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同行絲路遊
中午來到張掖賓館用餐,用好餐後,小單說帶我們走後門去參觀「大佛寺」,原來大佛寺就在賓館旁,建於西夏崇宗永安元年(西元一零九八年),是全國現存唯一的西夏黨項族佛教大寺院,也是中國僅存歷史悠久規模龐大的王室寺院建築。
寺院門前有欄干分兩排進出,買門票才能入內參觀其建築精緻奧妙,寺前對聯「睡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難明」,一看就知大佛寺就是臥佛寺。
大佛殿內是釋迦牟尼佛涅槃像長三十四點五米,居全國室內臥佛之首,及十大弟子,十八羅漢舉哀群像,有豐富佛教壁畫、雕塑藝術充分展現古代工匠的傑出藝術,小單要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的眼睛,然後走著看著佛的眼神有沒有是跟著你走,門旁有「視之若醒,呼之則寐」的匾額,形容得恰到好處,還有臥佛有兩種,如果兩腳伸直是涅槃像,而雙腳是弓起彎著是休憩像。
寺內還有大佛塔、歷史文物陳列廳等殿堂建築,簡介說宋恭帝曾在此入空門,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出生於此寺,元時旅行家馬可波羅沿絲路經河西走廊路過張掖大佛寺,對此寺臥佛也有詳細記述,由史冊看來這可真是當年隴西最著名的佛教寺院。
參觀過了室內最大的泥塑臥佛的大佛寺,就離開「金張掖」要赴「銀武威」去了,河西走廊在漢代以前是匈奴等遊牧民族的居地,南有祁連山,北有焉支山,是一片水草豐美的草原,尤其在張掖一帶更是匈奴放牧的優良牧場,所以有漢長城的遺址,路經山丹縣有保留較完整的漢長城,小單讓我們看漢長城拍漢長城,順便上收費不敢恭維的洗手間。
在附近有座已頹圯的烽火台,小單說也稱狼台或燉,一般建在較高的山頂上,也有設在長城外面,是前哨的信號站,發現敵情,夜間以火光為號叫「烽」,白天以燒冒的狼糞或柴草為信號,稱為「燧」,合稱「烽燧」,古稱「烽火連天」、「狼四起」就是戰爭之意。
這兒真是祁連山下好牧場,一路上有不少牧羊人,在路旁草原上放牧牛羊,牛沒見著都是羊群,小單說這些羊可不是一家人的,是有位牧羊人幫很多人看牧,而有羔羊出生屬牧羊人的,但很多人家母羊有孕就留著自己養,所以有小羊的機會不多,可憐這跟蘇武牧羊都是公羊的狀況差不多,只是他有工錢領。
越看北面略帶胭脂色的山,越想是不是就是當年霍去病出臨洮,過焉支山大破匈奴,匈奴人大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的焉支山,小單說正是,也印證了當年老師解說時帶胭脂色的山,好像那山的土可以磨成胭脂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