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局外

發布日期:
作者: 翁翁。
點閱率:536
字型大小:

不屬於城中,我那時念的是城外的鄉下學校

  一切的一切,就這麼自然而然的連結了起來。

原本,發生的事情不盡然和我有所關連,但是,因為承諾,我必須在短短的三天之內,暫時擱置案頭上所有大大小小、急件、特急件的稿子,盡心盡力的為這麼一本充滿了溫情的故事書設計編排,便毫無節制的拚命了起來。

這書,想來總是有那麼一些些夢想存在,以我的慣例,每一件接手的設計案件,必然都會有一些可以編織或著想像的空間,一向如此。

樹清是這本書的主催者,經由他的串連,讓一位認真執著於教育工作長達三十年,即將退休的國文老師,在他的退休當日,藉由昔日曾接受薰陶的子弟兵們,以筆、以一群風華正盛、各有豐碩成就的文藝青年,集結了對師恩、對故土、對童夢的緬懷與集結,聯手出擊,編織成一本別具意義的書。更重要的是,這一切的情事,出自於我們所熱愛熟悉的島嶼家鄉、我們的朋友。

是在二○○五年三月底和樹清一起返金門參加文建會主辦的︽台灣地方美術發展史︾的新書發表會,經由樹清的介紹,認識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文學啟蒙老師──王金鍊,並且接受了王老師一頓豐盛的早餐招待,便自然而然被樹清納入王老師的學生編制。

在此之前,對於王老師我一無所知,相對於同年代的鄉親而言,少年就離開故鄉,讓我面對大部分中壯代的鄉親,幾乎是陌生而一無所識,說來慚愧。

故鄉金門一直是我在深植於內心底層的一座禁錮的城堡。至少,在一九八○年之前,那兒還藏匿著我所有美好、不曾被竊視的童夢。然而,僅僅是呵護著一個不被輕易窺探的城堡,就已經是艱澀而備感苦悶了。

大約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金門故鄉便只成為內心深處的一幅密境,碰也不敢輕易碰觸。從少年離鄉赴台求學,服完海軍役期,然後就業、結婚、成家,從最初的鄉愁愁鄉,到無以抉擇的落地、生根,客鄉終而成為生命中難以逃脫的巢,那時偶有返鄉的行程,都不知該如何辨認,究竟回家是回那一邊的家。

一直要到二○○○年之後,我才有機緣重回到我所眷念的故土,陸陸續續參與了一些藝文活動,也陸陸續續結識了好些歲月弄人、原本早該熟稔的鄉親朋友,都是熱情而憨厚的金門地瓜性子,令人倍感溫馨。才又彷如回到我記憶中那些鄰里村墎、炊煙裊裊、赤土濃蔭、人親情濃的輝煌時代。

老家在盤山,我笑稱是島嶼之中最平淡無奇的村落,沒有觀光景點、沒有太突出的古老經典建築代表,沒有大山秀水,甚至找不到一座殘存的風獅塑像。村莊一頭通往叱吒風雲的古寧頭,一頭就是熱鬧滾滾的政經重鎮──金城街市。小時候,最嚮往的就是到城裡去逛大街;或者是清晨和老爸推載一車子的蔬菜到市場批賣,或者和老奶奶徒步到城裡的城隍大廟燒香拜拜,祈求平安。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上了國中之後,最喜歡在週末時藉著留在學校出公差之名,和同學們騎著單車到金城看電影,如果時間搭配得宜,一整天下來,從金城戲院、育樂中心到金聲戲院,可以連趕四場電影。這是年少時最輕狂浪漫的時光,補充了身處戰地,貧困缺乏的藝文資訊。

細細品讀著王老師年輕時充滿濃郁文藝氣息的散文,難以對照他如今純樸耿直的個性,他笑說:這是年輕人的天下,我們長期留在校園裡執教,昔日的文藝青年早已經被生活磨得平平整整,再也浪漫不起來了::::。

而我,禁不住也緬懷起國中時,那位讓我們常常懷念的國文導師──翁炳賜先生。那時,他甫自台灣返鄉執教,一身黝黑的膚色,個子雖瘦小卻炯然有神的目光,乍看之下,頗有彼時陸戰隊裡身著紅短褲全身充滿殺氣的「成功隊」的特質,甚是威嚴。但相處久了,我們終於欣然樂於和他朝夕相處,他有好酒量,剛直不阿的性子,說一不二。除了他擅長的文史科教學,運動方面更是專長,班上因為他長達兩年的帶班,無論籃球、足球、棒球、手球、田徑運動等等都是全校之冠。那是充滿戰鬥意志的青春年代,這些耗費體力的運動,正好消磨掉那個血氣方剛、充滿活力的青少年時期。

那時,班上也少不了一些熱愛好寫作的文藝青年,在他的大力支持與鼓勵之下,徵得校長同意,贊助班上以刻鋼版、蠟紙油印的方式,無限量提供白報紙,出版了我們自己採訪、寫稿、編輯、發行的班刊,大夥忙得不亦樂乎,為緊張而略閒單調的國中生涯,增添一些美好值得回味的記憶。

國三那年,我苦思著未來的走向,我熱衷於文學藝術領域,對於正式的課業卻是無法定下心來研讀。好幾次在民眾服務社裡借閱書報,常被翁老師逮個正著,那時已屆臨畢業考試,老師在了解我的志向之後,仍鼓勵我無論如何,先念完普通高中再往藝術科系方面進展。雖然最後我選擇了自己預設的目標,在美術老師許水富先生的鼓勵與幫助下,提前朝向美工科方面進軍。至今回想起來,仍是滿懷感恩,畢竟在那樣窮鄉僻壤的貧困年代,有著這些為教育後進而費心費力的年輕師長們的鼓勵與啟發,讓我們得以朝著明確的目標努力奮進。

隨著歲月消長,一些久遠的、值得細細回味的少年印象,卻逐漸褪色,昔時那些同進共退、推心置腹的老同學們,如今各據一方、年久失聯,就算想要找尋舊時同窗,都不知該自何處尋找。歲月啊!悠悠::::。

都笑說樹清是聯繫家鄉與異地的連絡官、地下的文化部長,實在再也找不出像他這麼狂熱於文學經營與連絡金門同鄉情誼的人了。他有異於常人的記性,因此不屑於使用電腦。一台簡陋的傻瓜相機,讓他記錄了當前文藝界的大大小小人、事、物。歷來獲得的文學獎項與文藝界的豐碩人脈,難以論計。難得的是,始終,他堅持今日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昔日文藝老師的啟蒙,讓他早早定調,全心朝著文學領域傾心耕耘。

關於王老師,真的所知不多,倒是他憨厚的笑容,讓人感受到發自內心的熱忱,那是我熟悉而懷念的金門人特質。而城中文藝社的這些同學們,倒是熟捻的不少,這也是我冒然參與這次行動的原因。

和高丹華早在二○○三年時,就參與了她的「邊境之境.離島之島──烏坵人文影像展」全程佈展的合作,非常佩服伊為了烏坵家鄉所奉獻的無比毅力及勇氣,那是島國兒女才有的胸襟與執著;如同我們一樣,都曾經歷過那些苦難的年代。樹清是舊識,歐陽柏燕是多才多藝的詩人作家,熟識已久。徐月娟小姐更是早在她就職於出版社時就常有合作往來,今年春天,因為承接黎明文化公司的「金門風雲──胡璉將軍百年專刊」而認識了洪進業兄,一位敬業、誠懇,才學淵博的史學博士、詩人。一直覺得他年輕而才華洋溢的榮昌老弟,也是後來回金門時結識的‥‥‥。

在付印的前一刻,忍不住插一記手,一方面表達我這個局外人的敬意,另一方面,也同時鄭重聲明:我也是金門人,雖然我不住在城裡;我一直也沒有念過城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