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人際存摺

發布日期:
作者: 洪莎嫚。
點閱率:453

記得小學時候的自己,總是擔心團體分組的時刻,在大家呼朋引伴地分組後,幾乎我都會成為剩下那孤零零的一兩隻小貓,手足無措地等著老師發落。記憶猶新的是有次說話課,老師要每位同學上台講個小故事,我卻不發一語地在台上站了整整十分鐘,最後老師只好請我下來。是以在團體中主動認識朋友或是表達自己意見,一直以來是我最大的夢魘,直到高中畢業的前夕,導師的一席話深深地影響了我。她先是讚美我的文筆流暢,思路清晰有見地,再來鼓勵我應該勇於在團體中表現自己,最後要我做個快樂而有自信的人。

上了大學,在這個全新的環境中,我開始重新改造自己的形象。從親切笑容與主動攀談,到舉手發問與回答,乃至在課堂上的報告或授課,訓練自己勇於嘗試與把握站在人前的表現機會,慢慢地從緊張羞澀到神態自若。

不知何時我也練就了與陌生人聊天的本領,舉凡看到有人一臉茫然地在看著公車站牌,便會主動地告知公車路線;還是遇到路人或外國人問路,也會熱心地指點迷津;或者買東西時,還會不由自主地和老闆聊聊景氣、產品,甚至閒話家常。所以到了一個新的團體,要向大家介紹自己已是輕鬆自在,和年幼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了。

從小沒當過康樂股長的我,因為是同學們公認最能把大家都找在一起的聯絡人,又對台灣吃喝玩樂的流行情報瞭若指掌,竟開始每年主辦國中、高中、大學的同學會。而和昔日國小、高中、大學的老師們都還保持聯絡,更是同學們眼中的奇葩。就連現在當了老師,也因為親切隨和的個性,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和樂融融。同時,因為參加與舉辦愈來愈多的活動,認識愈來愈多的人,讓我的人際存摺愈來愈豐收,也因為與人為善,在一些沒有預期的情況下,受益匪淺。

回首這一路的轉折,最大的改變是心態的調整。其實對一個害羞的人,要有勇氣跨出第一步去和陌生人說話,不是容易的事。因此,第一個改變可以先用親切友善的笑容作為開始,再慢慢地鼓起勇氣主動和別人說話。開始有了一些朋友之後,願意主動關懷別人,在團體中熱心為大家服務,自然人緣會愈來越好,朋友會愈來愈多。

最後,人際存摺聽起來好像是我們人際關係的量化指標,其實不然。它不該是刻意地去經營人脈,而是自然地用心去對待生活中的人們。透過眼神、笑容、肢體語言,甚至是言談之間,散發出親切友善的特質,主動地幫助別人,細心地體察關懷、耐心地傾聽心聲,久而久之,人際存摺就會滿滿的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