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結伴同行絲路遊

發布日期:
作者: 李素娥。
點閱率:467
字型大小:

車窗外景不再是戈壁灘,而是青青牧草地,過了一村又一舍,雖比不上江南風景美如畫,但北國風光讓人欣賞到它有如田園畫般的樸實,「銀武威」的富饒漸入眼簾。

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涼州」就是武威,由詩中可知涼州是葡萄酒的故鄉,漢武帝為示武功軍威取名武威,是國家級的歷史名城,有五涼(大涼、前涼、後涼、南涼、北涼)時期的文化及西夏文化稱武威為西涼,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收復河西走廊,武威就躍上多采多姿的歷史舞台,加上南來北往的政權交爭,留下幾多興替的痕跡,墨客騷人與高僧方丈,共譜引人入勝的篇章,而雷台漢墓的發現,更是文物馳名中外,我們就是要先去參觀雷台漢墓。

心裡以為是去看座出土的墓,一下車,眼睛為之一亮,是座美麗的公園,漢式建築的大城門樓,銅奔馬「馬踏飛燕」就立在高大的方柱上,而小單為了不耽誤園區解說員的講解,要我們跟著先去看「雷台漢墓」,出來再欣賞公園景致,走進雷台觀的門,不是上台階,那是雷祖觀,等會再上去參觀,對嘛,墓怎會在高台上,繞過高台來到漢墓一號,得低頭穿進墓道,也是對墓主人的尊敬,有口小洞井,有放大鏡的功能,有人把錢塞進去,錢會放大,是什麼原理,不知道,但它是好點子,很多人會去試試看繳貢獻金,墓裡頭文物二百多件都已搬到博物館,連出土的銅奔馬「馬踏飛燕」的地方,都改放件仿製品供人憑弔。

原來墓上是土台,有座雷祖觀,西元一九六九年中蘇關係緊張時,當地農民挖防空洞,發現東漢大型磚石墓葬,墓中藝術價值最高就是銅奔馬「馬踏飛燕」,它成了中國旅遊的標誌,此墓就稱「雷台漢墓」。

小單一直不解當地好多文物都跟三、四、五有關,我們更是不懂,大佛是三四點五米,出土的銅奔馬,馬高三十四點五釐米,長四十五釐米,重十七點五公斤,呈發綠古銅色,本叫「馬超龍雀」,中共元老郭沫若參觀後命名「馬踏飛燕」,好像飛燕聽到身後的馬蹄聲回頭驚望,神馬已一蹄踏在它的背上,飛燕驚視的圓眼,天馬輕鬆的姿態,生動自然。

走回上台階,參觀雷祖觀,是供奉雷神當然是「雷霆萬鈞」橫匾高掛,是道觀當然少不了三清,但三星高照應是福、祿、壽三尊大仙,寺廟都大同小異,解說員講得很認真,大家興趣卻不高。

到前面公園與銅馬車陣儀仗隊拍照留影才是大家想要的,「馬踏飛燕」的標誌更是大家鎖定的照相目標,來一張我也要像飛馬騰空,展現力與美的結合,老伴笑著說:小心喔!別落馬四腳朝天,真的是人老心不老,老大年紀還耍寶。

來到武威一定得去參觀文廟,因為它有「隴右學宮之冠」的雅譽,武威文廟也是武威市博物館,雷台漢墓的出土文物就收藏在此,是一組造型雄偉的仿皇家宮殿的建築群,始建於明正統四年(西元一四三九),有文廟的地方,文風一定鼎盛,抬頭看大廟屋頂滿滿的匾額,如果來個書法家或對書法有研究者,一定對這些匾額上的字體感興趣,「斯文主宰」、「萬世文宗」、「書城不夜」、「天下文明」等太多,但解說員卻特別介紹「聚精揚紀」四個字的蒼勁筆力。

文廟占地甚廣,一萬五千平方公尺,南北長一百七十公尺,東西寬九十公尺,因歷史久遠,廟內古柏參天,我們走過的是文昌祠、崇聖祠等,在文廟這莊嚴肅穆的地方,總得慢條斯理跟著邊走邊看,這一看,竟是人家女解說員穿涼鞋著短絲襪,還說穿著黑色洋裝這麼時髦,怎麼配短絲襪的打扮,其實人家大陸都這麼穿著,我也覺得穿涼鞋著襪比較舒適,只因為台灣天氣太濕熱不便著襪而已,孔老夫子有靈,一定拿出戒尺,孺子不可教也,要你聽講解文廟建築文物,卻是心不在焉,胡思亂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