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話題與觀念》閒話「方塊」

發布日期:
作者: 謝輝煌。
點閱率:583
字型大小:

報紙有兩個迷人的姑娘,一是正刊上的「社論」,一是副刊上的「方塊」。前者是報社立場的代言人,後者是報紙的後花園,雖然兩者都是「言論」,但後者則多是如名老編孫如陵所謙稱的「芻蕘之言」,可也「命比彭祖還長,像草一樣繁殖在每一個角落」。

妙哉,草上最能看出四季的容顏,和土地的肥瘦。金門之有︽金門日報︾,得「緬懷諸先烈」當年在江西創辦︽正氣中華報︾之功,︽正副︾的方塊由剛而柔,︽浯副︾的方塊繼承了「柔」的風格,然不論是剛是柔,對報紙言,可謂「功在黨國」;對副刊言,已「造福桑梓」,對讀者言,則是益友、諍友和畏友的化身。惟日前突見︽浯副︾少了「一塊」,吃驚不小,稍後才看到編者的開放︽浯江夜話︾園地的徵稿「小啟」。然文章是逼出來的,沒有責任在肩,可寫可不寫。況雖是野語村言,沒有「三兩三」(尤其是捷才)的人,必不敢「上梁山」。稿源問題,恐難避免。

其實,我耽心的不只是方塊的有無,更怕這是個「一葉落」的現象。據說,島上盛傳︽金門日報︾要併給金酒公司,讓有錢的大老闆去養這個「賠錢貨」。若真是那樣,大掌櫃一高興,開罈老酒醉死了她,一定賺得更多。

文化是千百年的事業,朱熹播的種籽,明清兩代有了豐收。俗云:「家中無才子,官從何處來?」報紙供養了一大批人,但也培育了一批批新聞人才,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搖籃,現今島上一些有成就的作家,大都睡過︽正副︾或︽浯副︾的搖籃,而「方塊」則唱了不少搖籃曲。金門在文化上沒有斷層現象,這份小報總有點「苦勞」,雖然,搞文化事業有如保護地下水,賠了錢又勞了神,卻看不見一朵鮮花,但地下水枯竭之後,看得見的花兒也會枯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