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四十載柳營依舊在
十八九歲的青澀少年少女,怯生生提個小包包,從全省北中南及外島各個角落奔向復興崗的日子,夢境中像在昨日,夢醒時才驚覺那是遠在四十年前發生的事。炎炎夏日八月的最後一個週六,軍校同學會舉辦重返入伍營地歡慶投筆從戎四十年活動,期待之情像小時候要去遠足般的興奮!
早年軍校教育訓練欠缺人性化考量,每期能熬到畢業的同學大概是入伍時的四分之三,這次活動北中南三輛遊覽車加上自己開車,不但帶老婆還抱孫子來共襄盛舉,算算來了一百多人,陣容可謂浩大,更難得出現了四位女生。為了避免見面不相識的尷尬,會長特別準備名牌,好把記憶中的人跟現場人頭串起來,不過在名牌尚未佩掛前,報到處還是不時聽見這樣的對話│「咦?你是::樓其豪?」右手緊緊握住對方,被叫錯名字的人一個巴掌打在對方的背部,口出三字經抗議說:「什麼樓其豪!我是查敏忠啦!」名字跟人配錯是意料中事,老同學當然能體諒,誰叫歲月催人老!幾乎每個人都走樣了,滿頭華髮佔大宗,禿頭中厚者也不少,有位視力衰退的還得靠老婆牽著走。除非常有過從,闊別近四十年才第一次見面,不在記憶中撈半天怎記得起來。
一群六十歲的老男人,好不容易聚首,在遊覽車上或午餐席間,話題全開百無禁忌,當年光屁股在大澡堂沖澡嘻鬧的頑皮習性又發了!也不管旁邊有一堆「大嫂」及四位見多識廣的女同學她們哭笑不得的表情。無論摘星的將軍,現任地方首長或民意代表,大學教授還是多金的大老闆,反正同學就可沒大沒小鬧成一團。同期同學在軍中發展的管道差不多,十年服役期限一滿就瀟灑揮別軍中者,肩上掛朵梅花,人生另起爐灶。繼續留下來奮鬥者,少數幸運摘星,其他人再不堪也會升到上中校,非熬到領有終身俸才甘心,按常理說,四十多歲人生正巔峰狀態,但在軍中卻已屆無發展潛力階段,只好落寞離開投入處處陷阱的社會,開創人生第二個戰場。退役後的際遇,形形色色有血有淚。同學中有人上校退役移民美國,平日好飲常親自下廚練就一手好廚藝,閒坐無聊乾脆與老妻賣起台灣口味的「上校牛肉麵」,每碗賣七塊錢可賺五塊錢,折合台幣更覺好賺,老倆口見錢眼開,拚了五年累出一身病,午夜夢迴自問:「不是退休來享福的嗎?如此做牛做馬是為那樁?」想通後結束營業雲遊四海去了,否則那有機會趕回來與老同學見面!有人娶了會理財的老婆,拿綠卡逍遙自在,白天打高爾夫晚上打麻將,神仙日子令人稱羨。比較保守者堅守職場最後五年,挺著老腰桿找精神寄託,還在作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突然有人問起沒來的同學到那裡去了?除了甫出校門分發戍守外島,因公落海陣亡的同學外,英年早逝者屈指可數。倒是不少人投資失敗,山窮水盡家破人亡到處躲債,不知道人在何方。病逝或出意外者可列出長長的名單,政治系孫同學不久前於旅遊途中,失足墜山溝死亡,大家同感噓唏!值得一提的本期三十二位女生,到現在個個虎虎生風,在傳播界教育界頗有一番建樹,復興崗花木蘭巾幗不讓鬚眉的氣勢令人敬佩!
車子很快抵達目的地,因為一路所經之處均都會景象,原以為隨著地方開發繁榮,入伍營區可能變更地目高樓聳立,沒想到歲月似乎被荷槍的衛兵擋在營門外,營區不但絲毫未變,反而因兵力精簡乏人整理而頗顯蒼涼。木造營舍屋頂已換成鋼瓦片,木牆底部處處腐朽。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連隊,找到當年睡覺的床舖,擦槍唱軍歌的集合場,滾爬的教練場長草漫漫,再細細看著張張稚嫩小兵的臉,撫今追昔興起無限的感傷!唯一感覺欣慰的,好歹營區還保住,說不定下回再來:::
回程低吟影劇系佟紹宗同學印在大會手冊的詩句「鎏金歲月應無悔,一朝同袍世世情」,闊別四十載情份依舊在。揮別時相互約定:「下次再見時,不要少了任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