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民間十大傳奇故事之八七日皇上
宋代時民間流行著一齣戲,描述宋真宗在位時,劉妃因妒忌李妃生子,遂買通接生婆偷偷把小孩掉包,誣指李妃所生的為貍貓之類的妖怪,害李妃被貶入冷宮,劉妃也因而被封為皇后。只是當初命人投入河中的小孩,因為被宮中太監偷偷救起,藏起來收養,後來更被送進了八賢王府,最後,在包青天(包拯)的審理下,終於真相大白,狠心的皇后李妃被打入冷宮,小孩最終繼承帝位成為宋仁宗,故事也有了完美結局。
類似「貍貓偷換太子」的故事,在明代又上演了一次,只是這一回救了太子、延續大明王朝國祚命脈的關鍵人物變成了金門青嶼人氏││張敏。
青嶼位於金門東北角,東鄰海、北倚天摩山,可以說一個能見度並不太高的聚落。明代時,海上盜寇橫行、四處劫掠,青嶼因為濱海之故,自然也成為海寇騷擾的對象。為了抵禦海寇襲擾,青嶼村民苦無對策。當時,張敏的小叔父張某為人慷慨仗義、誓言與海寇周旋到底!只是,村民多半害怕海寇兇殘,不敢正面拒敵,經過張某極力遊說,終於得到鄰里中多數人的支持;由於,青嶼村民自覺性的團結對抗,海寇因而吃了不少苦頭,並萌生除掉張某的念頭。
後來海寇買通張某的仇家,到官府誣告張某串通海寇,牟利走私,並藉機聚眾滋事、圖謀不軌。官府聽信讒言,重判張家男女老少,成年的男丁被判處充軍,年幼的男丁如張敏及其兄長張慶則被閹割後,送進京城充當小太監。
張敏入宮以後,一開始只是一個供人差使的小僕役,但是由於表現得勤勞敬謹,辦事十分細心周到,而且不愛搬弄口舌、惹是生非,後來就成了專伺東宮太子明憲宗的小太監。
時光荏苒,太子憲宗登極,張敏也順理成章的變成服侍皇上的司理太監。由於張敏的貼身隨侍、恭謹幹練,數十年如一日,深得憲宗信任。然而,非僅宮內權臣間互相傾軋,連皇上尋求慰藉的後宮也鬥爭得十分厲害。
當時,憲宗最寵信的萬貴妃妖嬈善妒,一心想要獨得憲宗專寵,好更上層樓。因此,對於任何憲宗鍾情臨幸的妃子,都百般刺探監看,一旦有懷孕跡象,便派人強迫墮胎或暗中陷害。
後來,有紀妃得憲宗寵愛,並因而受孕,萬貴妃屢次伺機陷害,所幸未能得逞,後來更威逼密令張敏直接將紀妃所生的嬰兒溺斃,張敏表面屈從,卻將嬰兒秘密收養。
憲宗登基多年,雖然後宮妻妾成群,但卻一直苦無子嗣。一日,張敏侍陪憲宗遊御花園,憲宗撫鬚嘆道:「朕固然春秋鼎盛,然東宮虛懸,不免憂心日甚!」張敏見皇上言語間流露著遺憾,遂伺機將紀妃生子一事向憲宗稟明,憲宗大喜過望。
此後,憲宗對張敏的寵信自不在話下。張敏對太子有護育之功,太子登基後即為明孝宗,由於年紀尚幼,幾乎凡事都得由張敏協助定奪。民間更有傳說,張敏曾經以宮中太監身份,代行皇帝職務七天,可謂天下絕無僅有!
張敏是否當真代行君權七日雖不可考,但是當年的富貴顯赫、位高權重,則不難由金門青嶼張氏家廟門前那一對雕著「四爪搶珠蟠龍」的石鼓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