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鱟與「好好鱟殺加屎那流」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榮利。
點閱率:1,040

在個人所撰「金門西南半島順口溜」的篇章中,對於鱟曾有如下的敘述:「所謂水頭鱟,就是從水頭村的塔山、吳稚暉亭前緣,到後豐港與夏墅村交界的西宮鼻沿線的潮間帶,和沙岸這一片廣大的區域,在每年夏季的時候,鱟隻成雙成對的來到這一片廣大的水域產卵,待仔鱟孵化成長後再返回深海,此一時期,只要在漲潮的時候,在沙岸上來回巡視,經常可以很容易見到因爬行前進而冒著水泡的鱟蹤,隨手一撈,就是一公一母兩隻重疊在一起的成鱟,就因為大部份的鱟都是成雙成對的,所以才會有鴛鴦魚的美稱,:::」猶記得,在商港未整建之前,在夏日退潮時,只要在潮間帶的淺灘裡隨意一走,都可以見到剛剛孵化的仔鱟,頂著牠那一頂正字標記的草綠色鋼盔,在泥灘裡爬呀爬的,爬出一條又一條美麗的泥道,其盛況可以說是觸目皆是,到處都有仔鱟的蹤影,隨手拈來就有,是漁村小孩時常捉來把玩的良伴。

至於在漲潮時鱟的活動情形又是如何呢?小時候,我們這一群住在海邊的小男孩們,在炎炎夏日裡,在無處可消暑的情形下,總是呼朋引伴,三、五成群的跑到海邊,趁著漲潮的時候,在淺水處游泳、戲水、和打水仗,而較懂事的孩子們,則是沿著潮線尋找鱟蹤,抓個一對或兩對回家,給自己加加菜,祭一祭五臟神;由於夏季恰好是鱟的產卵季節,每一對成鱟在漲潮的時候,都只顧著拚命往沙岸的沙堆中爬,以便能在退潮時把卵產完,安全的隨潮水退入海中,根本就不會也不懂得懼怕,在這一個過程中,只要讓我們這一些頑皮的小孩子碰到,總是順手一撈,手到擒來,得來全不費工夫,而無一倖免,還記得當時的家中天井裡,總是有好幾對的鱟在那裡爬來爬去,整天吭吭的響,此起彼落,尤其是漲、退潮的時候尤甚,似乎牠們都能感應潮水的漲退一般,總是爬得殷切而渴望,而鱟雖是水棲的動物,但亦可離開海水一個星期左右而不致死亡,所以家家戶戶總是放在家裡,慢慢宰殺享用,或拿到金城去販售,在民國五、六十年代,一對鱟的價格,大概可以賣到新台幣二十元左右,對於家計實在是不無小補呀!

我想,居住在金門這一地區的島民們,對於鱟,大部份的人都曾經見過,或耳熟能詳,實在不用我再贅述,而且個人又不是生物學家,或生態學家,對於鱟也未曾多加研究,但是,事關以下我要說的俚俗語:「好好鱟殺加屎那流(閩南語)」,所以,就讓我就記憶所及來大略的敘述一下鱟吧!以一隻成年的母鱟為例,鱟、通體呈深綠色,尾部則為深墨綠色,全身計分為頭部、身體、和尾部三個部份,如果其尾部略掉不看,則鱟整體給人的第一眼印像,就像是一個橢圓形的杓子,從背面看,其頭部非常的光滑平順,在其左右對稱的兩側,長著一對不知看不看得見的眼睛;下半身的身體部份,則長滿了細刺,另外在其兩側的邊緣,則長了六對三至五公分長的長刺,用於保護其較為軟弱的腹部;尾部則和身體部份一樣,都長滿了細細的尖刺,而且更為密集;翻開鱟的正面來看,其形似鋼盔的前緣部份,內外側皮層的內部,充滿了數以千計,純白色等待孵化的卵子,和好像懷孕婦女體內用於保護嬰兒的羊水一樣,顏色為淡青色的液體;接下來的部份,則是牠的身體部份,這裡是鱟的神經中樞,充滿了牠的五臟六腑、腸肚、和腳部,最明顯易見的就是牠那也是左右對稱,由上到下,由小到大的八至十對腳兒了,再者,則是在其下腹部接近尾部的地方,長著近十片的活頁,迎水而動,其實際的功能如何,個人倒是莫知所以了。

說到宰殺鱟,那可是需要有經驗的老師父,靠其熟練的技巧和正確的步驟,才能竟其功,是隨便輕忽不得的,要不然就真的會「好好鱟殺加屎那流」了,宰殺鱟,我想必須是住在海邊,有鱟可殺的老人家們才是專家,個人則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門外漢,其確實的步驟究竟為何,雖然常常看到,但卻又未詳加記憶,所以我也無法細說分明,我想,大概的步驟是這樣的:先切開母鱟形似鋼盔的前緣,小心的取出鱟卵以後,再切斷鱟的腳部,取鱟肉,最後再取其五臟六腑和腸肚吧!如若次序顛倒過來,那可就會肚破屎流,沾滿整隻鱟,使整隻鱟不能食用而全功盡棄矣!而這就是「好好鱟殺加屎那流」這一句俚俗語的由來了,這一句話,是母親時常掛在嘴邊教導我們的一句話,每當我們做事不會運用方法,做得亂七八糟的時候,這一句話就會從母親的口中溜出來,表面上是在責備我們,實際上是在勸導我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運用頭腦,用方法、有步驟、按步就班的去做,才能順利圓滿的完成,也才不會像殺鱟一樣,殺得屎那流,那就沒彩工了;這一句話,我時刻謹記在心,在人生的旅途上,真是獲益良多啊!爾今,我也時常拿這一句話來告誡孩子們,願他們以後也能有一番好的體會。

自從水頭商港整建以來,我已經很少下海去取蚵、耙蝦、撿螺貝了,夏季的某日,偶然下海一探究竟,仔鱟的蹤影已是寥寥可數了,失去了這一千百年來的棲息地,我為那一些鱟們感到心疼而憂心不已,爾今,聽說相關單位把後豐的仔鱟,一隻隻移棲到古寧頭去了,不知牠們能適應當地的環境否?是否安然無恙呢?思之、念之,再者,如今「鱟」已經是保育類的生物了,任何人都不得捕捉和食用,希望不管現在金門地區的那一個地方還有鱟蹤,就讓我們以疼惜的心、愛護的情懷,好好的保護這一群遠古的活化石,與其共生共存共榮吧!

94.08.30 寫於 後豐港

回頁首