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花崗石」情節

發布日期:
作者: 山尼。
點閱率:660
字型大小:

前一陣子金門日報上「花崗石醫院」、「國軍醫院」相關消息總會引起我們格外關心,它已走入歷史了嗎?它已有新的接管者,裡頭現在還住著些慢性病人,不少家屬就近照顧,它早已是部分金門人健康生活的寄託了吧!不管經過多久,「花崗石精神」都會流傳下來吧!

生為金門人,住在小小的離島,醫療是無從奢求的,台灣幾間大醫院三總、榮總等的醫生輪番上陣,來到前線服務金門鄉親,長期以來,對它總有著一股距離感,又神祕,又習以為常;而「花崗石」這名詞是否也代表著金門的另一層面呢?在花蓮進修,那裡的大理石出名,而做鄉土作業,我卻硬要做「花崗石的生成」,彷彿是別無選擇,近幾年更貼近金門地質,才了解原來金門的片麻岩多過花崗岩!

花崗石醫院,小時候會接近它,好像是畢業旅行吧!只記得坐著阿兵哥的大卡車來,我們走進一個空氣不太一樣的地方,走到了軍人多過民眾的醫院,挖洞、辛苦的建造這醫院,原來這就是野戰醫院。漸漸的長大,去的機會多了,理由也更正當,看病、探病,自己的眼睛是在那裡看診的,那一年,那一次,來自台中榮總的醫師對我說:「你的眼睛一定是被什麼傷過。」我調皮的堅持「沒有」,因為眼傷已造成,竟然說要「開刀」,我怕了,後來他為我換了一種藥膏,強調裡頭有類固醇,傻傻的我以為一天只點二次「應該」沒關係,結果,一小罐藥膏未用完,我來到了台北榮總,接受另一醫師開刀「一半成功機率」的斷定,再轉折,我自此成了榮總、三總的常客。

那年,爸住進花崗石,因為身體某部位積水,要抽水,另一方面要輸血,我跟著來到櫃台領取血袋,然而竟然費了一些時間,在這緊急時刻,我感到生命的脆弱,我也深刻的體認到人終究有需要他人的時候,那一刻我下定決心要做個快樂的捐血人,雖然自己其實怕血、怕針頭,但我做到了。那個黃昏,在病房裡,我說「爸,我先去坐船,過幾天我再來看您。」爸點點頭,有沒有應我,我忘了,但後來爸後送台大,幾經波折,生命終告結束,那成了我對爸說的最後一句話,而花崗石醫院給我的感覺又多了一種。

那一天,好像是在劫難逃,仍在小金服務,下班後騎車至九宮搭船,不料與突然出來逆向而行的機車擦撞,在那沒有強制戴安全帽的年代,身後載著的同事幾乎是飛了出去,受傷之餘,幸虧家長電話幫忙,先至黃埔醫院,接著是等候船班,那時特別感到小金醫療的不便、不公平,水頭下船,救護車直奔花崗石,她入急診室,我也去檢查,當我滿衣是血的回家,媽嚇壞了,禁我好長一段時間不准騎車,那真是一段餘悸猶存的日子。

到花崗石的次數漸漸的少了,除了偶爾去探病,因為自己的問題漸漸的不是一般的問題,當我拿著在榮總、三總取回來的藥水給醫生看時,他表情有點變化,然後打開抽屜給我看所有的藥,他說:「這是所有的藥:::」,我從此知道,我不可能在這裡找到適合我的藥,只能做簡單的檢查,其實我用的某種藥水是美國進口,最早我是自費買的,一瓶一千元,直到最近健保才有給付,我們金門怎麼可能有呢?只是,這大概就是金門人的宿命吧!不是嗎?

那天晚上,正看著電視,媽突然若有所思的說:「聽說是榮總接下花崗石的,他們要先接一年看看,看能不能賺錢?」我訝異的追問消息來源,她說:「公車上大家都在討論。」我們市井小民總有關心自己的權利吧!肴望這良心事業不只是與利益有關才好。

怎麼形容金門的醫療?怎麼看待不少金門人常去走走的花崗石醫院呢?爸那一輩的老人家常常是自己坐著經機場的公車去拿藥回來服用;村中有人身體不適,也往往去那裡看診,其他村人也自然去那裡探病,而今,改變是否是時勢所趨,會提昇我們的醫療水準吧!會讓金門人的健康更有保障吧!也許誰也無法拍胸脯做出保證!只希望可以越來越好,自求多福之外,多點安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