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人在廈門》金廈「小三通」的省思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974

「小三通」試辦已邁入第五年,鮮有台商否認「小三通」為兩岸交通帶來便利,更少有人認為「小三通」為金門的經濟民生帶來了實質的經濟效益。

「小三通」讓金門民眾期盼的商機落空,反而是走私日益猖獗。「小三通」衍生的單向傾斜消費,更讓因撤軍而致的經濟低迷,更加雪上加霜。「小三通」實現了台商在兩岸的往返便利,與民眾「快捷過境」的登陸旅遊的旅遊商機,卻也為金門帶來了滿街來路不明的「匪貨」。於今,金門的觀光消費,已漸墜入懵懵無知,「小三通」之於金門,宛若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小三通」的由來,要追溯到八十一年三月,大陸福建省率先提出了「兩門對開,兩馬先行」的構想,當時執政的國民黨視之為統戰伎倆,反應冷淡。民進黨上台後,因應民意,重新定位「小三通」為「大三通」的前奏曲,企圖藉此釋放善意,疏解兩岸低迷氣氛,重啟復談契機。九十年元月一日「小三通」正式上路,人貨得經由合法管道往來,但關卡重重,形同虛設,旁門左道蔚然成風;非但偷渡盛行,大陸漁民更肆無忌憚的在金門沿岸進行岸際交易,金門猶如不設防的城市,走私客如入無人之境。金門海防國土安全率先遭受了打擊,因為海防的漏洞,更因為查不勝查,抓不勝抓,所以金門有著名的「匪貨一條街」,因為大陸廉價的農漁、百貨、糧食有利潤,所以民眾趨之若鶩,視之為彌補撤軍經濟失血的重要來源。所以,現實的「小三通」與兩岸物流「入罪化」劃上了等號,討口飯吃的民眾驟然成了經濟走私罪犯,政府的執法遭受了考驗,公權利的信賴利益,在小販的吆喝間蕩然無存。

從地理位置來看,金門北邊隔著圍頭灣與晉江、南安為鄰;西邊隔著廈門灣,廈門島近在咫尺。在兩岸隔絕以前,金、廈、漳、泉便是同一個生活圈。從金門望大陸近在眼前,「小三通」的路卻也走了五十多年,這種民族情感與歷史氛圍下的奇妙分離,讓許多老輩的金門人不勝唏噓。「小三通」讓堅壁清野的兩岸有了溝通的機會和橋樑,卻也同樣因政治與經濟利益的扞格,地方與中央日行漸遠,金門是最終將淪為民主自決的國度,或根本是僅是被台灣遺忘的孤島?很多人的心中都存著疑問!

「小三通」便利的是交通,最大獲利者是台商。在沒有「小三通」之前,許多民眾同樣可以藉由海釣船前往廈門,來個短暫之旅,有「小三通」自然是便利的,個把鐘頭的行程縮短彼此的距離,更增加了民眾「錢」進大陸的機會,金門最終將會留下什麼?吐納口岸的建設,風捲殘雲的紛亂,還是漫天舞揚的塵灰?利益,要到彼岸去找。因為「小三通」,讓大陸賺了大把的鈔票,走小三通路線,估計每個人可以省下繞道港澳近萬元的旅費及半天的旅程,但「小三通」也同樣引發大陸投資熱,保守估算「小三通」開辦以來,金門人在廈門買的房子就有四仟間,市值不下台幣五十億元,其他觀光、血拚的消費更不會少於二十億台幣,對照金門人年均三十萬伍仟餘元的所得,「小三通」之於金門到底是「幸」,還是「命」?

長期以來,金門的地方商業活動和駐軍休戚相關,過往的十萬大軍創造了金門的繁榮,「軍民一家,同島一命」絕不止於是牆上的標語,而是深刻的生活現實。因為大量撤軍,而民生凋敝,曾幾何時,金門民眾對小三通的殷盼是如此的強烈,對照今日的現況,又是何其的感傷。「小三通」曾經被金門視為是擺脫歷史悲情,脫卸軍事桎梏,再造繁盛榮景的寄託與希望,但在中央「操之在我」與「國土安全」的緊箍咒下,金門的未來的前景變得何其的卑微又無可奈何!

現實的「小三通」之於金門,是期望無限,商機有限。金門人無不希望借此提高生活水準,同時更著眼於將來「大三通」之下,依然保有雄厚的競爭力,不致被邊緣化,甚至打造金門取代今天的香港,成為另一顆璀璨的明珠。就金門而言,「小三通」的真正誘因是以金門作為兩岸經貿的中轉站,藉此獲取貿易利多及龐大的觀光人潮消費。然而,自「小三通」實施以來,金門引頸期盼的商機並未到來,卻反因重重的限制,而自縛手腳,當初中央宣示的小額貿易除罪化、加速金馬離島建設、改善兩岸關係政策目標,統統跳票,金門只盼來了足不落地的過境人潮、小額貿易和滿街的未檢匪貨!

執政者經常將「國家安全」視為無限上綱,做為駁斥要求開放的藉口,「小三通」恰是最佳的典型。「大三通」遲遲未通,貽誤台灣廠商無數商機,統一企業總裁高清愿說:「『小三通』對兩岸經貿並沒有實質幫助,『大三通』的效益學者做過無數研究,粗估一年可以替廠商節省七百億台幣成本,現在寧取『小三通』棄『大三通』,全是政治考量。」

「小三通」只是兩岸政治角力上的一個小籌碼,金門只是無奈的被操弄的「線偶」,卑微的「線偶」於今在只能企盼弄線的人至少可以讓金門真正的上場演齣好戲,不要戲散了,徒留滿場的錯愕與嘆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