌樹苗,眼看自己種樹的樹苗,一天一天的茁壯、成長、茂盛,那種成就感,比中第一特獎還開心哩!

為提高成活率,便在台灣用塑膠袋育苗,待苗成長後,專機運來金門栽種,於今太武公園青翠繁茂的松柏,據說,更是用花盆在台灣種植的樹苗。連盆帶土一併運抵金門,打破花盆取出樹苗栽種,由此可見,當年金門為達成種樹造林的任務,可說是煞費心思,與不計成本的。

榮譽是人的第二生命,胡璉將軍宣佈,各單位在責任區執行植樹,俟樹成活長大蔚為「林」時,則以該部隊長名號,為林園命名,這種作法,的確收到很大的激勵作用,對植樹造林頗有助益,當時我們的五軍軍部駐山外村「番仔樓」,而種樹區,選擇在群山環抱的太武谷,因佔地利不受風沙侵襲,故而成長迅速成活率高,經防衛部檢查,最早達到「林園」的標準,按規定這座林園,應冠軍長名號,但軍長變為種樹成林,得之不易,那是軍部全體官兵辛勞的成果,冠軍長名號,是掠團體之美,奪眾人之功,期期以為不可,乃向司令官報告:命名為「崑崙林園」(註)經批准後並勒石刻下「崑崙林園」四個大字(按崑崙為第五軍代號),這種功成不居的大樹風範,確是難能可貴。

胡璉將軍曾曉喻所部:「由我們辛勞經營的成果,讓後人來享受,是最快慰的事」。並本此理念踐履力行,在他兩度主政金門期間,軍書旁午,為綠化金門、改善民生、念茲在茲,苦心孤詣,宵旰憂勞,終底於成。曩昔白沙赤土的雙乳山,於今已成為樹木參天的森林遊樂區,當年幾被風沙湮沒的西洪,於今則是最佳的觀光景點,昔日草木不生的荒原,現今則是林蔭敝日、景色宜人休閒處所,從前風沙撲面的曠野,於今則湖波盪漾,魚躍鷗翔的人間仙境。

︹註︺:「崑崙林園」位於進太武谷道路右側,天然巨石篆刻,筆者五年前,隨中華民國八二三總會,至金門參訪,發現已被繁茂的樹木遮掩,料想於今更甚,懇請有關單位砍伐修剪,使恢復此在早期植有歷史意義的面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