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父親第一次過鹹水

發布日期:
作者: 陳興國。
點閱率:468
字型大小:

︻九月上旬,雙親來台數日:::︼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兄弟』鬩牆,『兩中』開打,八二三砲戰,是共軍繼古寧頭戰役後的另一次挑釁金門。共軍卯足全力向金門開砲,頓時,金門陷入火海中,四十幾萬發如『流星』般的砲彈,朝著島嶼呼嘯而來。

顧及學童在戰火中不致中輟學業,當局把就讀初中的學子送到台灣寄讀,待戰事後,再將學生遣回金門。那年,父親也在寄讀之列。聽父親說,他跟一位同學被分配到中壢的某中學寄讀,對於何時返回金門,心裏根本沒個底。

對學生家長來說,讓戰火下的子女到大後方去避避風頭也算件好事。一來,可以繼續學業;二來,傳宗接代的大事也後繼有人了。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世代綿延,茲事體大。對於子女遠赴他鄉,雖有說不出的不捨,但從另個角度思索,也有其必要性。

不知戰爭為何物的學童,看待寄讀為樂事。聽長輩們說:搭乘軍艦,漂洋過海到另一個美麗的國度。即將前往寄讀的學生無一不興高采烈、手舞足蹈。對這群涉世未深的學子來說,哪知道九年前古寧頭戰役時的慘烈。當年,他們也不過是乳臭未乾、穿著開襠褲、流著濃稠鼻涕的五、六歲頑童罷了!古寧頭戰役之於他們,了不起只是在印象中曾經跟著大人們躲在供桌下,或是藏身於門扇的後頭而已。

那年,學生分批搭乘登陸艇前往台灣,出發時,彼岸的砲聲仍不絕於耳,彷彿是歡送軍艦啟航的禮砲。當船艦緩緩離開島嶼的臂彎時,在船上的學生們,對於此次『遠足』他鄉皆興奮不已,成群地合唱五十年代的『老歌』。片刻後,當放眼汪洋一片,仙洲消失在海霧中,砲聲不再悅耳,船桅也淹沒在海天一線時,學生這才驚覺,此行與他們預期的興致有著懸殊的落差,於是,思親之情,油然而生;學生紛紛抱怨,牢騷著回家。此時,歡愉演繹成愁悵,愁悵隨著浪濤浮沈,人兒似無根的浮萍,逐流異域。

對家中瞬間消失的光頭孩童,換來的是,多少個家屬淚如雨下的暗夜思念。思念映著敵軍的砲擊聲時起時落,而每一聲響的背後是意謂著可能是團圓的夢滅。

島嶼上的人們,無不冀望國軍堅守這處彈丸之地,孩子能早日歸來團圓。

民國四十七年十月,戰事暫告一段落,老毛累了,老彭休兵,美其名叫:與民生息。我方戰捷的消息傳遍後方的大街小巷,全國軍民歡聲雷動。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宣揚前線軍民抗敵的英勇事蹟;在台寄讀的學子,個個喜上眉梢,歸心似箭。但礙於前線戰後百廢待興,經過砲火摧殘的校園也亟需重建。寄讀的學生只能暫留台灣。

那年頭,通訊連絡極為不易,對於兩岸︿台灣與金門﹀的親人現況如何,無人知曉。兩邊永遠連繫著斬不斷的掛念(祖母和父親同樣有一頭泛白的頭髮,我想那是思念造成的結果吧!)。祖母每天都到『溫王爺宮』燒香膜拜,祈求遠在『東邊』寶島台灣的兒子,平安順遂,『走到哪兒都有人緣』,保佑兒子早歸。

民國四十九年,局勢底定,當局決定把寄讀的學子遣回金門。消息傳開後,親人無不期待這日的到來。

劫後餘生的重逢,更加增添親情間的濃郁度。父親回到故里的前一晚,祖母興奮得難以成眠;而平日有小酌習慣的祖父,更藉機大肆慶祝一番。父親在家中排行『長兄』,家中弟妹對這位睽別一年半載即將歸來的老大哥,抱持著無比的好奇心,期待目睹這位『士別多日,刮目相看』的大哥哥。一時之間,三合院內像辦喜事一般,洋溢著除夕夜的團圓味。

一夜的人心悸動,像是夜空中無數閃爍的繁星。家人包裹著五味雜陳入夢。

翌日,不待雞啼,大伙反倒起得更早。親情是無聲的鬧鐘,催促思念的人兒早早起床;船艦上的父親,恐怕也是一夜難眠吧!

雞啼喚起天上之既白。祖母點了三炷香,對著天井上方,口中默唸有詞,再三頂禮、膜拜。然後,墊著『椅聊』,把香插在香爐上頭;祖父卻領著『一大隊的』晚輩(那年,三合院內共住著六戶親屬。)前往海墘的土丘上,捕捉隨時乍現的登陸艇。此時父親和同學倚偎在軍艦甲板的鐵欄杆上,冀望海霧上浮出仙洲的身影。霎時,遙思親情的眼波交會在茫茫的海際線上。

「看到了,看到船了!」眼尖的翠銀姑姑發現丁點狀的船桅,驚喜地跳呼著。「在兜位?」大人們的眼波隨著姑姑的驚叫聲,投向無邊的海線上。「在兜位?」祖母加強語氣心急地問道。「在那!」年輕的姑姑指向船桅的所在。「有影,有影,船在那裏:::。」一群叔執輩見證姑姑所言不假。祖父母笑笑的點著頭,兩老眼睛像是『英到風飛沙』。祖父說:「還是囡仔的目睭巧金。」

此時,離別年餘的思念更往前拉近了距離,思念的罣礙即將完結。

「看到金門了:::.」來自甲板上學生們此起彼落的讚嘆聲。年前,這群學生遠赴他鄉時,因一時欣喜,忘卻一覽島嶼的倩影,而今歸來,才驚覺金門是如此的美麗──料羅灣上的矽沙,猶如初五的月兒彎彎長長;奇石崢嶸的花崗岩所折射的光線,既像神光,亦像佛光;太武山宛若一頂軍用鋼盔,罩在島嶼的東側,彷彿暗示敵軍,金門是個其介如石的反共堡壘::::。

由於港內海沙淤積的緣故,軍艦停泊在港外等待潮汐進港。眼見軍艦拋錨似地動也不動,只是隨著波浪在原地作踏步狀。岸際上、海洋上等待團圓的人心,頓時,刻劃上一個打著問號的休止符。

等待是漫長的,雖是咫尺,亦如天涯。

『潮水漲了,船身動了。』休止符後的動靜,更加煽惑人心的激動與澎湃;乘風破浪的船艦,戳破親人苦等的鬱卒,船笛長『嗚』的一聲,軍艦進港了,人兒重回『母親』的臂膀。

這一日,整個島嶼特別的酸楚,因為到處洋溢著『話說從頭』的悲歡離合。

偶爾聽到父親談起那段烽火飄搖的種種,父親第一次離開金門,時年十四。在台灣寄讀的那些日子,他常獨自跑到學校後方山坡上的一棵大樹下,暗自哭泣,就在那舉目無親的時空裏:::。

不知那棵大樹尚存在否?它可是見證四十七年前父親心靈點滴的唯一證物!

︻感謝父親,因為有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