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與麻雀
「賞鳥」一事,可能是近幾年來由於重視休閒生活而發展出來的一項活動,志趣相投者並組成賞鳥協會。然而,在我孩童時期,「賞鳥」一詞,甚少耳聞,最多只是看看鳥飛的樣子,聽聽鳥鳴的聲音,養鳥的人也很少,至於攜帶配備,特地跑去郊外賞鳥,更是未曾聽過,想必是以前的人,沒有這種習向,或者說是沒有這種閒情逸致。像梁實秋這樣一位賞鳥先進,觀察入微的人,還真是少之又少。
梁實秋先生在他所寫的「鳥」一文,對於愛鳥賞鳥,表露無遺,梁實秋說;「世界上的生物,沒有比鳥更俊俏的。:::鳥的身軀都是玲瓏飽滿的,細瘦而不乾癟,豐腴而不臃腫,真是減一分則太瘦,增一分則太肥,那樣地穠纖合度。」對於鳥的形體與聲音,刻畫生動,描繪細膩,尤其對於鳥的愛惜之情,更引發我的敬佩。自從拜讀宏文之後,深受影響,每在有意無意之中,總會對鳥多看幾眼,行進中也會駐足觀賞一番。
根據家鄉野鳥專家統計,金門鳥類多達二百八十餘種,記得小時候,從未聽過這麼多,是否以前沒在注意,或未深入探究,最常見的也只不過幾種而已,而最熟悉、數量又最多的就屬燕子和麻雀。因此,以我當年的所見所聞,在此談談兒時對這兩種鳥類的印象。
「燕子啊!你來自北方,:::你知道,那一些村莊,招惹苦難;那一城鎮,變成屠場。:::誰是我們痛恨的敵人,誰為了祖國,英勇陣亡,有一天,我要回家鄉,誰是我寶劍下的豺狼。」這首歌是我在讀國小時,趙維昆老師教我們唱的,旋律優美,寓意深切。母親也曾唸了一首兒時歌謠:「黑嬰仔(燕子)恁那人?阮興化。茶恁喝,嫌沒蓋「蓋子」(ㄍㄨㄚ);酒恁喝,嫌臭破。」經查興化在江蘇省,由此可知,牠的家鄉來自金門的北方,只不過到金門來短期做客而已。為何茶酒皆嫌不潔,母親也不清楚,是否燕子甚愛潔淨,不隨便飲食,就像岳飛在「良馬對」所說的良馬,「日啗芻豆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即不受」。換言之,燕子猶如良馬,絕「不苟取」。
綜上所述,燕子是一種春日北來,秋日南返之候鳥。從文字學角度來看,「燕」字屬象形,「廿」象口,中間象燕身與兩翅,下象燕尾,字形可說相當完美。又據書記載:「燕子口闊大,尾分歧如剪,腳短,爪銳,背部黑色,腹純白。營泥巢在屋樑上,隔年還能認明舊巢,捕食昆蟲為生,是益鳥。」真是佩服燕子的築巢功夫與辨識能力。
記得小時候,金門家家戶戶幾乎都有燕子「駕臨」築巢,有的還不止一巢,尤其是洋樓的二樓,更是牠的最愛,一般都是築在門楣上方,也許是習俗上有此一說──築巢會帶來好運。因而對待燕子相當尊重,不但無人干擾偷襲,甚至竭誠歡迎,從生蛋到孵出小燕,兒時即常目睹整個過程,即使大便滿地,似無人抱怨,有些還在燕巢下放置托盤,定時為其清理糞便,燕子也不怕人,似乎算準不會侵犯牠,而我們的確也把牠們當成一家「人」,待之以禮,和睦相處。
每當母燕從外覓食回來,小燕嗷嗷待哺的畫面,就會想起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不但可藉此了解母愛的偉大與辛勞,對於小孩也是一種正面的情境教育。而每當見到燕子盤旋翱翔、翩翩起舞之際,即可感受「身輕如燕」之真諦,愈顯燕子輕盈可愛的一面。
其次,再來談談麻雀,「雀」者,小隹也,依字會意,足見其小。金門話叫做「乞鳥仔」,何以如此稱呼?是否如同乞丐,到處乞食偷食,不得而知,因為既無人可問,又無書可查,實在懊惱。另外,據書記載;「麻雀,文鳥科,雄鳥為褐紅,雌鳥稍帶橄欖褐色,多營巢於屋壁、簷邊或樹洞,食性隨季節變化,平時主食穀類,冬時兼食雜草種子,生殖季中常捕食昆蟲」,可見牠在食物上也滿多樣化的。
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何以拿麻雀來作比喻,我想一方面是麻雀的身軀嬌小,可以形成強烈對比;一方面是麻雀甚為普遍,無人不識。在金門的鳥類中,麻雀的數量誠屬最多,而且每個人最先認識的鳥類,大概也是麻雀。麻雀叫聲吱吱喳喳,並不悅耳,也不討人喜歡,一大早便成群聚集,不必用鬧鐘,麻雀來報曉;處在農業的社會,麻雀應是農夫的頭號「敵人」,由於牠們以農作物的果實維生,站在人們的立場,牠們算是「偷竊者」、是「不勞而獲」的害鳥,因而早在N年之前,雙方的「老祖宗」即已結下樑子,一方面在農田設計稻草人嚇跑牠們,一方面用彈弓射擊牠們,甚至夜半偷襲,直搗其窩,讓牠們措手不及,來個「滿門抄斬」;或者捕捉之後,有人飼養,但活不了多久;有人烤來吃,下場更悽慘。
某日,我隨口問了母親,家鄉有無關於「乞鳥仔」方面的俗語話,母親靈機一動,隨即想起浦邊的姑婆,每次見到麻雀,都會唸道:「乞鳥要嚎站門錢(門前),我君一去二十九年,就像當(
ㄉㄤ)尪無子ㄎㄧ(依靠)。」這首藉物抒懷的七言韻文,不但押韻完美,而且寓意深切,道盡守活寡之心酸與怨嘆。母親闡釋說:「姑婆當年婚後十二天,她的丈夫就遠赴南洋,一去不返。」就如末句所言,尪婿如同當鋪之物,膝下又無子侍奉,怎不令人歔欷!類似這種情況,金門早期甚為普遍,婚後不久,丈夫為了謀生,遠赴南洋,有些就在當地另結新歡,重建家園,有良心的丈夫,偶會寄錢回來,沒良心的如同「失蹤」一般。而金門的妻子,日思夜盼,癡癡等待;守貞一生,未曾變節,真是可敬可感啊!但也可悲可嘆啊!而為何假借麻雀,大概也是因其普遍,且常鳴叫吧!
燕子與麻雀,顯然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燕子待之如「貴賓」,疼惜有加;而麻雀則視之如「寇仇」,厭惡至極,同為鳥類,命運卻有天壤之別。其實鳥類本無善惡,不能因其飲食習慣不同而定是非、論對錯,站在鳥類的立場,這是極其不公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