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那一暝
我踩著單車,以斜掛在建功嶼上方的上弦月為指標,順著浯江溪停車場上雙併的鵝黃水銀燈而下,迎面而來的是輕拂的海風。我踩著自己的身影,細數著標示在停車格上的數字,那些數字曾經是我教導『小犬』認識數字的免費教材,我邊踩著單車邊數著數字,彷彿倒數地回到從前。
夏天的傍晚,浯江溪停車場上,是一處不錯的散心所在,清涼的海風徐徐地吹,吹走一日的煩憂,也濯去一身的疲憊,讓人神清氣爽;停車場右側的馬路,沿路盡種植著白楊樹,這兒的白楊樹不知道已經看過多少個潮來潮往及人事更迭的歲月。此時白楊樹上綻放著白色的小花,一束束的白花像是別在少女頭上的髮簪。隨著海風的吹拂,整排白楊樹便如波浪般婆娑起舞,美麗極了。我常納悶:這條既看不到河堤,也見不著江水的道路,當初為何會名為『浯江北堤路』?稱它作『白楊路』,或許還比較貼切一些。而佇立在『黑貓的灶腳』店門前的那幾棵白楊樹不時地枝葉招展著,宛如是在招攬客人上門一般,我想這些年來,那幾棵白楊樹,除了替店老闆省下可觀的人事開銷外,應該也招來了不少客人!
停車場的左側,是光影粼粼的莒光湖,從對面湖畔反射而至的水銀燈光,在湖面上連綿成數條長條狀的白光,白光和漆黑的湖水交織成黑白相間的景緻,好像在湖面上刻劃了一道巨型的『斑馬線』,只是這條『斑馬線』看不到行人,行人也永遠禁止通行。於是,我沿著湖邊沙沙作響的木棉樹下,來到『斑馬線』的另一頭,看著浯江溪停車場上的遊人以及白楊樹後的居家燈火。
我回過頭來尋找已偏移了的指標,繼續踩著單車向前行。來到交通號誌處,一個倏地左轉彎,單車被夾雜在木麻黃行道中。夜深了,從水筆仔林裏傳來海的呼吸聲愈是清晰,心想,這部老爺單車發出的鍊條聲響,不知道會不會驚醒睡得正甜的大海與出海口裡的蝦兵蟹將們,於是,我輕踩著腳踏板,放慢車速,降低不搭調的器械聲,輕悄悄地來到木麻黃行道的盡頭處。
我倚在河堤的護欄上,水道上的波光點點和遠方串連成排的盞盞黃燈,隨即一一地映入眼簾;仰頭往上望去,昏黃的上弦月、北指的斗杓、及滿天的星光燦爛,也都一覽無遺;回首,則是城區裏祥和的燈火。我這才發覺,金門的夜並不寂寞,因為有無數的燈光、星光、月光相伴隨著。而且,夜愈深沈,島嶼愈是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