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同行絲路遊
想站在「天池」字碑旁合照,慢慢等,想拍照的人太多了,小楊又催著下山吃午餐,走回搭環保車處又得等車排隊,還有人要去各小販攤位巡禮,只得抓緊時間了,要不等會餐館人擠人。
回到停車處,又被那湍急的溪流吸引,我們又走下溪裡,感受一下天山雪水的冰沁,真是心涼脾肚開,小楊瞧我們竟然如此行徑,叫著要小心點,路滑不要摔了,原來這兒可有人受傷差點出了人命呢!
搭車到山腳下,鄰近有無數的氈房式民宿,提供餐飲住宿,但我們是去一家□做天池旅遊團的餐廳,好大一間,生意真好,還有商店賣場,可惜沒空調,人一多感覺就熱,趕快到外頭樹下乘涼,椅凳坐滿人,樹上長滿著果子,掉滿地卻沒人知道那是什麼果子,我心想是不是杏子,站在樹下等,有些人不在商場逛一圈不夠癮,二隻腿快站痠了,司機先生總算先來開門,阿洲交代過車子最好先開空調,才不會一上車太熱了。
車行一個多小時,又回到烏魯木齊的市區,這二天好似在這附近繞,沒錯就是中蘇友好路,小楊說友好路是紀念中蘇兩國友好互信時命名,可是在七○年代時,因中蘇兩國關係緊張,改名解放路,現在又叫友好路,也是當年最好的賓館俗稱八樓的昆崙賓館及人民會堂的地方,最主要是這兒有一間公家的手工地毯,我們要去參觀,地毯精緻真是極品,卻是貴得我們買不下,而和田羊脂玉,我們又看不懂,就在裡頭純欣賞耗時間,因為下午景點只有南山牧場騎馬,這時刻去天氣還熱得很,說真的大熱天往那兒玩都不起勁。
原來往南山牧場得由烏魯木齊市區往南行約六十公里,而天池是在另一方向是天山東段,但都屬於天山山脈,因為天山山脈橫亙新疆中部,烏魯木齊剛好位於天山北麓的一片凹地,連接北疆準噶爾盆地與南疆的吐魯番窪地,來到南山牧場,終於領悟到烏魯木齊是蒙古語的「美麗的牧場」,天山雪水蘊孕了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雖然路經戈壁灘,但天山山谷的雲杉林,綠草如茵的山間牧場卻洗滌暑氣逼人。
天山南麓統稱南山牧場,有名的山谷去處有白楊溝、照壁山、菊花台、廟兒溝等,我們去的是白楊溝附近的溝谷,因離市區不遠,正值假日來渡假的當地人很多,小楊說小時候,跟家人常來渡假避暑,冬天來滑雪,夏日來騎馬,我們就是策馬天山來當馬上英雄(雌)。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望無垠的草原,清新的空氣,我醉了,站在山坡的草地上,我忘了,小楊交代先入氈房家訪,接受哈薩克女主人的招待,體驗氈房味道,她得去租馬拿馬鞭,我和老伴回神過來,卻找不到團裡的伙伴,還麻煩阿洲來找人,氈房內的裝飾可是有民族特色的壁毯圍繞,顏色極為鮮艷,十足地西域色彩,大床舖著地毯,三十人脫鞋跪坐、盤坐,擠得滿滿的真好玩,大家似小孩兒,輪流戴著小花帽,有紅色、紫色還有頂綠色,哈薩克人不忌諱戴綠帽,我們可不能讓男士們戴綠帽子,那可要引起家庭革命,我戴著拍個照沒問題吧!
大家來拿馬鞭去找馬主人騎馬去,我的馬主人是位女孩,唸國中一年級,暑假來幫父親打工,一想騎馬奔馳在大草原上,我心飛揚,坐在馬上卻是女娃兒牽著馬兒走,一點也沒雄糾糾氣昂昂的馬上氣概,我看表哥戴著天山紀念的騎士帽,很穩健頗有西部牛仔樣,表嫂才厲害,自己騎沒有馬伕牽著走,陳伯伯不騎因為小時候騎過頭,阿西本想陪老婆不騎,卻受不了大家馬上英姿風采,何況他兒時騎過馬,怎能不露一腿。
遊客的馬兒馳來奔去,整條山坡道上塵土飛場,我戴上口罩,在長雯攝影機下,土得如劉佬佬,一點也沒馬上雄風,看別人都是英姿煥發、眉開眼笑、英氣十足,真是有夠漏氣。
來到一片大草原的坡地上,立馬遠眺丘陵綠野山峰,壯麗景色讓人心曠神怡,牽老伴馬的小男孩才十歲大唸小學四年級,腳一蹬騎上老伴背後,馬鞭一揮,俐落身手,不愧是馬背上的民族,我看老伴跟著飛奔好神氣,就跟女娃兒說上來,我也要露一手,快馬加鞭,迎風而飛翔,好興奮,雖然屁股坐得不是頂舒服,跟著馬步起舞卻很好玩,還沒騎過癮就下馬,好想再去繞一圈。
哈薩克人不只是騎馬高手,更是馴鷹好手,把獵來的鷹馴養後幫忙看羊群,在哈薩克人的草原,常會見老鷹在空中翱翔,大家坐在草地上,小楊要我們往天空仰望,仰視四周,群峰連綿,美景如畫有如世外桃源,但時間關係,不得不拍拍屁股上的塵土,揮手說再見。
回市區途中遠遠望去,有很多一根一根,看不清楚是什麼東東?問小楊,一開始以為是烏魯木齊市區的高樓,想清楚是一根根不是一棟棟,看清楚方向,是達城的風力發電廠,明天去吐魯番經過時,我們再去參觀。
晚餐烤全羊,總得來個切羊肉儀式,就由倪兄操刀吧,穿起回族裝戴小帽,還真有模有樣,莉莉也穿起彩虹妹妹裝,搶著和烤全羊合照,羊肉好吃,敢吃的聞到香味,早就等不及流口水了,不敢吃的人呢?望羊興嘆了。
陳媽媽她們吃飽了,出酒店看見對面是市集,很多賣水果攤,竟然衝過大馬路買水果,車水馬龍,真是險象環生;真的好奇怪,這兒也算是瓜果集散地,可是每餐水果都是切得細細薄薄的西瓜片。
回東方王朝酒店,不湊巧竟碰上車禍,害得我們的大車塞在路中央,動彈不得,小客車就從我們車旁鑽來鑽去,我們急著幫師傅解套,謝老師指揮更是一流,看後頭沒來車,叫師傅把車往後開,再往前開道,這一折騰浪費了不只半小時,回酒店也時候不早得休息了,看來沒人去逛街了吧。
七月十一日早餐後即往吐魯番,風力發電廠就在高速公路兩旁,長好幾里都是風力發電設備,五十米高石柱裝著風扇,一根根豎立在戈壁灘,真是奇景,高速公路本來是不可以停車,因應旅客下車拍照,特別在公路兩處設停車場,只能臨時停車拍照,小楊叮嚀不可隨便掏東西,帽子要戴好,風很大,不小心就給吹跑了,風吹石塊砸腦袋,拍好照得快上車,誰知道人很多,大家又佔著要在寫著「烏魯木齊新十景達城風景區風力發電廠」石牌旁留念拍照。
高速公路沒經達城,它是位於舊路旁的小城,因民族歌手王洛賓先生的一首「達城的姑娘」享譽中外,我們只能由車窗外遠眺在博格達峰下的小鎮達。城,聽首「達城的姑娘」對它的嚮往。
穿過后溝黑山,都是戈壁灘,戈壁上一堆一堆很有系列看似土堆,就是坎兒井的明井,我們從車窗看不出它的奧妙,參觀了坎兒井博物館,聽了解說才恍然大悟。
好不容易忍了兩個半鐘頭,終於可以上個洗手間,下高速公路,在入吐魯番市區前有家大賣場是吐魯番綜合商店,賣場很大,沒什麼客人,我們就成了冤大頭,店裡服務人員,拉著我們猛推銷,大家看到「夜光杯」,好奇地跟著殺價,還不少人買哩,我就感覺不對,夜光杯不是在酒泉嗎?店員好會說話,說杯的材質不同,吐魯番可是天山墨玉比較好,天曉得是什麼石頭來的,買了高興就好。
來到坎兒井博物館,剛好是十二點,我的媽呀!一下車,熱得像火灼似又乾又燒,趕快走進館裡,溫度差太大了,先聽解說坎兒井整體模型,利用天山雪水,挖地下相通暗渠,成了地下長渠,看來工程浩大,有地下大運河之稱,所以吐魯番雖有三最:最熱,有火州之稱,盛夏七月,最高氣溫可達四十九點六度,地表最高溫八十二點三度,最乾,年降雨量十六點六毫米,蒸發量高達三千毫米,最低,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低於海平面一百五十四點三米,但卻有中國最甜的葡萄,又讓吐魯番春天鳥語花春,秋天碩果滿園,全靠坎兒井清澈冰涼的雪水,在坎兒井博物館裡,不只看到建築坎兒井的辛苦,也參觀見識了一小段坎兒井實景應用,觸摸一下水的感覺,好沁涼哦!坎兒井歷史想必久遠,但在清朝擴大引渠灌溉,應感謝左宗棠、林則徐的遠見,為官主政者用心,百年基業,後代人仍能享受其恩澤。
天氣雖熱,另一景點蘇公塔,離此不遠,參觀後再去用午餐,下午就在賓館休息,晚上在賓館看歌舞秀表演,蘇公塔又稱額敏塔,塔高四十餘公尺是目前吐魯番最高的磚塔,建於一七七八年,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是吐魯番額敏和卓平定準噶爾貴族叛亂屢建功勛,他兒子在他死後為他建的,旁為回教清真寺,吐魯番是維吾爾族聚居之地,信仰回教,所以在路上可見不少大小不一的清真寺,清真寺是不准女人進去的,但這間?供觀光客參觀是要門票,我們沒上塔,只上了清真寺的門面頂樓,俯看四周,低矮的村舍,屋頂是平面,好晾晒穀物,都被葡萄園籠罩著,也可見著市區的一些現代化樓房建築。
附近的小販,一直喊著圍巾絲巾一百幾條,一直加到十二條,竟然沒人動心,肚子唱空城計不打緊,乾熱得口乾舌燥,頭昏腦脹,一點勁也使不上來,誰還會走過去,瞧什麼好料撿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