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與砲聲
從民國三十八年金門古寧頭國共打仗之後,金門,時時刻刻,都有戰爭,因之,稱此地是戰地,此時是戰時。適逢生活在此時代的金門人,已經有六十多年的閱歷了,那些閱歷者,有的是死了,有的是老了,想起他們,其實生活無安定,生命無保障,他們的勞苦,他們的冒險,都是戰爭帶來給他們的,他們為了求生,為了顧家人的生活,在危險的砲火中,乃須上山下海去做工,才有辦法糊口,他們的命,為何會那麼苦,每天所過的生活,都是離不開聞砲聲,聽巨響。憶在民國四十八年元月二十九日,這一天,他們得了雙逢,第一逢是逢到國共雙方砲戰,砲聲巨響,第二逢是逢到空中的雷聲響。在那段時間,金門很久沒有下雨,很久也沒有聽到雷聲,於那一天的下午,忽有西方猛聲烈烈,因金門與大陸是接近之處,那些今已老了的金門人,亦曾聽過多次砲戰猛聲烈烈,其中最大的巨響聲有三次,第一次是在民國三十八年聽到古寧頭打仗猛烈的槍砲聲,第二次是在民國四十三年「九三」砲戰也是猛烈的砲聲,第三次是在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也是猛烈的砲聲,其他日子,他們也是聽了很多。
民國四十八年元月二十九日這一天,不但聽了猛烈的砲戰聲,老天爺又另加了一道菜,那就是雷雨交加,造成金門西方,一片黑色,巨響不停,使聽者無法判斷是砲戰聲,或是雷雨聲。因當時的台灣海峽,時勢尚緊張,金門的前線戰鬥,尚未停止,因之,住此地的軍民,仍須隨時備戰。
記得當天(民國四十八年元月二十九日)下午,金門西方,一片烏雲,一時雷聲隆隆,又加上中共以單日的零星砲擊射吾島,一般軍民,聞其聲,觀其天,也有雷聲,也有砲聲,在同一時間,混聲一齊,令人難以了解是雷聲或是砲聲,這也是金門自發生戰爭以來,是一件罕有的事。
同時之巨響聲,都是會使人害怕的,而作為之源,一個是天之所為,一個是人之所為,天之所為,是以雷聲巨響,聞到的人民,雖然害怕,而內心之感受,認為天老爺還是以善為出發,因為當時金門田野缺水,久旱心急,必須以雷趕雨,民生才有得救,天老爺雖然使民間驚慌,而乃是惡中有善,造其農業之食糧,即有雷聲之後,狂風猛來,黑雲亦隨之速至,大雨亦即隨時而降,終救助了金門之民生。
天之所為,是因為天知道民需要雨水,只好出此決策。至於人之所為,那就不同了,因當時兩岸對抗戰,招數很多,巨響的砲聲與巨響的趕雨之雷聲,意義的想法與作法完全不同,一個是為救人(雷聲),一個是要殺人(砲聲),無論是雷聲也好,是砲聲也好,那一天下午,金門天暗地黑,受苦、受難、受驚,還是金門的老百姓。它們是混合巨響,民眾無法辨別,只有糊糊塗塗,亦驚亦喜,所驚者,是怕砲落到身邊來,所喜者,下雨了,農作物有得救了,日後的生活,已經得獲老天爺的補助了。
回想當時的金門人,一條命,不如一隻小螞蟻,一餐飯,不如有錢人的一隻狗,想得一家人的溫飽,必須冒砲火到田裡耕作,想灌溉,必須依靠老天爺的下雨,否則,就難活命了。至於那天的雷聲和砲聲,那種巨響的聲音,並非普通的聲音,聽過之後,似是受了一次很嚴重的打擊,許多體質較衰弱的人,受其打擊的影響,無論體內體外,總有受傷害。常聞一些老人說,他們現在耳朵很重聽,心臟很衰弱,膽力很麻木,頭腦不清醒,眼睛看不清,胃口很不好,四肢很無力,生活行動不方便。請教醫生說,是因年輕失調,今已老化,怪不得有這麼多的毛病。論實,他們年輕時負擔實在太過重,無論心理與生理之負擔,可以說是超重又超量,至今想補救,已經是來不及了,想起了那些老人家,當時是很偉大,但現在是很可憐。
他們當時也幫助國軍不少的工作,如「八二三」料羅灣的搶灘,民防隊的支援作戰。他們是無名英雄,為了固守金門,保護台灣,他們冒了不少的險,做了不少的事,吃了不少的虧,所作所為,是為利他,而非利己。有地位的立法委員及縣議員們,你們應該替金門的老人們想想過去,沒有當時的他們,那有你們的現在。他們至今年老,體力衰退,無論在精神或物質各方面,你們應該給他們多作鼓勵,多給安慰,以表飲水思源,宏揚倫理之精神。
筆者在一個夜闌人靜的夜晚,緬懷起那民國四十八年元月二十九日這一天,昔年既往,那些金門的老人,大風大浪既已渡過,絕也不會為此怨言或討功,更不會為苦而求情,惟望為政者必慎鼓勵過去,才會示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