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言寓言之九
一、
九十四年大學聯招的錄取率為百分之八十九點○八,而勞保局要招考一百二十位員工,竟然有兩萬五千人前往報考,錄取率應該是百分之○點四八。由前後兩者來作比較,讓人不得不感嘆「大學之門何其寬闊,而求職之門則那麼狹窄」。
二、
在以前台灣電影蓬勃發展的年代,有人曾經戲謔地說「大街上一個招牌掉下來,壓死了三個人,其中有兩個是導演」。依照這個比例計算,若是日後颱風吹落了一塊招牌,不幸的壓死了十個人,其中不就有九個是學士嗎?因為大學畢業之後,大多數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所以只好天天在街上閒逛。
三、
有一所叫「興國管理學院」的學校,九十四年聯考最低的錄取總分為七十五點二七。徜若該學院並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學店」,那「有教無類」的崇高理想,仍然令人敬佩。然而,如果這所學院的大門,進去容易,出來也毫無困難,那日後他們的畢業生又如何參與職場上的競爭呢?
四、
也許是我們多慮,因為一個人「學歷」的高低,本來就無法決定他們「學力」的強弱。
五、
完全封閉讓人看不出一絲端倪,以及全然袒露令人看得一清二楚的事物,兩者都不能引發人們再去探索的企圖心。
六、
如果人類沒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那麼,任何事物也就沒有什麼神秘感可言。神秘感之所以具有誘惑力,是因為它給人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七、
神秘感的魅力,通常散發於人類知覺與對象事物之間那張細薄的面紗。面紗背後看來似有似無若隱若現的事物,很自然地激起人們一探究竟的衝動。
八、
姑且不論藝術的特質與表現的主題。一篇推理小說和一部偵探影片,若是讓人看到前面幾段,就可以無誤地判定最後的結局,這種作品當然欠缺引人繼續看下去的誘惑力。一部耐人尋味的作品,在情節的發展上,必須把握「全在情理之內」,卻又「出乎意料之外」的原則。
九、
不是矯揉造作的裝腔作勢,而是溫柔婉約的欲語還休之「矜持」,通常可以使一個女人更具有魅力,也更令人愛憐。
十、
滔滔不絕地大放厥詞,毫無目的地橫衝直撞,倘若說詞欠缺知識、智慧與誠意作支撐;如果行動沒有規劃,方向和目標為基石,那麼在別人的眼中,也許只是一條狂吠的瘋狗,或是一隻憤怒的蠻牛。
十一、
兩軍對峙,形勢若為敵暗我明,那明者之一方擊敗敵人的機率自然不高。
十二、
以「吾」家興亡為己任,置「他」人死生於度外的「政治家」,大多認為「群眾是盲目的」,因之他們都以短線操作,去奪取豐厚的政治利益。倘若群眾真的是盲目的,那這些「政治家」根本不必費神去分辨什麼是非曲直,無須用心去為民眾謀求福利,只要運用煽情的手法去蠱惑群眾,「盲目的群眾」就會站在他們那一邊。
十三、
把群眾當成為「盲目」的政客,最多八年以後,就會發現自己才真正是個「盲目」的人。雖然到那時候,他們也許口袋裡美金滿滿,但那條夾不住的尾巴,終有一天還是會露出來的。尾巴一旦露出來,他們才知道群眾的眼睛不是「盲目的」而是「雪亮的」。
十四、
為了達到目的而使出欺詐陰狠的手段,並不是一定要具備高人一等智商的人才能夠想得出來。而很多也想得出來的人之所以不為,是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傷天害理的事。因此慣耍陰招的人,不是比一般人更聰明,而是比多數人更無恥;同時相信他們的人,也不是比他們更愚蠢,而是誤把他們也當成「人」來看待。
十五、
「政壇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說明了兩個事實,那就是為了餵飽私囊可以「認賊作父」,為了爭奪權位也可以「出賣朋友」。
十六、
如果深入地觀察參選人在選前與選後行為的變化,那你將會發現,「先君子」者大多不可能當選,因之無法判斷他們當選之後是「後君子」還是「後小人」;而「先小人」者一旦當選,多數仍然是「後小人」,即使有例外,恐怕也只是「偽君子」一個。
十七、
想參與某項選舉的人,倘若要以財物換取選票,他們通常會在投票日的半年之前就把這種事給「搞定」了,而查察賄選的行動又總是在候選人辦理登記以後才開始。因而,坊間雖然行賄的傳言不斷,檢調單位卻逮不到一兩個有賄選事實的參選人,這是否可以說,行賄者是「花錢消災」,而受賄者則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呢?
十八、
假如我們的子弟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其人格的養成依循著馬屁拍不響就硬拗,硬拗行不通就詐欺、詐欺騙不過就行竊,行竊偷不著就搶劫,搶劫撈不到就綁架的順序作改變,那我們實實看不到這個社會的明天在那裡!
十九、
在烏雲密佈的夜裡,從電視的新聞上報導,看到如下的五則新聞:
一、台中一位女教師中了樂透首獎,她把五千多萬的獎金悉數捐贈慈善機構。回答記者的訪問時,她說「平常想做些善事,卻苦於沒有多餘的錢」。
二、北市一位公車司機,在乘客都下車之後,他在車上發現一個小背包,背包裡有五十萬現款。他將背包交給總站辦理招領,不久有一位老翁前來認領,並說那五十萬元是要救他老伴的醫藥費。事後那位駕駛對記者說「如果我把那筆錢佔為己有,那我將永遠於心難安」。
三、由東港開往小琉球的交通船失火時,船東之一的張乾坤,將拿到的救生衣全都發給乘客,自己卻在沒有救生衣的情況下,被巨浪吞沒了。而乘客之一的張仁山,自己雖然受傷但還是奮勇繼續救人。後來有人問他總共救了多少人,他說「不清楚:::但我已盡力了」。另外一艘漁船的船長李富山,他在出海捕魚前就有點腰痠背痛,但當他看到交通船失火時,立刻趨前去救人,被他救起的乘客就有六十三人。
四、貢寮一戶人家的房子著火,十一歲的吳誌軒衝入火場,準備去救已被截肢行動不便的叔叔,不幸的是兩人都葬身火窟。
五、嘉義一位十六歲的國中生李鴻汶,竟然一個人赤手空拳地制伏身上帶著凶器的歹徒。而那個三十六歲搶劫金融機關的搶匪,其身材比李鴻文還要強壯得多了。
看了以上五則報導,黑暗的夜空忽然露出一線光芒,那是人性的光輝。
二十、
自己受挫折,「有淚就輕彈」,當然算不了什麼「英雄」;而目睹別人為救人而犧牲自己的生命,「有淚不輕彈」,那又算是什麼「英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