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美味
台灣第一本飲食雜誌出版了,看到那麼多介紹吃食的文化以及個人在飲食方面的特殊經驗,當然也有看來像是食譜類的,那是不久前剛到金門訪問的作家焦桐先生所言,他說飲食文章寫不好就變的像食譜一般。
他說的多麼好吃,換成你去吃的時候卻不見得那麼美味可口,原來吃東西也要情境,到高雄旗津海岸,總要吃吃烤小管吧!在新竹城隍廟內總要吃盤炒米粉以示到此一遊,到台南赤崁樓邊,應該試試浮水魚羹,但走過千山萬水,總是肚子餓的時候最好吃。
所以最難忘的美味竟然是在淡水遊走一天之後,走過夜晚的沙崙海岸聽浪濤聲,帶著饑腸轆轆的疲憊身心嚐到一碗現煮的酸辣湯和現包的韭菜水餃,那真是天下的美味!那位外省老闆看我們殺進一堆人,一點也不慌張,行色泰然自若確定我們點的數量,和他的老婆動作俐落令我們折服,食物到我們面前時不超過一刻鐘,那是二十年前師大寫作協會的陳郁夫老師請客的,再也沒有那麼樣的經驗了。那是寒冷的冬夜,每一口酸辣湯汁都像是媽媽親手下廚的家常口味。
到部隊服兵役,軍中的大鍋菜都是家常便飯,大家一有機會,假日莫不找機會到民家的飲食店叫一碗海鮮麵或炒麵來撫慰日漸淡去的味覺。在小金門的青岐就有很多家不起眼的飲食店,透過學長的帶領才之其中一二。
記得某回正好在其青岐三叉路口的交通管制哨站衛兵兼指揮交通,錯過晚餐時間,值星班長沒有預留餐點,我下哨以後只有餓肚,一隻菜鳥又不敢發難,大概有人責備值星班長,他在八點時到外面叫了一盤炒麵給我,並向我道歉,我吃了那盒炒麵也感動不已。
沒有站哨的時候在連上前後走動認識環境,有一個午後,竟然在後山坡地發現一堆被拋棄的戰備餅乾,裡面的牛肉乾都已被搜括一空,只剩下可可粉、薑糖和硬如石塊的餅乾,應該是剛被丟棄不久,我和另一位同伴就撿拾部分藏起來,偶爾泡可可粉來喝,吃薑糖解饞,我們判定應是當時的廚房人員丟棄的,真是暴殄天物,令人惋惜。
我的職務改到司令部當文書以後,因為靠近圖書館旁的文康中心,常有機會到那裡吃牛排,一下子似乎變成貴族的感覺,還有一位民歌手楊璿在那裡唱歌,常吃也會膩,終於棄守文康中心的牛排館,改換東林街上的飲食店,書報社旁的飲食店是我最常去吃的店,有時自大金送公文回烈嶼,錯過吃晚餐時間,也不麻煩別人代為預留,就在外面吃飽再回去。
我在小金門最難忘記的一次飲食卻是坊間報導最多的廣東粥和油炸粿,若不是有那次國防部年終業務檢查,我們文書也不會有這種機會吃那一頓難得的早餐。
原來在業務檢查之前,我們幾位情報官把某些文件遺失,翻箱倒篋也找不出來,只有每種再製一份,而文卷室有自己的例行文件要打字,根本不幫我們這個忙,於是只好求助於民間的打字行,打完之後再求管制關防的學長補蓋大印。
就在某個半夜,軍官帶我離開營區到東林街上,那還是我在晚上第一回到街上,聯絡好的打字行老闆娘在我們敲門應聲後開門作業,我和余學長在一旁念文給她聽,一頁接一頁,打完字再校對修改,不知東方之既白,市集的聲音愈來愈響亮,軍官來了,暫時休息,帶我們到東林市場內吃那攤最聞名的廣東粥配油條,熱粥下肚,好像一夜的疲憊全消,就此成為難以磨滅的記憶。
業務檢查後,我們科長照例要請國防部長官吃飯,就到海岸的四維村海產店我們文書當陪賓,席開一桌,在觥籌交錯之間,喝陳高配海鮮,只有當事人心之肚明。評比成績下來,我們得到優等,軍官們又記大功,我們得個嘉獎。
但我並無法融入那種帶面具的場面,寧願回到青岐,在國小後面的李伯母那裡吃一碗蚵仔湯。在青岐,他開設一家浴室,待我們如子,拜拜時會請我們吃粿或是大支雞腿,那美味及人情含有濃厚的家鄉味,退伍前幾天我去青岐向李伯母辭行,她煮了一碗蚵仔湯請我吃,我既高興又難過,年年都有阿兵哥來,她卻不難過,只是祝福,今天我會對人家好,有一部分是源自於小金門的李伯母精神。
現在物資充裕,少有令我感動的美味,年節時全家人聚餐,各煮幾樣拿手料理互相品味分享,這是羈旅各西東的異鄉遊子難得的盼望,而我時常輕易就可以享受到這種美味和親情,再簡單的食物也成為山珍海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